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整理放松活动,是体育课结束部分的主要内容。它同剧烈运动前必须作准备活动一样,在运动之后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体育课结束时安排适当的放松内容,可使学生紧张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疲劳得到消除,心血管系统的工作逐步恢复到平静状态,紧张的肌肉和关节韧带得以放松,避免因局部负担量过大引起劳损和其它伤害,从而达到积极性休息的目的。一、放松内容  相似文献   

2.
体育运动时机体需要一定的物质生成能量,被消耗的物质必须得到恢复,机体才能继续运动,如果被消耗的物质得不到恢复,继续运动将导致疲劳积累而发生过度疲劳,影响运动能力的提高。所以,恢复和运动本身一样重要,没有疲劳就没有锻炼;同样,没有恢复也就没有提高。体育课的整理活动与课的基本部分同样重要,它对消除疲劳,加速学生机体的恢复和提高及处理好体育课与文化学习的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学校体育课的整理活动主要是着眼于身体放松,很少见到把“自我暗示”心理放松用于体育课的整理活动。据了解在运动训练中它已被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  相似文献   

3.
放松整理活动是体育教学的最后环节,在教学中是否引起足够重视并真正落实到位,直接关系到锻炼效果的巩固和运动水平的提高,还会影响到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针对在体育教学中存在部分教师对放松整理活动认识不到位、做而不实的现实问题,主要强调放松整理活动的目的和作用,分析探讨放松整理活动的内容和方法,尝试性地提出几点开展放松整理活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结束部分是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体育课基本部分有着密切的联系.它通过整理放松活动不仅使学员的生理机能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而且通过课的小结,布置课外练习,介绍下次课内容,扼要强调教学重点,强化所学知识、技能,加深动作印象,在心理感应上进一步深化,其作用与效果对成人院校体育教学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在重视体育课的整体结构安排、教材教法选择的同时,始终注意结束部分与基本部分的有机结合,根据成人院校学员的生理特点,设计结束部分的结构,适当加大结束部分的用时比例,合理安排内容,使结束部分的安排与课的教学内容相适应,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1.精心设计结束部分的结构结束部分在体育课中占时较少,在安排内容上,受时间的约束,设计难度较大.因此,我们在设计其结构时力求做到:突出重点,体现效果.即突出放松身体、强化理论为重点;体现巩固教学,促进提高的效果.我们把结束部分按时间分为大、中、小部分.“大”(约占45%)用于学员身体的放松,整理;“中”(约占40%)用于科学的小结,布置课外练习及其他.在放松、整理活动中,既要使学员脑力和体力都得到良好的调整,又要让活动内容尽可能与课的学习内容相联系.强化理论时,注意语言简明、易懂、易记,调动全体学员的积极性.小结和  相似文献   

5.
每当谈论到体育课的准备活动和放松(整理)活动时,通常都意味着是在课的开始和准备部分要学生绕操场慢跑几周,做几节徒手操或复习武术基本功,为的是使身体从静止状态逐渐进入到基本部分的较剧烈运动,以免骤然用力过猛,致使肌肉、骨骼、关节、韧带和内脏受伤。在课的结束部分,一般都要做几节柔缓的放松操或柔美的舞  相似文献   

6.
本人从多年以来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要上好一堂普通高校的体育课,其主客观因素是多方面的,就一堂课的各个教学环节来说,不仅需要重视课的基本教材的教学,而且对课的开始部分、准备活动、结束部分的放松活动也不可忽视。本文就这方面的问题谈谈个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放松活动,是体育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就其内容来说,一般可分身体放松和心理放松两大类。如何有效地达到这一目的,是体育教师每堂课都必须考虑的问题。为此,近几年来,我们运用艺术体操的松驰动作,创编组合为放松活动进行尝试,通过多次实际运用证明,效果良好,不仅能起到身体和心理放松的作用,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协调性和审美感,使之受到美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河北省部分大中小学的体育课及训练课的调查, 发现放松活动在一次课中所占地位并不突出。为增加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对放松活动作用的认识, 就其生理作用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9.
语文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学生能从语文课堂上获得什么?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课堂不像体育课那样受欢迎,为什么学生听说语文课不上就欢呼雀跃。与其过多地从学生身上找原因,还不如静下心来,反思我们自己的教学。体育课能带给学生自由,音乐课能让学生心情放松……语文课堂的独特魅力在哪里?学习了新的课标,参与了大师们的课堂教学,我仿佛找到了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那就是“体验教学”。几千年传统文化沉淀下来的中国文字,是世界上最难学的文字之一,也是最能描绘事物、表达思想、传递感情的符号,汉语言文字有着自身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如果我们教师放下传授知识的心理目标,摆脱顺利完成教学过程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0.
浅析放松活动对体育教学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理放松活动在体育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实验对照, 对放松活动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 使之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按照教育部教学计划规定,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每周两个学时。这两节体育课究竟是“分上”好,还是“连上”好?在人们的思想认识上还很不一致。江西省二十二所普通高等学校的每周两节体育课,采用“分上”的只有三所院校,其余十九所院校均为“连上”。“连上”的好处是便于教务处安排课表;教师只需布置一次场地,相对地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但是,学校体育课的教学根本任务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它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和指导学生从事身体练习的师生双边活动。这就不能一厢情顾,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和增强体质的实效出发,分析和研究问题。回顾五十年代初期,45分钟为一个学  相似文献   

12.
传统教育教学是比较注重运动技术的教学。新课程标准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方面对体育课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体育舞蹈运用于常规体育教学的准备部分和放松整理部分,丰富了体育教学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体操课的传统整理活动中加入具有时尚性的排舞内容,对提高学生的身体放松和心理放松有很大的帮助。可以消除学生对体操训练课的恐惧感,提高学生对体操课的兴趣,使学生由紧张课堂练习状态过渡到相对安静状态,消除肌肉酸痛及紧张心理。在设计创编准备活动的动作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选编排舞舞曲的动作内容,并掌握好运动的强度和时间,让整套排舞舞曲代替其他形式的整理活动,达到体操课最佳放松活动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 现在一个普遍的现象是,中学生喜欢课余体育活动,但是不喜欢上体育课.我们应从教材、教师、教学条件、学生性格、心理、家庭、社会压力、学校体育等诸多方面去分析使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以期促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心青少年体育工作,找到调动学生上体育课积极性的办法,这是学校体育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前气功用于增强体质以及防治疾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气功用于体育教学则是一个新的课题。笔者在体育教学中作了初步尝试,即在体育课结束部分将气功和徒手操有机地结合作为放松手段,实施后取得了较好的放松效果。  相似文献   

16.
体育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从十八世纪后期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开始,人们就一直很关注这个问题。本世纪六十年代,我国学术界曾在《新体育》杂志上热烈讨论过。随着1977年新编《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贯彻执行,对上体育课的指导思想和体育课的主要任务等问题又开展了讨论。在这场空前而又热烈的讨论中,学术界众说纷云,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17.
一堂体育课质量如何,是由多方面因素构成的,其中合理安排运动量和密度,就是上好一堂体育课的重要因素。如果一堂体育课,学生的活动达不到一定的运动量和密度,便不可能促进身体机能的生理变化和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究竟运动量和密度多大才合适?我们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1 问题的提出学校体育教育主要是通过体育课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以此达到增强民族体魄之目的。然而现今学校的体育课却被一些学生所忽视 ,究其原因主要是对体育课有不正确的认识 ,表现出不愿上体育课缺乏积极的参与意识。经有关领导和学生座谈 ,我们发现在体育课教学师生双边活动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需急待解决 ,但首要问题必须解决课上学生精力投入不足 ,积极性不高的问题。2 研究对象与方法通过教育实习对 30所中学、中专学校体育课教学情况进行调查 ,并与来自全省的近 2 0 0名河北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函授生进行了座谈 ,为…  相似文献   

19.
成谨 《阅读》2014,(35):25-26
<正>我参加过许多次体育活动,只有那一次是最有意义的。那是一天下午,操场上,我们班正在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声音洪亮地说:"这节体育课我们进行一场‘两人三足’比赛"。"‘两人三足’比赛?这是什么体育活动呀?怎么没听说过呀?"安静的操场顿时喧闹起来。体育老师提高分贝对我们说:"大家安静一下,先听我说一下比赛规则。顾名思义,就是两个人用三只脚比赛,你们分成两队,自由组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体育教学是师生共同完成的双边活动。近年来,我们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的运动量,密度以及课上的教学组织抓得很紧,是有重要意义的。通过几年来的教学,我觉得在体育课上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来提高教学质量是很必要的。课堂上,我们部分体育教师片面追求课堂组织的严密性,不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