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玩具小机器人散架了,电话线被拔掉了,台灯罩掉到了地板上……只要家里有孩子,就有这些无辜的“受害者”。让我们通过几个例子,一起来看看孩子为什么爱搞破坏。我太想知道那是什么了那是什么呢?它白白的,还能盛饭盛菜。滴滴想着,从碗柜里拿出一个来往地上一摔。一声脆响,妈  相似文献   

2.
我们小班有几位幼儿体重不达标,身体状况欠佳。进餐时,我们把这几位孩子编成一组,由一名老师专门照顾,鼓励他们吃饱吃好,并培养他们良好的进餐习惯。有一位孩子神经性呕吐,多吃了就会把所有的饭吐出来。还有位小朋友患肥胖症。进餐时我们就十分注意控制他们的饭量。对个别不会使用筷子的幼儿,我们一勺一勺地喂他,并手把手地教。对偏食、挑食的幼儿,我们则少给勤添,采用鼓励表扬的方式慢慢纠正。吃鸡、吃鱼时,我们都先把骨头和刺挑干净。周堤小朋友入园时严重缺钙,走路都不稳,  相似文献   

3.
小锅,小碗,盛菜,盛饭,菜香。饭香,一起,吃饭,只有小猫来得迟,让它喝口鲜鱼汤。  相似文献   

4.
杨立行 《家长》2014,(2):57-58
有个孩子总是不愿意吃饭,这让他的家长苦恼不已。一次,他的爸爸从外地带回一只新颖别致的椰壳,孩子见了爱不释手。这件事情让父亲突发奇想,就用锯开的椰壳给孩子盛饭。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孩子吃得津津有味,而且饭量也大增。这一现象心理学上就被称为“椰壳效应”。  相似文献   

5.
现在孩子的饭量普遍较小,家长们为了保证孩子摄入足够的营养,常常采取“少而精”的办法——以鸡鸭鱼肉代替谷类。比如说,孩子的饭量能容纳半个鸡腿一两米饭,家长宁可让孩子少吃半碗饭也要让孩子吃下一个鸡腿。这些家长认为:孩子既然饭量小,就应该吃些高营养成份的食物。少吃一口饭没关系,荤菜是绝对不可少的。我刚到幼儿园从事保健工作时,也曾有过这样的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6.
一天中午,我正忙着盛饭,突然听到有个孩子大喊:“老师,杰杰把饭倒了。”我走过去一看,这一桌的孩子都在用小勺子把饭一勺勺地往桌上倒,嘴里还一个劲地叫着:“饭里有毒,饭里有毒,我不吃,我就不吃……”白白的米饭撒了一桌,我真有些生气。看我走过去,他们一个个坐得毕恭毕敬,垂着眼睛不敢正视我,大概是知道犯错了,准备接受批评。我想,一定事出有因,就沉住气没有批评,把桌上的饭粒抹了,重新盛好饭后,对他们说:“你们吃吧,饭里没有毒,放心吃。”  相似文献   

7.
百变饭勺画     
你知道饭勺除了用来盛饭还可以派什么用吗?除了可以敲敲打打当做乐器,它还可以成为孩子们绘画的工具呢!年轻的爸爸妈妈们不妨和孩子一起看一看,说一说,画一画,他们一定会有很多创意。爸爸妈妈可以变换饭勺的方向,激发孩子大胆想象:饭勺的形状像什么?为了观察方便,爸爸妈妈还可以借助  相似文献   

8.
椰壳效应     
正中国家长有一个普遍的教育误区就是更多地注重揪出孩子的错误而并非肯定孩子的成绩。有个孩子总是不愿意吃饭,这让他的家长苦恼不已。一次,他的爸爸从外地带回一只新颖别致的椰壳,孩子见了爱不释手。这件事情让父亲突发奇想,就用锯开的椰壳给孩子盛饭。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孩子吃得津津有味,而且饭量也大增。这一现象心理学上就被称为"椰壳效应"。"椰壳效应"妙就妙在变"要孩子吃"为"孩子要吃"。面对让不少家长感到头疼的孩子不好好吃饭的问题,用孩子感兴趣的椰壳盛饭,孩子竟然能愉快地吃下去。同样的道理,与孩子沟通时,把批评包装一下,给它裹上一层糖衣,让批评变得甘甜,亲子  相似文献   

9.
王雄杰在我们班人称“食神”,他并不对食物特别有研究,也不是对吃特别讲究,而是因为每次吃饭狼吞虎咽的狼狈样,添菜时“惟我独尊”的得意样,唉,真是个名副其实的“食神”。王雄杰个子矮矮,体态瘦小,可饭量却是全班第一。这不,热腾腾的饭菜刚在桌上放定,坐在第一排的王雄杰便陶醉地吸一口气:“嗯——今天是干菜肉!”好容易轮到他们组,只见王雄杰悠然自得地单手领得盘子,走到盛菜的同学面前,两只眼睛滴溜溜地瞅着锅里的干菜炖肉,然后眯着眼睛拼命一吸。盛菜的同学舀了一勺放进他盘里,忽然,他笑脸凝固了。“你,你,你怎么肉这么少的?你看前面同…  相似文献   

10.
从前,在一个农夫的家里,有一只碗。这只碗已经厌倦了每天盛饭盛菜的生活,它看见院子里树枝上的鸟巢,心想:当一个鸟巢,那该多好啊!  相似文献   

11.
刚开学就遇到一个特殊的孩子──月月,她聪明文静,就是不喜欢吃饭,每次老师分发碗筷、准备就餐时,她就泪眼汪汪地说:“老师,我不吃饭。”不吃饭怎么行呢?我们变着法地哄她、喂她吃饭。可月月就是紧闭着小嘴不育吃。几天了一点收效都没有。离园时我们和她妈妈谈了此事,她妈妈说:孩子从小跟爷爷奶奶生活,两位老人就这一个孙女,很宠她,样样事都依着她;小时候月月不肯吃饭就用零食代替主食哄她吃,孩子饭量一直就很小。月月的情况比较特殊,我们商量后决定对她特殊照顾,通过家园合作逐步改正其不良习惯,增加其饭量。 家园第一次…  相似文献   

12.
爱幼儿,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一年或几年负责,而是“对孩子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能够站在孩子的立场想问题,能够站在母亲的角度想孩子,是一位多么伟大的老师,能够做到这一点,一定会成为孩子心目中的好老师。  相似文献   

13.
百变饭勺画     
许冬英 《幼儿教育》2011,(10):30-30
你知道饭勺除了用来盛饭还可以派什么用吗?除了可以敲敲打打当做乐器,它还可以成为孩子们绘画的工具呢!年轻的爸爸妈妈们不妨和孩子一起看一看,说一说,画一画,他们一定会有很多创意。  相似文献   

14.
邹俊 《云南教育》2005,(31):47-47
我到一所小学听课,正碰上许多孩子在做操,其中不乏动作不规范或态度不认真的孩子。在做操的行列中穿行着一些女孩和男孩,他们是老师的“小助手”,在协助老师盯着哪些动作不达标、不认真的孩子。这些小助手是负责的、天真的,但一见到自己的同学哪个动作不到位,马上就是一副“凶神恶煞”的模样,满嘴斥责声,有的甚至伸出脚去踢同学,而那些没做好操的孩子自然是唯唯诺诺,不敢吱声。看着这些傲慢的“小助手”,不禁引发了我的感慨。  相似文献   

15.
瑞士日内瓦的幼儿园,一向注重给孩子自由,以培养自主能力为主。吃饭从来不喂每天中午,由老师给孩子们分配食物。但与国内不同的是,这里的老师从不会以营养健康”为由进行“强行摊派”。如果孩子对某种食物很不喜欢,老师就少给或不给。领到食物后,大一点的孩子拿勺吃,小一点的也会自己抓着吃。除了身体不舒服时,老师可能帮助他们吃饭以表示安慰外,基本不会出现喂饭的现象。老师只会比划着用勺的动作,启发孩子吃饭。一旦午餐时间结束,不管饭菜有没有吃,都会被收走。此外,即使在别人家做客,瑞士家长也会充分尊重孩子的“自由”。曾有一对当地朋…  相似文献   

16.
姜金红 《教书育人》2014,(10):33-33
一位为孩子不愿吃饭而无比苦恼的父亲去请教一位教育专家,当教育专家仔细询问了这位父亲所用的方法后,建议他换一种方式——不用碗盛饭,改用其它的器皿。这位父亲回去后,改用椰壳做成的碗盛饭。结果奇迹出现了,孩子一反常态,吃得津津有味。由此,联想到那些在完成作业时短斤少两或书写潦草的学生,笔者不禁反思:面对这类学生,我们为什么不能也改变一下思路——不从学生身上找原因,而从自己身上去寻找原因呢?  相似文献   

17.
吃野饭     
"丁零零……"上午第三节课下课的铃声响了,同学们都嚷嚷起来:"吃饭啦!吃饭啦!"王老师来到饭桶和菜桶前,弯下腰来掀开锅盖一看,就马上朝着我们大声喊道:"小朋友们,快来盛饭呀,今天吃野饭呀。"王老师的话音刚落,  相似文献   

18.
画面一:点点(系化名)对正在盛菜的老师说:“老师,我要吃瘦肉。”老师问:“那肥肉谁吃呢?”点点说:“我妈妈爱吃肥肉。”点点还告诉老师,妈妈不爱吃好东西,好东西都是他吃。画面二:80高龄的张奶奶住院了,子女们端来了她爱吃的鱼头。望着鱼头,张奶奶流下了苦涩的泪:“我吃了一辈子鱼头,还没吃过鱼肉呢。”以上两幅画面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不少孩子的父母认为这是在爱孩子,好东西让给孩子吃,让孩子生活得幸福是天经地义的事。孰不知这样溺爱孩子,其实是害了孩子。到头来这种“甜蜜的爱”只会结下像张奶奶这样“苦…  相似文献   

19.
我们高中时有些老师对学生很是不好。一帮学生受压迫已久,便商量好整老师一把。这天,这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坐后排的一男生面露痛苦之色,手捂着肚子轻轻地呻吟。老师也没有搭理,继续说教,进行一半时,老师转身向黑板写笔记,这位男生突然就“凹……哇……!!!”(呕吐的声音)同桌的一位男生以极快的速度将一瓶八宝粥倒于这位男生的课桌之上,老师回过头时已见桌上布满黄白之物,这时另一位男生拿出一把小勺,一勺一勺地将桌面上的东东搞起来吃,边嚼还边说:“嘿!这哥们中午吃的花生耶。”老师见状:“哇……凹……”然后狂吐不止。…  相似文献   

20.
在一次大班数学活动中,孩子们都拿出了自己带来的小棒,老师表扬了那些带有精巧小棒的孩子,而把那些做工粗糙的小棒随手往地上一扔.精巧小棒是家长做的或买来的,而粗糙小棒是孩子用树枝、竹片自己完成的.无独有偶,某班出画刊,幼儿兴趣很高,纷纷拿出自己的画,一位老师说:"这些画画得不好,像大花脸."孩子的学习热情瞬间就被泼上了一盆冷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