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傻妮(小说)     
本姑娘姓李却无人叫大李小李或老李,一律戏称傻妮。老一点的叫个“傻妮”也就算了,谁让咱是小字辈得喊人家“叔叔”、“大姨”,一个丫头片子新兵蛋子也“傻妮傻妮”的喊,气得我瞪他们一眼,吓得他们伸伸舌头,从此再不敢在人脸前喊傻妮,背后喊傻妮咱没听见,随他们去! 本傻妮傻得可爱傻得出奇。明明怀揣着中专文凭坐着办公  相似文献   

2.
智者独言     
他们说我看上去有点儿傻,有点儿呆,但我敢说,我不是弱智,不是蛋白质,更不是笨小孩,假如我有机会,我定会证明一切的。妈妈说:头脑不发达,不灵活——脑袋里进水了。爸爸说:身体里数学分子缺,物理元素少——需要“化学变化”来拯救。我说:我不傻,不呆,不笨,很聪  相似文献   

3.
《傻二哥》一文语言朴实,不加虚饰如拉家,文中傻二哥的“傻灵傻灵”的形象令人难以忘,读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首先,作者紧紧抓住傻二哥“傻灵”加“傻劲”的性格特点,傻二哥的雅号,就是来自这“傻灵”和“傻劲”。“傻灵傻灵”是说傻二哥聪明、能干 ,他“差不多什么都会修,东西坏了,交到他手里。摆弄几下子就修好了。”这说明傻二哥爱动脑子,再从他讲究的糖具、鲜艳的糖色、很有诱惑力的吆喝声里  相似文献   

4.
在今天,“呆”读dāi,“待”读dāi和dài.在dāi音“停留”意义上两字存在混用的情况.“待”字比“呆”出现早,先秦就有“待”字,而“呆”最初是“保”的古文,到元朝才有了“傻”的意义.在明清之前,“待”字的含义没有“停留”意义,明清开始才有此含义.“呆”字到明清也只有“傻”之类的含义,只是到了解放前后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才出现了“停留”的意义,也是在这个时候,“呆”“待”混用了.“待”读“dāi”是在与“呆”混用后,受“果”的影响才增读“dāi”的.  相似文献   

5.
刘瑾妮 《大学生》2014,(15):72-73
呆荫傻的看病流程 在英国留学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在英国,要么别生病,要么就直接病死。这或许是对英国既完善又漏洞百出的医疗体系的绝佳说明。“完善”指的是它医疗免费的福利和热情温暖的医疗服务,而“漏洞百出”,则是其呆萌傻的看病流程。  相似文献   

6.
宠物怕人,这是谣传。一群傻人,有啥可怕,壮起“宠”胆,把人降伏!全世界的宠物兄弟姐妹们,你们想要一个听话、百依百顺的主人吗?那么就训练他们吧!  相似文献   

7.
把“读”贯穿在低年级阅读课的始终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海拉尔路小学王淑珍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认为“读”很重要.俗话讲: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可见,多读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是个重要的途径。但在教学中也不能盲目地让学生“傻读”、“呆读...  相似文献   

8.
新生vs老生     
新生是校园里的fresh-man,油条老生别是经验丰富的senior,油条老生碰见一群新生会指着其中一个说:“看,多有朝气,就像我当年一样。”新生望见洒脱的油条老生从身边谈笑而过,也会滋生出“将来,我也会跟他们一样”。  相似文献   

9.
爸爸爱读书,把书看成了他的命根子,拿着书真可谓“日吃夜啃”,废寝忘食,也忘了自己姓甚名谁,如痴如醉如傻如呆。每逢读书,爸爸就会暴露出他的呆相来:读到高兴处,他会哑然失笑,狂呼乱舞;读到伤心处,他会潸然泪下,捶胸顿足;读到精彩处,他会拍案叫绝,忘乎所以。爸爸那变化无常的呆相让妈妈感到莫名其妙,直喊爸爸“书呆子”。开始喊时,爸爸朝妈妈瞪眼睛。后来被喊惯了,一喊书呆子爸爸就答应。他嘴里还一套一套的:“读书之人偷书尚不算偷,那因书而呆自然就不算呆了。读书之人,打开书本是呆子,合上书本就是智多星。”有一次…  相似文献   

10.
成功之门     
一次,我去一家位于25楼的大公司参加面试。 我提前半小时就来到了公司。走进大门,见电梯旁围满了很多应聘者,他们一个个显得焦躁不安,原来,是电梯坏了,电梯间里一个老师傅正在修着电梯。那些应聘者不停地问着:“老师傅,还要多少时间可以修好?”老师傅不很肯定地答道:“大概要十来分钟吧。”他们看了看时间,又开始耐着性子等下去。这时,我想,如果十来分钟还修不好呢,这不要误了面试时间吗?与其在这里没有把握地傻等,还不如自己辛苦一下,步行上楼。于是,我转身“蹭”、“蹭”、“蹭”地向25楼跑去。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个寒冷的大雪天,四周白茫茫的。很多人都呆在家里不愿出来,连游乐场里也是空荡荡的。 杰米在角落里叹着气:“我可真倒霉,刚来游乐场,就碰到这样的坏天气。”  相似文献   

12.
“对牛弹琴”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有些老师还经常十分熟练地运用成语中那头“愚笨”的牛来比喻那些“笨孩子”、“傻孩子”、“呆孩子”,好像这个成语是专为他们而造的。果真如此吗?这个比喻确实恰当吗?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对牛弹琴”这个成语出自汉代牟融《理惑论》,大体内容是:古时有个非常有名的琴师叫公明仪。有一天,天气很好,公明仪带着琴到野外去演奏。弹了一会,就有一些蝴蝶小鸟被琴声引来,围着公明仪翩翩起舞。突然公明仪发现在山脚下柳阴里有一头黄牛正在低头吃草,十分悠闲自在,他马上弹了一支十分高雅的曲子。可那…  相似文献   

13.
“我爸爸喜欢傻。”这是上中班的女儿有一次悄悄告诉她张老师的一句话。她的张老师以为我是说着玩的。不是,我真的喜欢“傻”。比起坏,我当然喜欢“傻”。现在的孩子有老人疼,有父母爱,有父母的亲朋好友的关爱,稍不顺心,就眼泪汪汪,号啕大哭,泼皮耍赖,满地打滚或跟大人顶嘴,对大人动手。更有甚者,人前人后两个样,撒个谎什么的,早已轻车熟路,脸都不红一下。这些孩子大都不傻,认识很多字,能计算复杂的数学题,会识谱弹琴唱  相似文献   

14.
看了这个题目,大家准会说我吹牛皮,小小年纪怎么就当了教练呢?不信,就听我细细道来。前几个星期,我家又添了新的“一员”———一只小鸭。它可漂亮了:身上披着一件粉红的毛衣裳,尾巴更是别具一格———红里透黑,加上它机灵乖巧,真是人见人爱的“活宝”。它是我的掌上明珠,因为它不仅带给了我快乐,还让我从一个小学生升级为一名“教练”了。我还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小可”呢!小可刚来时傻呆傻呆的,对于它的新家一切都不熟悉,似乎走到哪里都是“绝路”。更可恨的是,一见到我就一闪一躲的,双眼里充满了恐惧。于是,我就开始采取措施———让它认…  相似文献   

15.
福娃学本领     
放暑假了,福娃们天天呆在家里,快要闷坏了,他们决定去动物暑期班学习本领。  相似文献   

16.
漂亮花布     
苏梅 《早期教育》2001,(4):20-20
傻小熊挑了自己种的一担蔬菜进城,卖了蔬菜买回了一大块漂亮的花布:粉蓝底色上有金色的太阳和银色的月亮。傻小熊想:我要用这块花布做件长长的风衣,穿上长风衣走起路来,风衣的下摆一飘一飘的,大家一定会说:“帅呆了!”  相似文献   

17.
今年夏天,一群“懂人情世故”的大学新生似乎成了众矢之的,还没真正迈进大学校门的他们被冠上了“提前社会化”的“美名”,让已经在社会这个大熔炉里“锻炼”多年的“大人们”着实跌了一把眼镜。  相似文献   

18.
《家教世界》2014,(4):7-7
他生于北京,是一个让母亲挠头的“坏”孩子。可父亲却另有他的看法:不怕孩子皮,就怕孩子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能太“乖”,太乖的孩子往往抵挡不了坏。有时候孩子“坏”一点反而是一件好事,对“坏”孩子只要施以适当的教育,他会变乖的。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电子医学工程系的母亲觉得孩子的父亲说得很有道理,于是配合丈夫对孩子积极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书林漫步     
王娜 《陕西教育》2010,(5):64-64
你正常吗?也许是的。你傻吗?也许也是的。“正常”的决策者往往做着“傻瓜”的决策,而他们自己还蒙在鼓里。这些傻的错误在许多决策中会出现,包括购物、投资、用人、择偶等。本书基于获得诺贝尔奖的行为决策学,又基于作者10余年的管理教学经验、帮你揭示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熟视无睹的决策误区,并教你如何纠正。  相似文献   

20.
你别说我傻     
孩提时,当同伴们为科学家、发明家这些远大的理想而壮志满怀时,我却在心里默默许下了一个心愿——当一名幼儿园教师。你别说我傻!后来,我终于成了一名幼儿园教师,一大群孩子围着我,甜甜地叫我“老师”,我成了他们的“母亲、老师和朋友”,我感受到了幸福,它在我心中荡漾!你别说我傻!当我的孩子高烧不退,在医院打吊针时,我没有陪在他身边,因为有更多的孩子需要我。你别说我傻!当很多人为名利大喜大悲的时候,我安之若素,一心想做个好老师。你别说我傻!当别人在逛街购物的时候,我在不断反思,撰写工作心得;当别人休息的时候,我在书海中畅游,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