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程栋 《运城学院学报》2007,25(1):105-108
在新闻界,有关新闻价值含义的不同观点很多。但这些观点大多是从孤立的、静止的角度,来看待新闻事实所蕴含的价值意义,本文则运用系统论、控制论、价值论等方法,对传统的观点进行了质疑辨析,从新的角度阐述了这一概念。认为新闻价值是新闻与一定的自控制系统的目的的关系的属性。凡是符合这一特定的自控制系统的控制论目的的、能促进这一系统朝着它的控制目的作前进运动的新闻,对于该系统来说,就具有正价值;相反,则没有价值或者具有负价值。  相似文献   

2.
新闻真实是一定新闻传播价值取向下的真实,是价值框架下的真实。尽管真实不是价值,两者之间有着严格的逻辑界限,但就现实的新闻传播看,新闻真实拥有的“地图”是由新闻价值理念这只“彩笔”划定的。文章具体分析了制约新闻真实的几种价值观念,并考察价值取向制约新闻真实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3.
新闻编辑作为媒体新闻传播的执行人员,在新闻的选择、报道上如果不能尊重客观事实报道、不能向群众披露真相,那么则失去了职业赋予的职能.本文就电视台新闻编辑处理新闻稿件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此把握舆论导向,从而不断满足受众需求.  相似文献   

4.
新闻价值的实现是新闻传播的最终目的,而新闻价值的实现是由新闻价值评价标准来决定的。由于新闻价值评价存在初级新闻价值评价和终极价值评价的二级评价模式,所以新闻评价标准新闻价值标准首先应包括在这两级评价模式中出现的新闻价值标准,新闻的价值标准,新闻传播者和受众的主体特征标准三种评价标准。同时,考虑到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的因素,社会规章制度和新闻价值观念也应当成为新闻价值评价标准的一部分。在现实的新闻传播活动中.这五个因素互相渗透,共同决定着新闻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新闻真实性与价值取向是共存的,但真实性是第一位的,价值取向是第二位的。新闻的价值取向是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之上的,价值取向必须依附于事实,不能凭空、人为地强加给新闻事实以价值取向,只有事实的新闻才能有可靠的价值取向。不同的阶级利益,不同的政治观点,就有不同的政治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丁莉华 《考试周刊》2007,(39):154-156
在信息泛滥的社会里,媒体或是为了追求时效、或是为了炒作,往往在"不经意间"就造成了失实新闻的产生,殊不知,失去真实性的所谓"新闻"早已失去了生命。本文试图从几则实例入手,分析失实新闻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对策,从源头上避免失实新闻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新闻背景是指对新闻事件发生的历史、环境与原因所作的说明,它解释事件发生或人物成长的主客观条件及其实际意义,是为烘托和表达新闻主题服务的。也就是说,新闻背景大多是早已发生或早已存在的事情,本身并不是新闻,更不是新闻主体,在新闻成分中处于从属地位。但是从另一方面看,新闻背景对更完整、更全面、更充分地认识新闻事实的本质,突出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又可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闻背景选择得恰当,运用得充分,新闻的主题思想就会被挖掘得更深刻,新闻价值就会体现的更充分;反之,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就难以得到充分的挖掘和表达。正如美国著名新闻工作者爱泼斯坦在谈到新闻写作时所说:“新闻背景交代是为了进一步提示和深化新闻主题。背景交代不清的新闻是蹩脚的新闻,它令人难以理解,甚至莫名其妙。”  相似文献   

8.
一定职业的道德观念系统或道德框架会在一定的历史时代基本建构起来,形成比较稳定的基本观念体系。当这样的职业道德观念系统基本形成,它对一定的职业就有了特殊的意义和价值。系统性新闻道德观念的形成,既是职业新闻共同体形成的精神标志,也是建构新闻道德规范的逻辑前提,还是个体职业化的精神工具。  相似文献   

9.
地域文化的精妙之处,就在于独一无二,他人无法代替。地域性是新闻价值重要的要素之一,同样的新闻事件,在甲地发生乙地人未必关注,但在乙地发生则乙地人津津乐道,这就是新闻价值的地域性。地域性产生有用性,产生亲近感。因此,如何将地域文化与动态新闻融合起来,赋予地域文化和新闻以崭新的姿容,让更多的读者爱看,这是值得新闻从业者深入探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历史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而且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与荣辱观的主阵地。这就需要教师有激情、有正确的历史观,并在教学中以正确的情感倾向引导学生,把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和价值取向作为历史教学点的终极目标,才能使历史教学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西方史学理论中关于历史学性质、历史学家工作与过往历史实在之间关系的看法,可以区分为重构论、建构论与解构论三种观点。在重构论看来,历史学家的历史是尽可能逼近历史实在;在建构论看来,历史学家的历史是以特定历史学家的特定视角呈现史家对历史某个面相的理解;解构论则认定,人们无从突破史料的限制或者说是文本性的限制而触及到过去本身。由此出发,它们在历史事实与历史解释关系上也持有不同的论点。重构论认为,历史事实自身就会呈现出意义,从而支配着历史解释。在建构论看来,史家对于历史事实的建构当中就包含了解释的因素,事实与解释并非截然分离。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在这一问题上所持立场也即解构论的主要特征,是历史的文本化、解释对于事实的支配地位以及历史解释的多元论立场。  相似文献   

12.
重读《平凡的世界》,仍然有一种强烈的穿越感,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依然能够唤醒我们沉睡的记忆,引发精神上的强烈震撼。《平凡的世界》之所以今天仍然能够力透纸背,层层扩散波光,让人读懂、读出社会历史内涵,其根本原因在于小说真正切入现实,以及作者的史诗性写作和作品的史诗性特征。小说书写的农村改革史、农民创业史和青年奋斗史正好体现了20世纪80年代社会、家庭、个人等层面的发展、成长的历史。作品由双水村、石圪节到黄原、铜城大牙湾,由农村到城市,反映出了一个时代整体的社会风貌,具有丰富的史诗性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朱谦之的历史哲学思想以赫克尔一元论为出发点,以新生机主义和创化论为原理,提出了一种生物史现,认为历史哲学的任务是要在历史事实里寻出一种根本的发展和进化原理。而这种进化非达尔文的机械进化论所能解释,只有从新生机主义的角度去认识,才不至割裂历史发展的绵延活动性,进而形成了有别于实证主义史学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一种现代史学观。本文拟从朱先生历史哲学之定义入手,明其所指,浅谈其对于当前史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历史上对“历史”有一种三分法,即史事、史文、史义。史义即是中国的历史哲学,同时,史义还包含有“历史之大义”与“吾心之精义”两部分内容,但是,史义与西方历史哲学存在着重大差异。  相似文献   

15.
The form, content, and practice of history has shifted including changes in conceptualization and practice that came in viewing history as social science, critiques and reconstructions of historical forms of knowledge, and debates about form, format, genre, and discourse. The central argument of this essay begins with the claim that history is a distinctive discipline. It's distinction lies not only, or even primarily, in its subject matter or materials. Rather, history is distinct as a form of inquiry and mode of understanding, with distinguishing characteristics of historical context and historical imagination.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llow.  相似文献   

16.
孟子与史学     
孟子与史学的关系非常密切。他对古史进行过整理以及多方面的研究工作,他重视对历史知识的运用,基于一定的诠释立场对历史进行诠释,以史论政,史论一体,构成其学说的一大特色。孟子的历史理念和史学思想在当时处于先进水平,在我国史学的创立与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比较方便地将文学作品(包括影视剧)中的历史题材与历史著作中的“历史”概念进行区分,可用“历史形象”一词来概括文学中表现出来的与历史相关的因素。中国当代文化中的“历史题材热”与我国当代消费文化的出现与发展息息相关。在这里,历史是被作为“形象”来消费的,它不是“资治通鉴”的对象,而是作为一种虚幻的“形象”变成了供大众进行消费的对象。  相似文献   

18.
客观真实性是历史的根本属性,也是历史解释的根本纪律性。历史研究者身处一定社会意识及政治因素中,使得历史解释不可避免地带上时代印记,从而在历史结论与历史真实之间,构建起一个适应时代的解释体系。历史解释随时代主题转换作适应性调整的特点,却给了一些不求甚解者篡改历史结论的机会。他们在割裂史料和缺乏严密论证的情况下,依据假设,甚至猜想,强行推导出某种选择性结论,进而实现其特定价值观念的传递。但不顾历史真实的任何妄断和猜想,因缺少了材料和学理的支撑,便难免滑向历史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19.
历史哲学的发展,从逻辑上可以分为三种形态,即历史观、史学观和哲学观.历史观以历史本体为研究对象,史学观以史学为研究对象,哲学观以历史哲学自身为研究对象.沃尔什所谓"思辩的历史哲学"和"分析的历史哲学",实际上就是一种逻辑划分,分别相当于历史观和史学观,只不过他本人没有意识到而已.本文则阐述了三种形态的历史哲学的逻辑联系.  相似文献   

20.
历史唯物主义是指导历史学研究的基本理论,但又不能代替历史学自身的理论,历史学的理论包括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唯物史观与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探讨二者的区别与联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发挥唯物史观对历史研究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