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教育在全球蓬勃发展,推动教育领域的又一次革新,在越来越强调构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注重“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今天,网络教育提供了契机,但随之而来的还有挑战。积极探索网络教学设计的理想框架,融现代教育理念于教学细节之中,应当是广大网络教育实践者、研究者们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对高职院校32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同时在实证分析“教育魔方”工程建设背景下,阐述第一课堂(理论课堂)、第二课堂(课外教学)、第三课堂(社会实践)和第四课堂(网络教育)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影响,以及学生学习主动性发挥的中介作用的情况。分析表明,构建以第四课堂(网络教育)为核心的教育大数据仓——完善课程体系、探索以第二课堂(课外教学)为推手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应用新生态——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打造以第三课堂(社会实践)为重点的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数字云空间——推动学生学习热情、将课程思政融入第一课堂(理论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非典”肆虐时期,教育沉着应战,变阵出击,网络教育临危受命,担当重任,在这特殊的时期全线走红,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当“非典”低头,学生返校,网络教育似乎也由“热捧”走向了“回落”。然而,这场灾害给网络教育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如:网络教育的现状、发展中的问题、教学中的地位、发展方向等)却是值得教育战线和全社会深思和进一步关注的问题。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央电教馆黄慧副研究员。记者: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各行业的渗透和应用,网上教育将成为我国一种速度更快、传播空间更大的教育形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及广播教育、电视教育一同构成多元教育体系,请您谈一下我国网络教育的现状。黄慧:我国的网络教育始于1994年实施的“中国教育科研网示范工程”,目前已经有一定程度的发展。网上大学由最初的5所发展为目前的67所,在读学生由开始试点时的几  相似文献   

4.
黄博 《江西教育》2023,(19):60-61
学生的“学习力”包括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毅力,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学习动力是学生学习的“触发器”;学习能力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学习毅力是学生学习的“加速器”。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是“双减”时代数学教学的必然诉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毅力。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广大教师都在积极响应。本文笔者结合语文教学实践,从“自主”学习的本质意义、“自主”学习与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关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培养这三个方面,对如何开展“自主”学习作了积极的探索,着重阐述了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开展语文“自主”学习,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些方法,意在更好地指导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并希望能给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朱惠影 《考试周刊》2010,(25):35-35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应该着眼于激活学生学习的动机,我校以同课异构为契机,围绕“趣”、“奇”、“情”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多读、多说、多写,积累语言,学会质疑、辩论,以求创新。从而构建出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进入一种“自能”状态,以达到自主学习。同课异构大课堂给教学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7.
杨经国 《江西教育》2024,(15):89-90
“单元整体”教学是“双减”政策下体育教学的智慧转型。在小学体育“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要架构“单元整体”教学内容、融合“单元整体”学习方法、优化“单元整体”作业设计,让学生的体育学习呈现出连续性、进阶性、整体性等特征。教师要通过“单元整体”教学,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李启阳 《考试周刊》2012,(39):78-79
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教学中要尽最大努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这样教学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教学中 ,整齐划一的教学要求和追求共性答案的教学设计 ,使得部分学生得不到表现的机会 ,能力得不到提高。因为每位学生都是以自己独特的个性而存在的 ,在兴趣、习惯、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都不一样 ,所以我们的教学应当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 ,尽力挖掘他们的潜力 ,努力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学习空间 ,促使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进行自主学习。一、“问”的个性化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可见 ,“疑”是开山的斧 ,“疑”是深耕的犁。常常质疑 ,会使学生处于自发求知的状态 ,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我校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研究 ,在…  相似文献   

10.
时坤 《江西教育》2023,(15):70-71
“双减”政策的出台与落地,要求我们审视教学、改革教学。因此,教师要聚焦“素养”,凸显“减负”教学的价值取向,通过“内容整合”“方法优化”,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减负”“增效”“提质”“赋能”。“双减”是一种指向学生的更有效的学习方式。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能够让学生形成可迁移的学习力。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新教材教学的一路探索过程中,发现新大纲,新教材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和学习能力主要通过学生学习的“过程”来实现,针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效应”所体现出的过程教学与以往教学的不同效果,探索“过程教学”对于英语新教材教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变“研究语言”为“学习语言” 一、确立“学习语言”——语文教学本体论 我认为,语文教学存在着一个长期性全局性的失误,可以说,我们还陷在这个误区中没有跳出来。这误区,简而言之,就是以指导学生研究语言取代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以对语言材料(包括内容和形式)的详尽剖析取代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受和积累。语文教学的任务,应该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而不应该是让学生研究语言。  相似文献   

13.
"网络教育"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治国 《教育科学》2002,18(3):19-21
信息时代,网络教育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对于网络教育的认识目前还不够清晰和清入,在网络教育的理解方面存在着“技术化”、“扩大化”、“缩小化”等错误认识,需要通过对网络教育内涵和辨析,澄清认识,科学把握网络教育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教育、线上课程、技能培训高速发展,接受人群逐渐增多。“互联网 +”教育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带动求知学子走向高潮,在传统教育的模式上产生了新的更具有活力的变革。全新的线上加线下学生互助学习模式、合理的学习培训方法的建立将会为当下更多的学生课外学习提供有益的补充,同时也为创业团队开辟了一条新的实践道路。  相似文献   

15.
刘旺 《考试周刊》2010,(55):49-49
由“教”到“不需要教”,中间的过程长短不一,在语文教学中要想缩短这一进程。教师就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不失时机地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全国各地高考改革方案相继出台的新形势下,与时俱进、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模式尤为重要。而不同教学模式的运用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形势下,“双主”教学模式的灵活运用,高效的“生态”课堂教学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迅速地提高高中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帮助学生形成自主有效的学习行为,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我们的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等顽疾、教学实践中学生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学习方式是本次教学改革要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社会要求人们必须“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和“学会创造”。因此.为了使学生学会“生存”、“关心”、“学习”和“创造”之法.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改变我们老一套的单一的“填鸭式教学”方式,采取主动“辞旧迎新”的态度,在我们的教学中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把学生培养成学习的真正主体。  相似文献   

18.
江华 《江西教育》2024,(15):19-21
“述评”就是“叙述和评论”,信息技术“教学述评”既包括事实性述评,也包括价值性述评。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差异、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学习的素养、学生学习的联动,从而发挥“教学述评”的因材施教功能、助推改进功能、评价促进功能、协同育人功能。“教学述评”能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发展,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进而真正实现信息技术的高质量育人。  相似文献   

19.
2011版课标中提出的“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在语文课堂实践中步入五大误区:语用之“窄”,把“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窄化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知识”或“读写结合”;语用之“泛”,把挖掘出的零散的语用点堆砌串联成教学过程;语用之“偏”,为体现语用而设定偏离核心目标的教学内容;语用之“分”,教学中脱离文本语境的训练,导致内容与形式分离;语用之“被”,学生“被语用”,沦为语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林秀华 《教育艺术》2005,(10):60-60
语文课程提出的“人文性”,其核心是“人文精神”,即教学要“以人为本”,要把学生当做真正的“人”看待.学生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的人,免不了有过失.那么在教学中,教师要拥有一颗平常心,用微笑教学,尊重和唤醒学生的情感和个性,保护和宽容学生的过失,让每位学生在微笑中快乐学习,在微笑中健康成长.下面谈谈我对微笑教学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