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新《语文课程标准》出台以来,素来被视为戴着镣铐跳舞的语文教学似乎可以无拘无束地手舞足蹈了。一个超越预设至今弥香的新生命向我们走来,这就是生成!“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教育者不再囿于一孔之见,定于一家之言,而是尊重异端,容纳叛逆。课堂俨然成了多声部思维合奏曲。于是《亡羊补牢》既可以解读为为时未晚,也可以解读为追悔莫及;《滥竽充数》既可读出南郭先生之伪,也可读出齐王之智;《落花…  相似文献   

2.
自新《语文课程标准》出台以来,素来被视为戴着镣铐跳舞的语文教学似乎可以无拘无束地手舞足蹈了。一个超越预设至今弥香的新生命向我们走来,这就是生成!“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教育者不再  相似文献   

3.
“生成”的误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新《语文课程标准》出台以来,素来被视为戴着镣铐跳舞的语文教学似乎可以无拘无束地手舞足蹈了。一个新概念向我们走来,这就是生成!“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教育者不再囿于一孔之见。定于一家之言,而是尊重异端,容纳叛逆。课堂俨然成了多声部思维合奏曲。  相似文献   

4.
戴正兴 《山东教育》2004,(35):12-13
《语文课程标准》吸纳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特别是阅读教学中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多元理解的“多元”思想十分引人注目,如“教师应该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不应该以标准化解读去规范学生的阅读和理解”,以这样的理念来参照当前的语文教学实践,语文教学有悖于课程标准新理念的现象依然存在,传统的“引君入瓮”的“启发式”提问依然不时地出现在课堂上。  相似文献   

5.
语文《新课标》的教学改革,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对课文的独特体验,“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为《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多元解读实践提供了广阔空间。本文就如何合理驾驭多元解读,拓展语文文本空间,探讨了一些基本思路,并通过总结归纳多元解读的误区,分析出现误区的原因并提出走出这些误区的策略,为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同时还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我们既要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也要尊重作品的价值取向,找准学生独特体验和教学熏陶感染之间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7.
郑百苗 《云南教育》2005,(19):35-36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但是,我们有些语文课堂教学因刻意标新立异而流于追奇猎怪,诸多生成让人颇难释怀。  相似文献   

8.
“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鼓励有独到的见解”,《语课程标准》崭新的理念,让广大一线教师逐渐明白了教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参、教案,以及教师对本的理解不再是惟一正确合理的标准答案。学生因他们特有的生活经验和精神视角,对本进行着符合他们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的重新解读。尊重具有个性的感悟、体验、思考是  相似文献   

9.
林志平 《广西教育》2011,(28):48-49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要发挥文本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因此,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多重体验,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的一项重要的要求。作为一种阅读结果的“情感体验”是靠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潜心体验”来实现的。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体验情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从而实现学生阅读体验的个性化形成。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中曾多次提到多元的问题,如“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教师应该“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不应该以整齐划一的解读去规范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多元理念的提出可以说是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强调“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任阅读教学建议部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对此句话如果我们进行一下解读,可以获得以下认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相似文献   

13.
设计理念: “自主、合作、探究”是现代意义上的学习方式,而在此意义上建构的个性化阅读是解读现代语文学习的神奇撬杆。本课教学力求引领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使学生豁然享受语文之美。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独特体验”,教师在讲解阅读文本的时候,应该建立在与学生友好沟通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解读,并重视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的情感体验。一、有效创设教学情境,以声传情语文教学作为激发学生情感的教学艺术,是引领学生走向丰富情感世界的纽带与桥梁,关系到小学生启蒙教育的效益的高低。因此,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需特别重视唤醒每个学生对文  相似文献   

15.
“个性化阅读”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因为个性化阅读是一种自主性阅读;是一种体验性阅读;是一种差异性阅读。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实施个性化阅读。实施个性化阅读,必须营造良好的氛围,尊重学生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创新,张扬学生个性;尊重学生选择,形成个性化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6.
"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从而实现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的形成。教师要在散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想像联想,产生情感体验;品味语言,获得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就是要尊重和鼓励学生就学习材料作出自己个性化的解读,这是对学生是否参与教学过程的检验。但同时,我们还得“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阅读本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但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往往忽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强调统一的标准答案。《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是要让学生真正拥有自主实践的机会,把“读”的时间让给学生;其次是要尊重学生的独特阅读感受,再次是让学生有选择的自由,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1-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应尊重和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教师要改变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小学语文如何开展体验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写字体验教学、阅读体验教学和写作体验教学等几个方面来展开。  相似文献   

2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1-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应尊重和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教师要改变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小学语文如何开展体验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写字体验教学、阅读体验教学和写作体验教学等几个方面来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