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学校德育的“经典缺位”及其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传统的文化经典和价值观念曾屡次遭受批判与否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现代学校德育的“文化断裂”与“经典缺位”现象的产生,即传统文化经典在现代德育体系中失去了合法性基础,处于“缺位”的状态.当前学校德育的“经典缺位”,集中体现为德育观念、德育目标、德育课程和德育理论研究等对于传统文化经典的排斥,最终导致经典阅读和经典教育在学校德育体系中丧失立身的基础,从而深陷于“断裂”与“缺位”的困境之中.  相似文献   

2.
大学的文化使命与传统文化经典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大学从教育组织到教育内容都表现出文化传统的深刻断裂,传统文化经典从教育体系的核心被放逐,由此导致中国大学及其知识分子普遍存在文化底蕴不深、精神境界不高、原创能力不强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真正认识传统文化经典教育是大学本质属性的必然要求,确立其在大学教育中的核心与基础地位,并首先抓好管理者与教育者自身文化经典的学习与培训,提升大学知识分子的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学校德育的鲜活内容,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既能为学校德育教育提供丰富的精神内涵,又能为构建有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思想体系提供坚实的文化基础。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中华经典诵读、传统文化进课堂、德育工作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等方式弘扬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4.
向本真德育回归是现代德育的重要使命。孝是中国传统伦理的根源、基础和元德,现代学校德育应以孝作为其基石和切入点,构建德育的新模式。学校应着重从道德认知、道德感情、道德行为等方面,通过宣传孝道经典、引导学生践行和家校一体化等方法加强孝德教育。  相似文献   

5.
谈新形势下的学校德育体系张未谈新形势下的学校德育体系,我们首先应从这两个方面谈起:一、传统德育在新形势下遇到的新问题;二、怎样在继承和改革中形成现代学校德育新体系。我们应该看到,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新形势下,传统德育的一些做法已不能适应其要求...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的以民为本思想的影响具有广泛性和持久性,长期以来也成为我国学校德育的哲学基础,受以民为本思想影响的德育存在着人的缺位和工具理性等弊端,因而德育应从以民为本转向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学校德育的哲学本体论概念,它既是一种德育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也是一种德育方法论。以人为本的德育以学生为本体。实行人性化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完全人格。  相似文献   

7.
王需 《文教资料》2013,(34):56-57
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是新时期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作者旨在探讨中华传统文化在中职德育中的渗透作用,探究新时期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为更好地从事中职学校德育各方面的研究提出见解。在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中职生的德育实践中。通过积极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渗透作用,丰富教育手段、拓宽教育栽体、创新教育方法、营造教育氛围,为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全新视角,有助于更好地实现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目标。并期待通过发挥中华传统文化对中职德育的渗透作用,对加强中职德育领域研究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德育内容的进一步选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缪建新 《班主任》2005,(4):12-15
中国基础教育在20世纪末受到了来自各方的责难和猛烈的抨击,在这如潮的批评声中,道德教育首当其冲.不可否认,德育主导的消解,德育实践的乖违,德育主体的缺位导致了德育绩效的全面滑坡和低迷,加上科学技术不断发生革命性突破和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撞击激荡,原有的德育观念与方法的老化和德育课程的陈旧愈加彰显,这些不可回避的现实迫使我们这些基础教育工作者对学校德育作全面反思.  相似文献   

9.
德育的基本理念1.通过传统蕴育现代。一个有效的德育教育机制首先必须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根植于一定的文化土壤之中,否则,思想政治教育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学校德育必须立足于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这一本土文化中,认真研究和继承那些在我国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优良道德思想和行为准则,赋予其新的时代内容。将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和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新道德典范结合起来,并吸收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先进文明成果,提出有中华民族特色、体现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反复教育,使其不断发扬光大。2.德育的双重性。德育具有双重性:道德性和政治性(一定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前者为一般基础,后者则是促使个体转化为公民的特殊要求。但在实际的学校德育教育中,后者一方面被放在首要位置(普遍强调的是政治知识的学习和考试),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某种特殊的历史经历或历史经验被人为地贴上了某种标签,使得一般人对政治性的理解过于偏狭,由此导致目前对事关政治的东西持一种先入为主的偏见或轻视。因此,必须纠正这种偏差,重新理解德育的双重性。3.德育的根本在于内心体验。德育与智育的一个根本不同就在于德育必须通过主体的内...  相似文献   

10.
学校德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现行的德育体系在培养社会主义新人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仍存在许多缺陷,有必要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有关原理和现实情况对学校德育体系重新认识,加以改造.文章认为,"德"需要学说是德育的理论基础,必须从学生"德"需要出发,按社会对不同成员道德要求的标准,结合学生道德的客观状况重新构建现代学校德育体系.  相似文献   

11.
正2013年11月9日至10日,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德育论学术委员会第22次学术年会在安徽师范大学召开。与会代表围绕"公民德性与公共精神"、"技术时代与精神基础的重建"、"中西传统文化与现代人的精神"以及"学校德育的时代话题"等进行了研讨。就公民德性与公共精神的建构这一论题,与会者从国家道德与德育的关系以及德育的实现问题进行了研讨。有学者通过分析  相似文献   

12.
思茅地区学校德育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应处理好普遍性与特殊性;德育与经济社会;德育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德育与智育、素质教育等关系,正确处理这些关系是制定学校德育改革措施的前提和基础,而又这些关系贯穿在整个学校德育改革过程中,能否正确处理这些关系将影响着学校德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学校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德育在学校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找出德育的科学有效途径,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教育理论问题,也是关系到能否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社会合格公民的一个教育实践问题。 传统学校的德育理论与实践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逐渐地不能适应现代学校德育的要求,构建现代学校德育模式已是当务之急。但是,在社会转型期,各种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激烈震荡,新旧道德、中外道德之间在不断地冲突与整合,现代学校德育模式构建必然是一个困难复杂且较为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地方民俗文化资源引入学校德育过程对于学校德育实践有着重要意义:这是新时期教育工作的迫切需要。有利于促进教育根本任务--“立德树人”的实现;有利于为学生提供最为亲切的乡士德育资源,让学生在民俗文化的熏陶中传承传统文化的优良美德,感受到亲切的乡士教育;有利于转变和完善学校德育方式,完善学校德育功能,构建德育新模式,为德育过程籍以创设德育情境、开展体验活动带来丰富的内容和形式;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实践证明,将地方民俗文化引入学校德育过程,积极挖掘地方民俗文化深厚的德育意蕴,主动将地方民俗文化引入学校德育课堂,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生动而丰富的乡土文化学习内容,通过拓宽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身感受地方民俗的文化魅力等,都是发挥地方民俗文化在德育过程中的作用,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的有效之举。  相似文献   

15.
向本真德育回归是现代德育的重要使命。德育价值的实现必须以人的天性伦常和天理良心为根本和依据。孝是中国传统伦理的根源、基础和元德,现代学校教育应以孝育作为道德教育的基石和切入点,构建德育的新模式。这是回归本真德育的关键所在,也是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当下一些青少年学生缺乏爱心、不懂感恩、崇尚暴力、思想行为极端偏激,这在一定层面折射出学校德育存在着一定的缺失。面对当前德育存在种种弊端,我们应重新审视儒家经典著作中蕴藏的的优秀思想和道德遗产。传统文化影响中华民族几千年,既是源头,又可为活水,儒家德育思想在当下加以创新发展。通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弘扬传统文化,改变传统德育,把传统儒家德育思想以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融入德育课堂,提高学校德育的吸引力和渗透力,从而塑造学生完美人格、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真正体现德育的本体作用。  相似文献   

17.
建国初期学校德育创建的实践特征及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9年10月至1956年,是新中国学校德育的创建时期。新中国的成立从本质上改变了旧教育的性质,相应地也对学校德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对旧德育的批判利用、继承老解放区的德育传统、学习苏联的德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创建新中国的德育体系。这是一项艰难而繁重的工程。限于篇幅,本文仅从学校德育创建的历程以及该时期学校德育特征与发展这几方面去阐述。  相似文献   

18.
正自建校以来,唐山英才学校始终坚持以德治校、育人为本的原则,把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来抓。特别是近几年,我校坚持以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为依托,在德育中传承融合国学经典,使之与学生养成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构建特色德育模式,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一、传承融合,国学立品,铸造学校文化特色我校深入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以诵读《弟子规》为经,以学习其他  相似文献   

19.
刘洁 《上海教育》2010,(17):79-80
校本德育是以学校依法自主办学为前提,以德育基础工作的规范性和学校德育特色的创造性为基本内涵,以学校和地域的优秀文化传统、优良的教育传统为背景条件,从本校学生实际出发,以学校管理者与教师为构建主体,通过德育课程建设、德育管理、德育研究等工作的校本化来体现德育是学校的自主行为。其中,校本德育课程是学校德育特色通过课程予以确立和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20.
薛琰 《成才之路》2011,(22):14-15
广义的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早在二千多年前就提出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德育的传统与现代融合中,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并注入新思想、新理论,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