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语语言中的非限定动词的使用频率很高,在各级语言测试中也是不可缺少的主要部分.如果依据"依附规则",正确地使用非限定语动词,可以使表意简洁,明了.但在英语报刊、文学作品和科技文章中,所用的非限定动词往往与传统语法相悖,出现荡悬.本文着重就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的规范使用以及区分真伪荡悬,进行归类探讨.  相似文献   

2.
范司永 《科教文汇》2007,(2):103-103,111
英语语言中的非限定动词的使用频率很高,在各级语言测试中也是不可缺少的主要部分。如果依据“依附规则”,正确地使用非限定语动词,可以使表意简洁,明了。但在英语报刊、文学作品和科技文章中,所用的非限定动词往往与传统语法相悖,出现荡悬。本文着重就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的规范使用以及区分真伪荡悬,进行归类探讨。  相似文献   

3.
张文甫 《科教文汇》2014,(5):128-130
部分初中学生用汉语的思维来理解和学习英语,对英汉两种语言差异了解不够,对系动词和实义动词的区别和用法混沌不清,从而导致他们容易犯系动词和实义动词不当混用的错误,这影响了他们英语学习成绩的提高,不利于其英语思维的培养。基于此,本文对此类错误进行分析,使学生加深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和相关英语语法规则的了解,按照英语的语言规则做出正确的表达。教师可以通过对语法的讲解和反复的练习来提升学生的语言规则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促使学生英语的语言习惯和能力在自然过程中形成。  相似文献   

4.
曾媛 《百科知识》2021,(27):53-54
从俄语动词不定式结构第一次出现在文献当中到现在,动词不定式在语言研究中的观点与地位经历了很多变化,也有过一些争议.这一直是语言学家们研究的热点.然而在国内的俄语教材以及俄语语法书中对于动词不定式结构的阐述却屈指可数,且由于不定式结构功能的可变性和多样性,使得许多汉语学生甚至俄语学生都难以全面准确地掌握其使用规则.这自然会影响对学生的俄语教学.此外,在许多俄语文学作品中,作家们常常会使用动词不定式结构.所以,俄语不定式结构的修辞功能的研究对俄语教学和俄语翻译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一、引言现代外语教学理论认为,语法能力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法教学可以促进学生交际能力的发展,正确的语法形式是整个交际的支撑体系。语法是从语言实践中归纳出来的起到组织作用的规则,或者说是词的变化规则和用词造句规则的总和。交际教学法的主要奠基人威尔金斯(Willkins,1974)提出:"语法是保证表情达意的手段。语法能力是掌握语言形式的知识体系,是语言实践能力的前提。"可见英语语法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语法  相似文献   

6.
在英语语法教学中,非谓语动词是学生难学而教师又难教的重点语法项目。要解决非谓语动词难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注重两个环节:一﹑授前复习或讲授有关的语言点;二﹑授后主要语言点的对比。  相似文献   

7.
潘攀 《科教文汇》2010,(19):124-125
目前,对动词ing形式的定义这一问题,我们并没有能在英语研究相关领域找出令人满意的完整的答案。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中的原理理论来分析动词ing形式,通过将动词ing形式与其他语法范畴(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等)进行比较分析,认为传统上的仅仅按动词ing形式的句法功能来定义是不完整的,动词ing形式实际上具有许多个语法范畴应有的特点,它是许多个语法范畴的边缘成员的一个集合体。  相似文献   

8.
你知道吗     
《科学与文化》2011,(10):14-15
鸟语有没有语法? 鸟类语言也许没有动词、名词或过去分词。但它们对“只有人类语言发展出了语法规则”的说法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9.
英语-ing分词和-ed分词在国内外传统的语法书中一直被视为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动词-ing形式和-ed形式本身并不是一个孤立的语法范畴。它们是多个语法范畴的集合体。-ing分词和-ed分词在作名词前置修饰语时表现出形容词和动词两种属性。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物质存在形式原理认为: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世界上一切物质都做着各种形式的运动。另一方面,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类大脑中的主观映像。因此,人类的语言是人类大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后的表达,人类的语言就必然会反映出物质的运动的属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言的基本单位,句子,就一定会有表示运动的成分即动词,和运动的发出者和承担者。从而表明英语和其他的语言都应当是在以动词为核心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由于不同区域的人们的文化和思维习惯不同,不同的语言中构建的句子结构和顺序有有所差异,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语法规则,但是在唯物辨证论观点下,以动词为核心而构建句子的语言本质应该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1.
罗先群 《科教文汇》2008,(30):244-244
针对动词而言的“及物性”历来是功能语法和认知语法的研究重点。后者利用认知语义学关于事件的理论。从“能量传递”和“状态改变”角度探求其语法特征。英汉分属分析性、综合性语言派别,当从认知角度分析动词及物性问题时,两者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12.
曾露璐 《科教文汇》2013,(11):113-114
本文将日语的形容动词和与它关系密切的形容词、动词分别在形态、意义、语法功能、活用上进行对比,对形容动词是否为单独的词类进行了界定。形容动词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可单独成为一个词类;但与形容词语法功能一致,因此也可纳入形容词类。  相似文献   

13.
系统功能语法学认为语法隐喻出现在语言的三个元功能方面,而名词化隐喻是产生语法隐喻的一个重要来源。文章讨论了名词化的类型,功能以及名词化在各语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许小丽 《大众科技》2007,(11):162-164
系统功能语法学认为语法隐喻出现在语言的三个元功能方面,而名词化隐喻是产生语法隐喻的一个重要来源.文章讨论了名词化的类型,功能以及名词化在各语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王辰玲 《科教文汇》2009,(28):263-264
由朗加克(Ronald W.Langacker)创建的认知语法对语言结构做了系统的解释,将语言能力和人的一般认知能力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认知语法的角度来看,词类是图武性的象征结构,是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体。本文以认知语法为视角,描述了如何通过其象征性,图式性以及语义功能来界定名词和动词的词性。  相似文献   

16.
杨荃 《科教文汇》2008,(33):151-151
语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交际工具,它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习一门语言,除了掌握其语法规则以外。更为重要的是熟悉其使用规则以及隐藏在语言中的文化因素。本文从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文化意识与交际能力的关系,提出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强化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全方位培养学生口头交际能力和书面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7.
肖金华 《知识窗》2012,(6X):79-79
<正>语法是初中英语学习的关键,要想在英语考试中取得高分,教师和学生就应该重视语法知识。而语法知识的重点就是动词的应用,特别是动词不定式的使用。本文就动词不定式的具体应用,做了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8.
芮永生 《科教文汇》2008,(12):184-185
学外语的目的是将它作为工具用于交际,但有效的交际是形式、意义、功能和语境的和谐统一。因此,作为语言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法的教学不能过于机械,教学中必须引进语境因素,充分考虑到语法规则与交际原则之间的协调关系,把语言形式和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要帮助学生挖掘语法和功能之间的联系,真正领会语法形式的句法功能和语用功能,更好地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9.
翻译是属于表达性语言技能或语言输出型技能,并体现综合掌握英语的熟练程度。同学们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常出现如下的错误: 一、词汇:表现在词汇量单调贫乏,用词不多或用词不当,常用词组也错误百出,特别是介词、物主代词、冠词、形容词和副词的错误,就连常用动词的不规则变化有时也不熟练。如:  相似文献   

20.
语法的例外现象打破了语法规则的可类推性,文章从偏误分析入手,对由于语法规律例外现象导致的语法偏误进行归纳分析,得出由语法规律的例外导致学生"错误类推"的偏误类型大致有三种:第一,语言的不对称现象导致的偏误;第二,语法规律使用范围的不确定导致偏误;第三,语言的历史"化石"语法现象导致偏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