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数学课改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探索创造能力,教学要为学生自我发展创造一个广阔的空间,通过教师必要的启发诱导,让学生在探索中掌握知识,在探究中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其核心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去,以达到开发智力、促进思维能力发展,增强创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的探究数学习惯.[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阵颖智 《学语文》2006,(2):20-20,19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培养能力还是传授知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都是语文教学的着眼点和核心。只有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才能把获取知识的金钥匙.交给学生。使其终身受益。《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里强调;“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相似文献   

3.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活动的核心。本文从概念与思维的关系,结合物理化学概念教学的实践,提出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思路和一些做法,探讨如何寓能力培养于传授知识中,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4.
创造潜力,人皆有之,重在发展。创造思维能力,人皆能获得,关键在于培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完成这一任务,数学教师仅仅向学生灌输数学知识,训练计算方法是不够的,还必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需要和兴趣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一、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潜力在数学教学中,新概念的建立和新结论的提出,实际上是暴露旧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的矛盾,而需扩充知识范围的过程,这本身就是一个创造过程。如何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来发展和创造新的结论,并将…  相似文献   

5.
在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教育应该将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与创造思维品质放在首位.中学的基础知识教学,特别是理科教学,是对前人研究、发现所积累的基础自然科学知识成果的传播再现,虽不具有首创性,但可以在再发现过程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教学造成一部分学生不论是课堂上教师的提问,还是学习中遇到难题,他们都习惯于同学或教师给予解答,自己却不愿意动脑思考,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长期下去,必然导致学生思维能力低下,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核心,新课程要求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的接收、储存的应用过程.更是思维的训练和发展的过程,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学必须积极培养学生思维习惯,在传授知识时,要善于发展现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暴露知识的背景,多方设疑,激发和诱导学生思维,通过给学生创造尽量多的动脑、  相似文献   

7.
总复习之目的,绝不仅仅是知识的再现与记忆。更主要的是通过复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总复习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不但必要,也有可能。这是因为:历年的历史课程学习,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知识是创造思维的依据,没有知识或知识贫乏.创造思维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难于进行。其次,创造思维能力是在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学阶段的学习。学生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都在大幅度提高。这就为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复习基础知识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相似文献   

8.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积累的过程,也是能力——尤其是思维能力的锻炼过程,学生的学习,应在锻炼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去探求知识.思维的类型包括“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在物理教学中,师生的思维能力多属后者,这将造成学生思维能力的片面发展.因此,放眼未来,必须在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同时,适当地注意直觉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在数学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灵感”很好,选择解题的方法准确,不走或少走弯路,其实这就是所谓的直觉思维能力高低问题.直觉思维能力渗透在数学学习的各个方面,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直觉思维的程度因此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掌握知识和发展创造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廖平安  谭瑜 《考试周刊》2013,(71):60-60
数学教学应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的认知过程.高中数学教学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获取和运用知识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教学不能简单理解为教给学生知识,更应该是揭示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能力和数学品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的逐步转型,教师应该建构适应转型的新教学思维,从知识传递式教学思维转向知识建构式学习思维。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知识技能教学,更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终身学习能力。建构新思维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过程思维:从"先教后学"到"先学后导";内涵思维:从"知识教授"到"问题学习";模式思维:从流程式的传递型模式到内涵式的建构型模式;方法思维:从"讲授教学法"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学习思维: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角色思维:从"接受者"到"体验者";方式思维:从"单打独斗式学习"到"团队合作式学习";生态思维:从"静态学习"到"动态学习";复习思维:从"线性复习"到"回归复习";期望思维:从"感知学习"到"理解学习"。  相似文献   

12.
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通过各门课程的学习和整个教学过程逐步培养起来的。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关键是教师关注学生思维发展的问题,懂得如何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当前地方高师院校数学史与思想方法在教材中的挖掘面临着重视程度不够和与中学数学脱节等诸多问题,在教材中挖掘蕴含的数学史与数学思想方法,揭示获取数学知识的思维过程,展现数学知识发生与发展的原貌,引导学生体会真正的数学思维,创造一种探索与研究的数学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14.
理解型教学的关键不在于采用哪种教学形式,重要的是学生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进行深入地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贯穿线索,才能真正达到理解的目的。所以,理解型教学就是灵活地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而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有效途径就是"深度参与"。为使学生切实理解所学知识,关键是要让他们体验知识的建构过程,积极参与各个教学环节。即在理解型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从理解型教学目标的制定,学习活动的设计到持续性评价等阶段,学生都要积极参与。"深度参与"会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树立学习的责任感,表现出持续的进步。  相似文献   

15.
知识由符号表征、逻辑形式和意义构成,深度教学是充分运用知识整体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其实现机制可归纳为:再现简化后的知识生产和思维演变过程,让学生经历问题解决和知识发现,进而帮助学生完成从共性知识向个体知识、从学科知识向核心素养的转化。深度教学实现的必要条件是:学科知识在内容与过程层面的完整展开,学生掌握并能熟练运用深加工学习策略,学生具备在学习材料与认知结构之间建立实质性联系的心理倾向。  相似文献   

16.
数学教学过程的“过程”展现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教学过程中包含丰富的信息,展现过程会提高学生对概念、公式、定理、命题、方法的理解,同时对学生的情感体验作用巨大.展现过程可以从思维过程、知识形成过程、解答过程、思想方法的应用过程来展现.  相似文献   

17.
高师公共教育学的意义重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公共教育学在学生观、发展观和知识观等方面与新课程理念有冲突,思维框架的差异是导致二者冲突的根本原因。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公共教育学课程必须首先实现从科学主义认识框架向生成性思维的转换,进而实现从“科学认识”意义观向“人的整体生成”意义观的重建。“人的整体生成”意义观只是重建公共教育学的一个理论起点,理论意义要变为现实,还需要公共教育学课程启动从教材、教学过程到评价制度的全面重建工程。  相似文献   

18.
潘卿 《天津教育》2021,(2):166-167
传统教学观念下教师的教学思维较为僵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缺乏创新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导致整体数学课堂教学单调乏味。而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内容、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要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所以为了达到初中数学教育目标,需要教师针对目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通过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在学习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需求,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对现有的课堂教学进行创新优化,促使教学更具创意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kind of pedagogical knowledge and principles involved in the operationalisation of knowledge of children's mathematical thinking as a process of dynamic assessment. Using a case study of a particular child, this paper explores planning and instruction for a child determined by a detailed and informed interpretation of the child's conceptual understanding through a dynamic process. It presents as a case study the observations of a teacher who had undertake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children's mathematical thinking, theoretically informed by Cognitively Guided Instruction and Maths Recovery. The observations revealed the child's mathematical understanding and how the teacher used this knowledge dynamically to inform teaching. The paper outlines the kind of knowledge required of teachers to enact this dynamic process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argues for the centrality of this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clusive practice.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理念受到否定,新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呼之欲出。要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就要将历史教学放置在一种宽松、有趣的环境中,不断碰撞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历史教学效果。这就是需要历史情境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