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柯方青 《收藏》2008,(3):101-103
辽王朝是我国古代北方由契丹族建立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立国于公元916年,1125年为金所灭,历时209年。辽代创造出了灿烂的草原文化。从发掘出土的辽墓葬壁画看,其内容反映了中原文化的影响,同时也有其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2.
马颖 《收藏》2008,(9):104-104
1986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发掘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奈曼旗青龙山镇的辽代陈国公主和驸马合葬墓。这是目前所见最完整、出土文物最丰富的契丹皇族墓葬。墓内随葬品达3000余件,均属辽代文物精品,代表了灿烂的契丹文明。这是考古界第一次看到契丹大贵族独特葬俗的全貌和真相。在众多的文物中,有一件鎏金银冠极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3.
李铁军 《收藏》2016,(10):84-88
梵文称makara,汉译作摩羯、摩伽罗等,其形象来源于鲸、象、鱼、鳄等动物。摩羯于4世纪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融合了本土“鱼龙变化”的美好祝愿,流行于唐代以后的各种器物上。虽然辽的原始宗教为萨满教,但对佛教、道教采取了兼容并蓄的态度。由于摩羯纹造型在唐代非常流行,北方契丹民族又深受唐文化影响,对摩羯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传承的过程中进行了创新,使之成为契丹人世俗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纹饰,或以之为器物的造型。  相似文献   

4.
乌日利格 《收藏》2023,(8):125-127
<正>一、河北宣化下八里辽代壁画的历史语境河北宣化地区的文化形成自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一直受到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民族之间战争的影响,形成了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地区。辽代中期,宋朝羸弱,契丹频繁南下,俘虏汉地以及人口,辽代统治者将所俘人民和地区继续按照原先的中原汉制管理,同时设置五京。最初只有上京、中京、南京以及东京四京,待到契丹人将燕云十六州并入其板块当中后,  相似文献   

5.
其其格 《收藏》2019,(1):98-101
辽代是由契丹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其疆域相当于今河北、山西、北京、内蒙古、辽宁、吉林、 黑龙江等北方广大地区。契丹族原来信奉萨满教,立国后为巩固在汉族地区的统治,积极吸收汉族文化,其中也包括对佛教的信奉。  相似文献   

6.
董晓琳 《收藏界》2011,(11):106-107
契丹民族给后世留下无数难解之迷。"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随着辽国的覆亡,契丹人亦随之神秘消失,且消失得无影无踪,令人不可思议。唯有那些契丹贵族墓葬中保存的殉葬品记载了这个曾经辉煌过的民族,目前在我们发现的有限的殉葬品中,尤以生动形象的木俑为稀少。辽代在统和以后,随着契丹封建化的加深,连"杀牲为祭"都在禁止之列,殉人当然也就逐渐消失,而以俑取而代之。在辽墓中多次发现的木俑或石  相似文献   

7.
张丽 《收藏》2008,(7):58-59
辽为契丹族建立的政权,契丹族素有火葬的习俗。《旧唐书》载:契丹人“死者不得作冢墓,以马驾车送入大山,置之树上,亦无服纪”。《北史》载:契丹先民“父母死而悲哭者,以为不壮。但以其尸置于山树之上,经三年后,乃收其骨而焚之”。早期葬俗为树葬加火葬,后来因契丹与汉族的融合,又逐渐演变成火葬加土葬。这种葬俗主要流行干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和内蒙古等地,盛行于辽圣宗开泰(1012~1021年)以后。  相似文献   

8.
《收藏界》2007,(9)
一.引言1000多年前的北国大辽王朝,广泛吸纳深邃的唐宋中原文化,并顽强保持和传承着契丹民族浓烈的草原文明。这场大融合的历史活剧,反映在钱币文化上,就是辽皇廷及契丹贵族铸造了20余种极具个性的压胜钱,今人亦称之为花钱。辽花钱的主题集中反映了辽皇家政治、文化、经  相似文献   

9.
辽钱四则     
刘存忠 《收藏界》2010,(9):71-73
开丹圣宝"钱小议 契丹民族是活动在我国古代北方内蒙古及东北地区的游牧民族。契丹源于东胡,是东胡宇文鲜卑的一支。约公元6~7世纪,契丹民族形成了部落联盟,确立了政治、军事首领夷离堇的统治地位,并开始发展与周边国家和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货币经济也起源于此时期。  相似文献   

10.
罗平  余虹 《收藏界》2011,(2):60-64
契丹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古老而强大的民族,出现于4世纪中叶,至14世纪中叶以后(即至明代),契丹不复见于历史,历经1000余年。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和做出的贡献,是我国屈指可数的民族之一,所建立的契丹国(即辽朝),在200多年间.  相似文献   

11.
"千秋万岁"钱币大多出自北方,而且与辽国契丹族的民俗相吻合,基本可以确定为辽铸(见程正航先生发表于《收藏》杂志上的《千秋万岁钱举要》一文)。逸泉、贾克佳合著的《千秋万岁钱考释》一文则认为,"千秋万岁"钱是臣下献给辽代皇帝生日的纪念币。因为辽袭宋俗(此处为误解,应为辽承唐俗),皇帝寿诞是大喜大庆、朝野同贺的日子。早在辽太宗天显二年,皇帝生日便被定为  相似文献   

12.
正"契丹家住云沙中,耆车如水马若龙。春来草色一万里,芍药牡丹相映红。"这是南宋文学家姜夔在《契丹风土歌》对辽地种植牡丹与芍药两种花卉盛况的描述。由此可知,牡丹和芍药不仅是中原人们的最爱,也颇受北方契丹游牧民族的喜爱。实际上,如果您仔细观察辽代的陶瓷就会发现,牡丹花和芍药花作为装饰题材经常出现在辽瓷上,尤其是牡丹纹,堪称是当时最为流行的装饰图案。辽代(916~1125年),是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契丹建立的政权,历经200余年,与五代和北  相似文献   

13.
欧阳希君 《收藏》2008,(6):51-54
引言 辽代陶瓷指辽代(916~1125年)所辖广大疆域内古窑所烧制的陶瓷产品,主要窑口有内蒙古赤峰缸瓦窑、林东辽上京南山窑、辽上京临潢府故城内窑、林东白音戈勒窑、辽宁辽阳江官屯窑、山西界庄窑、北京龙泉务窑等。辽代陶瓷在烧造工艺技术上学习中原,但在造型、装饰艺术以及使用中,因生活方式明显有别于中原,故表现出契丹游牧民族的独特风格。辽代瓷器以白瓷为主,亦见黑釉、褐(酱)釉、青釉、茶叶末釉、绿釉瓷等。辽代低温釉陶有白釉、黄釉、绿釉、三彩釉。  相似文献   

14.
契丹文字是我国辽代(公元916-1125年)时为记录契丹民族语言而创造的契丹民族文字,分为大字和小字两种,大字创制于辽太祖神册五年(公元920年),小字创制年代略后。契丹文字主要用于刻碑记功、写诗译书、刻写墓志、制作符牌、记著乡里名称等。只可惜在金灭辽之际的战乱和漫长的历史中,使契丹文图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如何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方面。在这种背景下,冰雪体育旅游在辽吉黑三省就地理优势的情况下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并且成为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式。冰雪旅游是以冰雪资源为基础,以各种冰雪活动来规划设计组合引起人的消费欲望与需求,进而感受参与冰雪体育活动与大自然情趣的一种旅游形式。通过辽吉黑三省“冰雪体育”旅游市场主体形象定位、营销模式定位、客源市场定位、宣传促销定位四方面分析,确立谋划出该区域内“冰雪体育”旅游市场整体性市场定位。  相似文献   

16.
杨俊艳 《收藏》2018,(6):118-119
中国陶瓷文房历经长期的发展与演进,在辽代成为了一个重要门类。根据目前考古发掘材料,辽代陶瓷文房多出土于贵族墓葬与窑址。其中以内蒙古、辽宁两地出土数量最多,主要有砚台、笔洗和水滴三大类,为研究辽代文人生活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7.
王志荣 《收藏界》2011,(11):84-84
契丹史字创造于公元916一l125年期间,分别为大字和小字两种。夫字创制于辽太祖神咐五年(公元920年),小字刨制年度稍后。由于辽金之间长期的民旗战争,金章宗时期迁“诏罢契丹文”,使得契丹史字任当时就巳失传。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契丹文字普录的文史资料大多都已经湮灭,仅见罕有的辽契丹文碑和接志及典籍中  相似文献   

18.
射箭运动是辽代一种重要的娱乐和休闲活动,“射猎”、“射木兔”、“射虎”、“射鬼箭”和“射柳”都是人们所喜爱的娱乐活动,对于辽时期的射箭运动的研究是一项比较有价值的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和历史考证法,以及通过查阅其他专家的相关研究成果,阐述了辽代射箭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尹建光  李铁军  刘小放 《收藏》2014,(21):46-51
1991年9月,内蒙古兴安盟文物管理站和科右中旗文物管理所在代钦塔拉苏木(乡)抢救清理了9座被盗掘的辽代墓葬。其中三号墓的墓道上被挖了很大的盗洞,所幸墓室没有被破坏。出土了多件精美的器物。虽然没有发现墓志铭,但从墓葬形制及随葬品仍可判断这是一座辽代(契丹)(916~1125年)早期墓葬。此墓的随葬品按其材质有金、银、铁、陶、瓷、木器及丝织品,其中陶瓷器34件(套),现藏于科尔沁右翼中旗博物馆。均为辽地窑口烧制。器型有穿带壶、鋬耳壶、鸡冠壶、注壶、温碗、梅瓶、板沿洗、盏及盏托、罐、盘、碗等。现选择几件精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979年),北方草原的契丹族逐渐强大,建立起辽代王朝(916—1125年),开始铸行钱币,存世均少,尤以早期契丹文古钱罕见。据辽史记载,契丹族是我国北方民族——鲜卑族的后裔,也有一部分为和奚族与渤海人,北魏时期(386—534年)始称契丹。南北朝以来,契丹在辽河上游西拉木伦河流域一带游牧,与中原的关系非常密切。唐朝时中央政府设署松漠都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