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某报某日在1版刊出了引题为<本报专访康奈尔大学首位中国大陆籍校董>,主题为<当选校董归功中国式思维>的图片新闻.  相似文献   

2.
讣闻报道是美国几乎所有报纸的常规内容。但在我国,只有那些名人或有一定级别的领导去世,才有可能以新闻的形式见诸报端。2005年3月29日,我国也出现了刊发普通人逝世新闻的版面——《新京报》的“逝者(OBITUARIES)”版。据了解,“逝者”版是中国大陆传媒第一个专门定期做整版的讣闻版。就此而言,“逝者”版的推出,可说是中国讣闻报道的一次突破。  相似文献   

3.
2007年11月8日,《中国军工报》在三版显著位置刊出了《“流动超市”开进点号》、《一线官兵喜迁新居》、《床头柜有了“铁将军”》等一组集的式消息,收到良好反响。 作为军区军兵种报纸,出版周期相对较长,时效性新闻非其强项,运用“集装箱”编辑集纳式新闻的做法,对于扬长避短,增加报道的信息量和厚重感,拓展报道的广度和深度,是一种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4.
3月10日北京某报一版刊出引题为“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发布中国成为亚洲富豪最多的国家之一”,主题为“大陆20名超级富豪榜”的通栏标题下,刊出近500字的消息和占有3.5栏17行面积的“中国大陆20名富豪上榜全球10大亿万富豪”两表。此种对福布斯富豪榜的处理方式.可谓“气势磅礴”、夺人眼球!然而,历史和现实都提醒我们:对“福布斯富豪榜”不能不多几个心眼。  相似文献   

5.
北京某报在“第49届世乒赛专题报道”栏内,刊出题为《意籍中国球员临阵遭除名》的消息。既是“意籍”.怎么又是“中国球员”?望着这个标题.本人简直成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读罢全文.方知所谓“意籍中国球员”,实际指的是“远嫁意大利”、早已加入意大利国籍的“前中国选手xxx”。原来写此报道的前方记者并没有错.错出在制作标题的编辑身上。  相似文献   

6.
闫欢  王琳琳 《新闻界》2012,(15):3-7
本文选取美国《美南新闻》为个案,以框架理论为基础,将《美南新闻》两年对应月份的新闻报道作为样本总体,对其进行描述性统计与数据分析.从报道数量、报道来源、报道篇幅、报道主题以及报道倾向等指标进行纵向横向分析对比,对《美南新闻》报道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大陆、美国两地不同的编辑理念导致所塑造的国家形象的差异性及其原因等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某报曾经刊出过一条“本报记者”撰写的消息:《国家烟草专卖局新闻发言人强调未批准国外公司在国内投资办烟厂》。而消息中报道的主要内容则是:“国家烟草专卖局新闻发言人今天郑重宣布,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期没有批准任何一家国外烟草公司在中国境内投资办烟厂。”显然,国家烟草专卖局新闻发言人所使用的“中国境内”是准确、严谨的,消息标题中编辑所采用的“国内”是不准确、不严谨,存在着政治性纰漏的。  相似文献   

8.
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事件发生后.美国个别媒体曾报道“凶手是中国留学生”.有些媒体也跟风加以传播。对此.竞报、北京青年报先后以《面对爆炸新闻的媒体责任》、《媒体要有社会责任感》为题发表评论说:“面对爆炸新闻的‘诱惑’.如何能表现得更成熟和自律、肩负起社会责任.是中国媒体需要恩考的”:“越是这种影响巨大、拼抢激烈的新闻事件.媒体越要谨守职业道德.务必做到准确、客观、翔实。”  相似文献   

9.
2007年3月10日,北京某报第5版刊登有关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的报道,标题是《大陆20名超级富豪上榜》。这篇报道的标题、正文和一版导读中,多次出现“大陆”、“中国大陆”的提法。台独势力为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就一直用“中国大陆”的提法,因此,内地媒体在新闻宣传中不要自称“中国大陆”。正确的提法是“中国内地”。当  相似文献   

10.
4月17日.北京某报在21版报道16日发生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事件时.醒目的标题是:《最血腥校园屠杀“撼”全美(主标题)有报道称凶手可能是中国留学生.至少33人死20多人伤(副标题)》;另某报在A27版《美国校园屠杀33人惨死枪下》的报道中说,“据芝加哥太阳报透露.枪案凶嫌身份初步认定.是一名执学生签证来美就读的中国留学生.”但后经新华社报道证明凶犯是韩国23岁的留学生所为。  相似文献   

11.
9月21日,扬子晚报于国际新闻版刊发了一组有助于解疑释惑的国际新闻,受到读者好评。 这组新闻的引题为“美国人每花1美元购买‘中国制造’,就有55美分被美国人赚走”:正题是《谁说进口中国商品会让美国人失业》;副题:“美国媒体告诫政客不要因‘敲打中国’引发贸易战”。这个标题告诉读者:从中国进口商品不会使美国人失业,买“中国制造”美国人赚了大头,政客在大选中不要搞“敲打中国”。  相似文献   

12.
2002年1月1日,《南京零距离》开播.标志着极富中国大陆电视新闻特色的“民生新闻”诞生。此后,多家媒体纷纷效仿.以“民生新闻”为主题的理论研究也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13.
媒体脸谱     
《青年记者》2009,(16):2-3
台湾首份专门报道大陆新闻的报纸《旺报》创刊 《旺报》由旺旺中时媒体集团创办,为8开版小型报,平日40版、周日32版。  相似文献   

14.
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共同组织第五届中国“新闻核心期刊”评选活动.近日通过评审鉴定.评选出28家“新闻核心期刊”,《新闻与写作》再次当选。  相似文献   

15.
屠悦 《新闻传播》2009,(12):103-103
讣闻报道作为美国一种常见的报道体裁.深受读者喜爱,同时也是一种运作相对比较成熟的报道形式,在报纸版面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事实上,早在19世纪初美国报纸就已经形成了讣闻报道的传统.目前大多数区域性和全国性的综合性报纸一般每天都会有一到两个报道已故人物的版面.而且往往安排在A叠或B叠这样较重要的新闻版中刊出,如《纽约时报》的讣闻版就放在最为重要的A叠20版左右。  相似文献   

16.
2005年11月20日《钱江晚报》都市版.刊出一篇题为《苏堤还是苏隄.乾隆爷写错字》的报道。文中说,市民沈先生经过西湖苏堤时.发现御碑亭内石碑上刻的是“苏隄春晓”四字。“苏堤”因何写成“苏隄”?细心的沈先生对此提出了疑问。报道接着说:  相似文献   

17.
胡焱 《新闻世界》2011,(11):137-138
本文以都市报新闻报道的新闻细节为研究中心,以《合肥晚报》“热线新闻”版的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得出《合肥晚报》“热线新闻”版的新闻报道中,新闻细节主要发挥佐证新闻真实度,增加新闻可读性,强化感染力,深化报道主题的作用。细节运用上有两大问题:其一,人为原因导致新闻细节流失;其二,凶杀、车祸事件新闻报道中细节运用方面没有把握合适的尺度。  相似文献   

18.
董莹 《报刊之友》2002,(1):56-56
《西安日报》去年12月2日在“国际新闻”版发了一条“综合新华社消息”,主题是《美军猛烈轰炸坎大哈可疑目标》,副题是《拉氏拒绝赦免奥马尔》。这里的“拉氏”指的是谁?笔细看正,捉摸再三,才猜出是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给美国国防部长安一个中国化的名子.不妥切。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重大主题报道是体现党报权威性、彰显党报公信力的“拳头产品”.也是各级党报新闻创新、创优亟待突破的一道难题。10月11日,由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温州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新闻实践》杂志社协办的“重大主题报道创新与实践研讨会——以温州日报为例”在杭州举行,来自全省各市级党报负责人和浙江大学的专家学者,以及《新闻战线》、《中国记者》杂志社负责人出席研讨。与会代表围绕“重大主题报道的自觉意识与理念创新”、“重大主题报道地方元素的挖掘运用”、“重大主题报道保障机制的构筑与创新”等进行了深入研讨和热烈交流。  相似文献   

20.
现代都市新型党报增强了宣传效果 2011年,《人民日报》在第四版新开了一个叫做“求证”的栏目,不定期刊出,其副题为“探寻喧哗背后的真相”。栏目所刊出的新闻多为网络上所流传的热点,不仅报道这些热点,还对这些热点予以回应和调查,进而以党报的名义来“以正视听”。 比如6月3日所刊发的稿件为《大旱没有影响夏粮丰收》,6月7日刊发的为《浙江中小企业是否遭遇倒闭潮》,6月14日刊发的则是《沈阳女学生坠楼事件?无中生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