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应当真实是全世界新闻界的共识,然而,在实际新闻工作中,中西方都出现了新闻失实的现象。中西方新闻界产生新闻失实的原因既有共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因而遏制与防治新闻失实的措施亦有同有异。因此,要正确对待新闻失实现象,借鉴西方新闻界的经验,寻找适合我国实情的抑制新闻失实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新闻应当真实是全世界新闻界的共识,然而,在实际新闻工作中,中西方都出现了新闻失实的现象。中西方新闻界产生新闻失实的原因既有共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因而遏制与防治新闻失实的措施亦有同有异。因此,要正确对待新闻失实现象,借鉴西方新闻界的经验,寻找适合我国实情的抑制新闻失实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电视新闻报道中,采访对象主动"失实".记者为强化或削弱新闻价值或知识储备不足及采访方法不当都会造成隐性失实报道.社会环境对媒体价值判断的干扰是电视新闻失实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4.
从新闻传播者和受众两个角度对软性假新闻的成因进行心理学的分析。要防止软新闻造假失实,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是自律的前提,而严厉的事后追惩措施能有效遏制各种造假的心理。同时,媒体要担当起新闻受众的媒介素养教育的责任,使虚假新闻失去市场。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公民新闻”的兴起,第二媒介时代的新闻摄影逐渐失去了传统新闻生产的固有流程,信源结构与信息评议机制的变化,造成了新闻图片失实,主要表现为新闻图片的客观性、伦理性和监督机制缺失,唯有建立“公民新闻”时代的良性运作和监督机制才能为新闻图片失实提供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新闻报道活动中,新闻失实与侵权都有着前因后果关系。因此.媒体或记常常被人告上法庭,也就难以避免了。但是,在诸如侵权的诉讼中,衡量新闻失实和侵权的客观标准是什么?又如何去把握?这是原被告双方都非常关注的法律问题。在本中曾雨楼就新闻失实和侵权的事实构成标准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的真实性是指新闻报道中的事实和实际相符合。新闻报道的事实和现实相符合就真实,不符合就不真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新闻失实。新闻失实的表现形态很多,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两种,即故意失实和过失失实。故意失实故意失实是指思想作风不端正,故意对新闻事实进行夸大、渲染、想象、虚构,以达到追名逐利、投人所好的目的。故意失实又可分为直接故意失实和间接故意失实。  相似文献   

8.
叶乐 《考试周刊》2013,(64):16-17
"用事实说话"是我国新闻学体系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是新闻的显著特点,也是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与要求,占据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然而,随着媒体的改革和竞争的加剧,新闻失实的现象可谓层出不穷。本文以理解和掌握"用事实说话"的具体含义为切入点,分析了造成新闻失实现象的主要原因,对如何在以事实为本的新闻报道中真正实现新闻真实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针对新闻失实的原因及对策探讨问题,文中介绍了当前新闻失实制造和传播的现状,探讨了出现新闻失实的主要原因分析,提出了拒绝新闻失实制造和传播的应对措施,他们是树立职业意识,明确职业规范,以法律规范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0.
如何避免报道失实周宗奕新闻的真实性,不仅涉及新闻的生命,而且涉及到党和群众的关系。因此,避免新闻报道的失实,是每个新闻工作者必须时刻牢牢把握的原则。新闻失实的原因较为复杂,大体而言,不外乎两种:故意失实和非故意失实。一、故意失实。作者明知道鱼目不能混...  相似文献   

11.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学赖以生存的基础。然而,这一真理却在新闻实践中屡遭践踏,导致各种各样的新闻失实现象层出不穷。记者自身的职业素养不高和职业道德缺失是新闻失实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12.
在新闻报道中坚持真实性原则,这是新闻业的最基本要求.但实际上,并非所有的新闻从业人员都严格执守了这一原则,部分媒体在新闻报道中存在着"新闻失实"与"有闻必录"的两种极端取向.从伦理的角度看,新闻报道在执守真实性原则的同时,还应着力凸显新闻事件对于社会及人们生活的意义,以帮助社会公众履行其作为公民的社会职责.  相似文献   

13.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人们公认的至理名言。作为新闻单位建立良好信誉的基础和马克思主义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真实二字在新闻工作中的地位相当重要。然而,在现实的新闻工作中,关于新闻失实、虚假新闻的批评和讨论却没有停止过。多种多样的主  相似文献   

14.
新闻更正与答复刍议姚经华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报道中出现失误在所难免,因此,对于新闻报道失实,除因构成诽谤罪而予以刑事制裁外,均应采取补救措施。这便是本文所要涉及的新闻更正与答复问题。更正与答复都是因过失而发表失实新闻采用的补救办法。更正,是指新闻报道失实...  相似文献   

15.
新闻失实侵权的举证责任不应当“倒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报道的内容基本失实是构成侵害他人名誉权的重要前提 ,由原告还是由被告提出证据证明新闻是否失实 ,在新闻侵权诉讼中的实际作用非常重要。为使新闻舆论监督正常展开 ,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原则 ,应当由原告对侵权主张负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16.
黄宁  唐涛 《天中学刊》1998,13(6):80-81
新闻报道的事实和现实不符合就不真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新闻失实。新闻失实的表现形态很多,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三种:一、编造性失实(-)见报第一,不择手段。在某些记者看来,只要对宣传某项政治任务有利,制造假新闻也无可厚非。突出的表现就是,只要上级领导机关提倡一件事情,发出一个号召,他那里立即就有什么样的典型。编造性失实都是“明知故犯”的。(二)追求生动,妙笔生花。有些作者写稿子,碰到新闻事实本身“先天不足”,不那么生动,为求生动性,不惜违反新闻其实性原则,用虚构和想象去补充事实。有些作者则没有胡编乱造…  相似文献   

17.
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是所有新闻活动的根本原则。新闻的真实不同于艺术的真实,不容许虚构、夸大、矫饰。新闻失实的原因很复杂,有作风的原因,有业务水平工作经验的原因,有党风不正和社会风气不正的原因,有认识和表述事实的思想方法的原因等,主要是思想上错误倾向的影响。新闻工作者要提高自身修养,杜绝虚假新闻、失实新闻。  相似文献   

18.
新闻与历史的最大区别在于,新闻讲求时效,失去了时效性的新闻就失去了新闻价值,失去了新闻价值的新闻似乎也就意味着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但从新闻历史观的眼光看,优秀的新闻虽然失去了新闻价值,但却有可能沉淀为“历史的初稿”,从而具有历史的价值。新闻历史观就是要站在历史的高度观照新闻,从新的角度挖掘新闻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9.
考试资讯     
"教育部承认当年高校扩招太急促"报道失实针对近日个别媒体有关"教育部承认当年高校扩招太急促"的报道,日前教育部新闻发言人表示,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根本没有说过扩招太急促导致就业难等话题,有关报道严重失实。  相似文献   

20.
资产阶级新闻事业和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尽管在根本观点上分歧颇多,但在新闻真实这一点上,却有着惊人的一致。然而事实上,资产阶级讲“真实性”只是打出一块招牌而已,无产阶级新闻却是不折不扣地坚持真实性原则的。尽管这样,在实践中因多种因素,还依然存在新闻失实的问题。因此,核实事实,便成为记者杜绝新闻失实所采取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工作步骤。正确的核定程序,应该是把核实工作贯穿于采访的全过程,边采访,边核实,同步进行。其方法有:溯本求源、寻求物证、多方证实、逻辑判断、技术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