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及意义 1.稚化思维 稚化思维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把自己的外在学术性的话语权威隐蔽起来,不以知识丰富的指导者自居,而是把自己的思维降格到学生的思维水平,充分关注学生的原有知识储备和经验背景,有意识地返回到与学生相仿的思维状态,把熟悉的当作陌生的,设身处地揣摩学生的思维,努力切合学生的心态,以与学生同样的认知兴趣、同样的学习情绪、同样的思维情境、同样的探究行为来完成教学的和谐共创,从而达到和学生的思维保持同频共振的一种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2.
建构与前概念(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强  刘炳升 《物理教师》2001,22(8):1-2,5
在物理教学中,转变学生的前概念,就是要改造和重组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学生认知结构的改造和重组的过程就是认知发展进行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同化是指学生把外在的信息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以丰富和加强已有的思维倾向和行为模式.顺应是指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的外在信息产生冲突,引发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调整和变化,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3.
苏红叶 《考试周刊》2012,(85):81-81
每一种算法都是学生思维活动的体现,无论对错都是学生的思维火花在闪烁,一种算法就是一种思维过程。算法多样化体现了思维方式的多样性,解题策略的多样化.思考角度的多元化。创造力作为一种复杂的高层次的心智操作方式,是多种认知能力、多种思维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之中学生可以捕捉到许多思维的亮点,从而激发创新灵感。算法多样化,尊重学生的思维活动,肯定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不同学生由于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他们对同一数学现象做出不同的认识、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4.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大胆地尝试,采用引导学生用一个三角形通过剪拼转化成已学过的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数学方式。我在教学实践中也试图让学生自主剪拼,但学生总是感到无从人手,教师启而不发,最终以教师思维代替学生思维,在教师的一步一步引导下学生才将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能否找到一种比较切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引导学生自主去探索的方法呢?我尝试改编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收到了较为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是提高学生数学认知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整体思维是高中数学思维训练的一个难点.整体思维即是从整体上把握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的形式、内部结构特征及其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有利于揭示问题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2.6有利于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学生的个性差异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本教科书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出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力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表现在:  相似文献   

7.
新课改的今天.更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要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服务。思维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知活动的过程.是一种隐性的内部活动,而操作则是一种显性的外在活动。学生的思维.往往与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是分不开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有效操作能力.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8.
张红 《江苏教育》2007,(4):44-45
由于生活经历、知识水平、思维方式等差异.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本质和规律的把握可能会片面、局限、肤浅,甚至出现错误,我们一般称之为出现认知盲区。小学生学习数学也容易产生认知盲区.遇到认知障碍,表现在思维活动过程中就是,能解决一般的数学问题却难以解决特殊的、变化了的数学问题;能驾驭静态的知识,却难以驾驭动态的知识;能理解具体形象的数学知识,却难以理解抽象概括的数学知识;局部的知识容易把握.整体的知识体系难以建立。教学中只有设法突破认知障碍,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辨证思维,提高数学思维的品质。  相似文献   

9.
深度学习能够引导师生关注知识本质,帮助教师深层次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帮助学生由“知识点”“知识块”再到“知识群”深层次学习数学.高阶思维培养,可以引导学生将已有经验及新探索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形成结构性思维.要想将“深度学习”与“高阶思维”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需要一些具体的实施策略,文章以当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为切入点,通过深入剖析如何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数学,探索思维培养路径及策略,以期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促进高阶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从而推动学生数学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0.
物理是一门对数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教师看似简单的问题,学生却未必能理解。这是因为师生的思维和认知水平悬殊的缘故。若教师站在自己的思维高度讲解题目,那就无异于做“无用功”,将收效甚微。教师的讲解越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就越易被学生所接受。老教师通过教学积累的经验能较准确把握学生的思维水平。新教师可通过多批改学生作业、试卷,和学生面谈等途径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从而寻求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的契合点。具体的宜棉铬略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1.
我认为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口,以问题方式所展开的教学可以较好地体现对学生认知活动的组织和对学生思维活动的激发、引导,但只有在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心理和思维特点深入了解,才可能较好地提出问题并把握课堂.下面,谈谈自己的做法和想法.  相似文献   

12.
谢飞祥  苏英姿 《学子》2013,(11):84-86
一、在思维盲点处追问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受原有认知的负迁移,以及对数学概念孤立、肤浅的认知和对题目特殊性缺乏分析能力等方面的影响,会使思维出现停顿、凝固、僵化,即思维盲点。如果教师仅以引导者的身份,告知学生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被动接受,会阻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进一步发展。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将问题分解成一组紧密联系的小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有条理的追问,引导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入,逐渐清晰认识,从而突破难点,起到"拨开雨雾见青天"之效。  相似文献   

13.
思维型课堂教学以学生思维活动为核心,围绕情境创设、提出问题、认知冲突、自主建构、应用迁移和思维监控的教学环节促进核心概念进阶,笔者认为概念进阶的本质在于思维进阶,由此梳理初中物理“物质”核心概念,设计“物质的物理属性”概念进阶案例,为落实学生在“物质”一课应发展的核心素养提供路径.  相似文献   

14.
概念是人们认知事物的思维方式和分析工具,概念教学在大学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忽视其思维性价值的问题。文章基于概念性思维研究视角,探讨大学课程概念教学的方式与功能,重点阐述概念的认知功能、逻辑功能,概念内涵与外延的静态理解,概念演变与发展,以及概念结构与理论框架的构建。大学课程教学应从概念认知“单元”开始,理解概念的多种功能。这对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方式、专业素养和理论体系的构建都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一、揭示错误由于每个学生原有经验和思维方式不同,所以在物理学习中,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会有不同,甚至会出现一些理解错误,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问题情景,制造认知冲突,通过交流讨论,让学生有机会表述自己的思想和见解,以便发现错误纠正错误。恰如打蛇要引蛇出洞,清除记忆深处  相似文献   

16.
探索规律是新课程初一数学增加的内容.这一节内容的增加,对培养学生探索能力提出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挖掘学习内容的内在联系,总结其规律.让学生逐渐提高自己的观察、思维、分析概括能力,最终发展学生的智力.在实践中,做好如下五步,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文学创作中的修辞现象,更是一种思维认知方式,在人们进行思维和表述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隐喻是目标概念域和始源概念域中两个意象相互映射的结果。在小说文本中,个体认知世界的不同方式体现在思维风格的差异之上。阐述从隐喻角度研究小说《飞越疯人院》方法,重点从概念隐喻表达,分析概念隐喻的变化与其叙述者的思维风格之间关系,从认知的角度解读文本中传达出的深刻隐喻含义。  相似文献   

18.
1.培养数学创新思维应突破形式化 一切创造性的数学思维活动往往是直觉的,非形式化的,非逻辑的。中国传统数学没有严格证明,牛顿的微积分更没有形式化,但这些都创造了数学。诚然,数学特别注重逻辑上的严密,形式上的推演,这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是必要的。但完全的单纯的形式化,往往会制约学生对数学的本质和研究方法的认识,从而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塑造。如概率是高等数学中一个很平凡的概念,无非是生活中“可能性”的量化,如果非要按照形式化的方法,从事件集、等可能事件一步步讲起来,势必使生动活泼的概念淹没在形式演绎的海…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思维决不是自然发生的,也不是靠教师下达思维指令就能持续发展的.那么,究意怎样才能促使学生数学思维不断向前发展呢?教学实践表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合理变换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新的认知需求,使新的需要与学生原有的数学认知水平产生冲突,通过认知冲突来诱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从而能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不断发展.本文就从四个教学案例出发,通过合理变换数学问题情境,以此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从而达到充分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都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其中可能有原有认知水平的差异、知识概念上的缺漏、思维的不全面、不良学习习惯等等.如何对待学生的错误呢?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