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兆成 《考试周刊》2012,(33):56-57
在数列中有一类常见的问题——递推公式,即已知数列{a_n}中,首项为a_1(或a_1,a_2,a_3,…,a_k),且当〉l,nEN时有a_n=f(a_n-1)(或a_n=f(a_1,a_2,…,a_n-k)),则可由这一递推公式得出数列{a_n}中的任意一项。常见的递推公式有:a_n+1=λa_n+b,a_n=λa_n-1+μa_n-2,等等。  相似文献   

2.
我们研究这样一个数列:已知数列{a_n}的首项a_1>0,并且有递推公式a_(n+1)=1/2(a_n+k/a_n)(k>0).这是一个非线性的递推数列.这个递推数列的通项公式如何求法,便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欲求这个递推数列的通项公式,我们采用待定系数法.我们在上面递推公式的两边同加上一个待定常数α:  相似文献   

3.
给了数列的递推公式和初始值,起何求它的通项呢?下面通过例题说明求这类数列通项公式的一些基本思路和方法。例1 已知数列{a_n}的项满足: 求通项a_n。我们知道,数列的项a_n是自然数n的函数,递推式是一个循环方程, 实际上是未知数为a_n,a_(n-1)……a_2的函数方程组: 根据递推数列的这一本质特征,求通项a_n就是解方程组(*),求得未知函数a_n。  相似文献   

4.
1 下标变换 数列递推式即关于n的数列恒等式,针对下标的特征,对式子中的n进行若干次代换后再施以四则运算,可化简递推式或求出通项. 例 1 已知数列 {an} 中,a1=1,a2=2,且,求解对(1)进行下标变换得(2)-(1)得:即 而,故, 即an以3为周期呈周期变化. 故 例2 已知数列{an}的项满足其中.求an. 解 由 作下标变换得 两式相减,得 这表明为等比数列,故 再对上式作下标变换:将n以2、3、…、n-1代换得n-2个式子,累加得 实际上,常用的累加、累乘法均是建立在下标变换的基础上的.2$代…  相似文献   

5.
数列递推公式的意义:若已知数列的第一项a_1且任一项a_n与前一项a_(n-1)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类型1形如a_(n+1)=a_n+f(n).解法:把原递推公式转化为a_(n+1)-a_n=f(n),利用累加法(逐差相加法)求解.例1已知数列{a_n}满足a_1=1/2,a_(n+1)=  相似文献   

6.
<正>求递推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方法较多,技巧性很强.本文主要探究形如a_(n+1)=pa_n+f(n)(p为常数,n∈N*)的递推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一、引例例1已知数列{a_n}满足a_1=3,a_(n+1)=2a_n+5n+1(n∈N*),求该数列的通项公式.解(辅助数列法)由a_(n+1)=2a_n+5n+1,得a_(n+1)+5(n+1)+6=2(a_n+5n+6).(1)  相似文献   

7.
我们考虑这样的数列:已知数列{a_n}的a_1,并且递推公式为a_(n+1)=qa_n+b_1P_1~n+b_2p_2~n+b_3,其中q,P_1,P_2,b_1,b_2,b_3为常数,且q≠0,P_1,P_2≠1,P_1≠P_2,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如何求法,我们分以下几种情况来讨论这种问题.一、q≠1的情况(一)当q≠pi(i=1,2)时,设a_n=u_n+a_1p_1~n+a_2p_2~n+a_3,其中a_1、a_2、a_3为待定系数.将此式代入上面的递推公式中,得  相似文献   

8.
<正>人教版《数学》必修5中有这样一道复习题:已知数列{a_n}中,a_1=5,a_2=2,a_n=2a_(n-1)+3a_(n-2)(n≥3),对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作一研究,能否写出它的通项公式?课本中关于递推数列尤其二阶递推数列求通项的内容阐述很少,此题的出现很是突兀,既然是探究题就会有不同解读和解法,待定系数法转化降阶就是其一,下面对待定系数法求递推数列的  相似文献   

9.
<正>要判断一个数列是否具有周期性或求一个数列的周期,主要方法是通过递推公式求出数列的前几项,观察得到规律或由递推公式发现规律。1.根据数列的周期性求某项的值例1已知数列{a_n}满足a_1=3,a_2=6,a_(n+2)=a_(n+1)-a_n,求a_(2017)。解析:由a_1=3,a_2=6,a_(n+2)=a_(n+1)-a_n,得  相似文献   

10.
递推方法     
(本讲适合高中) 数列是初等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解数列问题时,经常会遇到下面一类题目: 已知:数列{a_n}满足a_1=2,a_2=3,a_(n+1)=3a_n-2a_(n-1). 求数列{a_n}的通项公式. 这种已知初始值和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的题目相当多,探讨它们解法的文章也相当  相似文献   

11.
由递推公式求数列的通项,这个问题学生掌握起来是比较困难的。如何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找出其间的规律,化难为易,是解决这种难题的关键。中学课本中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其通项可以写成递推公式的形式。等差数列:a_n=a_(n-1)+d,(n>1);等比数列:a_n=a_(n-1)q,(n>1)。由这两个递推公式,反过来求其通项是很容易的。如果给出形如 a_(?)—a_n=a(a_n—a_(n-1)或形如 a_(n+1)—a_n=(a_n—a_(n-1)+b(其中 n≥1,a、b 是常数)的递推公式,那么如何求出已知数列的通项 a_n 呢?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分两个步骤:第一,把所给的递推公式先化成等差或等比数列  相似文献   

12.
已知数列{a_n}的首项为a_1,并且有递推关系式a_(n+1)=qa_n+d其中q,d为常数,且q■0,则称此数列为一阶线性递推数列,简记为递推数列a_(n+1)=qa_n+d.现在,我们来讨论递推数列a_(n+1)=qa_n+d的通项公式,其推导方法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3.
根据给出的数列的递推关系,求它的通项公式中,用特征方程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例如,已知数列{a_n}具有关系a_1=3~(1/2),且a_(n+1)=1/2 a_n-3,求a_n的表达式,可用下面方法来解。∵a_(n+1)=1/2 a_n-3,把它两边同加上6,得a_(n+1)+6=1/2 a_n+3=1/2(a_n+6)。  相似文献   

14.
解决递推数列有关问题,我们经常要通过恒等变形,将递推式转化为熟知的,简单明了的式子,比如等差或等比数列等,从而顺利解决问题.本文通过几个范例来研究递推数列中的非恒等变形,即通过"不等变形",恰到好处地将递推恒等式化为"不等递推式",再进行类比,推理去论证所求结论.例1已知数列{a_n}中,a_1=1,a_n=a_(n-1)  相似文献   

15.
2005年江西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数学(文科)》试卷的第22题,是全卷的最后一道题,带有压轴性质.其题目是:“已知数列{a_n}的前n项和 S_n 满足 S_n-S_(n-2)=3×(-1/2)~(n-1)(n≥3),且 S_1=1,S_2=-3/2,求数列{a_n}的通项公式”.考试到条件 S_n-S_(n-2)=a_n a_(n-1),故这道题考题实质上是已知数列递推关系 a_n a_(n-1)=mf(n) k 和起始值 a_1,求数列{a_n}的通项公式的问题.此类题型在多年高考中屡见  相似文献   

16.
错在哪里?     
《中学数学教学》2013,(5):F0003-F0004
1南京市大厂高级中学雷亚庆(邮编:210044)题1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 = n2-an,若数列{an}是单调递增数列,求 a的取值范围错解∵ an = n2- an,∴可以把 an 看成是关于 n的二次函数,配方得:  相似文献   

17.
在有关数列的问题中,我们有时会遇到已知数列的首项a_1(或a_1、a_2)及数列中连续两项或三项的递推方程(有的书中称为循环方程或差分方程)如a_n+1=Ma_n+N;a_(n+2)=Ma_(n+1)+Na_n,要求写出它的通项公式。我们通常采用的方法是由已知写出数列的前几项,接着通过观察、归纳,猜想出一个通项公式,最后用数学归纳法予以证明。然而有些数列的通项公式,不是那么容易归纳出来的,如有名的斐波那契数列(即后面的例4)便是如此。怎么办呢?本文通过数例试图说明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方程思想是数学解题中常用的基本思想方法之一.注意到方程思想在数列问题中的应用.常可以简洁处理一些其他思想方法难以解决的数列问题.本文就此举例如下:例1 设数列{a_n}中,a_1 3a_2 5a_3 … (2n-1)a_n=(2n—3)2~(n 1),求 a_n及分析:本题的一般思路是通过已知条件,取特殊值 n=1,2,3,4…求出 a_1,a_2,a_3,a_4…进而再由归纳猜想最后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从而获解,  相似文献   

19.
(本讲适合高中) 数学竞赛中常出现这样一类数列问题:已知数列{a_n}的通项公式或一个非线性递推式,证明对于一切自然数n,a_n均是整数;或证明a_n是(不)能被某个整数所整除的整数. 解这类问题的一个较为适用的思路是:根据题设,先建立一个线性递推式  相似文献   

20.
在近几年的高考卷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类数列问题:已知数列{a_n},其首项为a_1,且a_n=Aa_n-1+B(A≠0,A≠1,(A-1)a_1+B≠0,(n≥2,n∈N),求该数列的某一项,或通项公式,或解答与该数列有关的问题。下面给出它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