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勃《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为千古传诵之美文佳作。然对王勃作此文时的年龄,历来颇多争议。  相似文献   

2.
王勃的《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为千古传诵之美文佳作。然王勃作此文时年龄多大,历来争议颇多。  相似文献   

3.
王勃的《滕王阁序》是一篇美。然而,对这篇“序”究竟是“书序”、“赠序”还是其他什么类型的体,似乎认识不同。有人认为是“赠序”,有人认为是“书序”。这可有必要翻翻古书,辨明泾渭。  相似文献   

4.
王勃的名篇《滕王阁序》,在文学史上犹如明珠般璀璨夺目。其创作时间却一直众说纷纭,悬而未决,直接影响读者对全文内容的准确把握与深刻理解。因此,很有必要对《滕王阁序》的相关史料认真地甄别分析、去伪存真,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从史料的对比排查、《滕王阁序》本身文意的探幽析微、王勃其他文章寻绎线索等诸多方面,都可证明《滕王阁序》确系王勃上元二年(675)所作。  相似文献   

5.
张红运 《天中学刊》2006,21(1):55-58
诗序是与中国古典诗歌密切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文学形式。它最早的源头是和先秦时期的典籍与文章依附在一起的序文。现存的文献资料里保存最早的“序文”是“诗大序”,它是“诗序”这种文体的滥觞,而且对此后“诗序”创作的方方面面影响深远。真正文体学意义上的诗序产生是以萧统《文选》的问世为标志的。诗序在流变过程中,又有自序和他序、大序和小序、明序和暗序等不同的形式。  相似文献   

6.
王勃,初唐著名诗人,在初唐文坛上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论述了王勃的《滕王阁序》创作的过程,特点及对骈文的发展,最后论述了《滕王阁序》的地位及影响。  相似文献   

7.
《滕王阁序》堪称中华古代文学奇葩,将《滕王阁序》译成英文,不仅满足了外国游客了解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愿望,对于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和开拓旅游资源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滕王阁因王勃而名扬海内外。《滕王阁序》匠心独运,字字珠玑,句句生辉,章章华彩,一气呵成,使人读完后犹如身临江南水乡,难怪韩愈情不自禁地称赞说“江南多临观之类,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最近,我用了“鲸吞蚕食”,边学边背之法(此法类于私塾),给学生细讲了《滕王阁序》,讲课中我毫不掩饰这是我最喜爱的高中语文课文,边讲边赏边背,多数学生也听得入迷,颔首表示认同。这是一篇“美文”,“文以气为主”,何谓气?才气也。王勃的才气何在?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五千年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为后代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其中“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滕王阁序》(又名《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或《滕王阁诗序》)以其骈俪藻饰、华美典雅的语言特色为后人所传诵.成为大学、中学(包括中专)学生学习古文的必读之作。然而在职高语文(包括普高语文)中在对该文的某些词句的解释和翻译中出现了偏差.现拿出来与大家商榷、探讨,以求其完美。  相似文献   

10.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抒情酣畅,见识卓越,是脍炙人口的名篇;王勃的《滕王阁序》描景绚丽,形式华美,被当时认为是“当垂不朽”的“天才之作”。两文犹如序体文中的两块美璧,熠熠生辉,把玩品赏这两块玉璧,不觉赏心悦目,趣味盎然。两文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两文都是记叙游宴盛会,即席赋诗的诗序,但作为“主”体的诗,其价值和影响都不如作为“宾”体的序,序文是名副其实的喧宾夺主。《滕王阁序》是《滕王阁诗》的序。作者同时创作的《滕王阁诗》为:“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去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  相似文献   

11.
光绪《灵宝县志》是光绪二年付梓问世的,是历史上《灵宝县志》中卷数最多、内容最翔实的,它突出的特点和价值是凡例严格、图表详细、资料翔实等,但也有资料取舍不当、篇目归属不当等不足,但它仍不失为一部方志佳作。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其特点、价值,特别是历史地理价值,此外并指出其瑕疵,来阐述光绪《灵宝县志》是“玉中有瑕,瑕不掩瑜”。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徐渭的思想基础出发,对其文艺本体论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认为徐渭的文艺本体论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又丰富和发展了传统的文艺理论,在文艺思想史上有不容忽视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徐志摩诗文中出现了许多"飞"的意象。这一意象折射出徐氏追求浪漫灵动的个性、气质。从徐志摩的创造表现与个性气质,以及文化心理关系的角度来进行剖析,方可探讨徐志摩诗文中不断出现的"飞"意象的创作奥秘。  相似文献   

14.
许慎文化不仅包括许慎其人、其书及以许慎墓为依托建立的景区,更包含许慎精神、说文解字学及汉字文化等深层文化要素。文章就此几方面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以期探索许慎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让许慎文化场景化、具象化、大众化、社会化、国际化、产业化,把许慎文化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大众面前。  相似文献   

15.
留学生涯对徐訏小说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讠于的留学生活对小说创作的影响非常深刻。因抗战爆发没有完成的留学生涯和时局一起促使他走上全力进行文学创作的道路,成就了一个著作等身的小说家。在赴法留学之前,徐讠于大量涉猎了中国古典文学,尽情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蕴和小说的表现形式。留学法国之后,由于受到法国社会政治、思想、文化、文学思潮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和浸润,他的文艺思想、文学主张以及政治信仰随之发生了变化。异域的思想特质和艺术表达影响了他的小说创作,小说中弥漫着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味道。徐讠于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西方众多的文艺思潮、文学理念有机地融合起来,二者以互补的方式在小说中散发出无限的活力。其小说综合了现代和传统的价值观念与审美风范,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统一,继承和创新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徐渭的文学创作与游幕生涯患息相关.在明代幕府制度下,文人的游幕带有维持生活的经济目的.但他们的经济条件并未由此根本改观.游幕为徐渭等布衣之士提供了近距离接触军国大事和开阔视野的良机,还能藉此广交诗朋文友,进而丰富了文学创作的题材与内容.  相似文献   

17.
清许梿评选的《六朝文絜》是六朝骈文的著名选本。对《六朝文絜》的评选特点、方法和体例加以全面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许絜的文学批评观,从而窥测清季文人的六朝骈文接受史观、并探寻清代骈文复兴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8.
徐訏的传统文化情结相当深厚,儒家、墨家、道家、佛家等传统文化观念与传统文学文本对徐訏产生了很大影响,但徐訏对传统文化并未全盘接受,而是接纳从传统文化肌体上剥离出来的带有民间色彩与世俗气息的思想信念.徐訏深受西方文化的浸染,马克思主义、理性与非理性人文主义、基督教、弗洛伊德主义、存在主义等都对徐訏产生了很大影响.中西文化对比是徐訏文化观照的中心,他虽有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情结,但他十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落后腐化的一面与中国国民的劣根性,更崇尚西方现代文化中的科学、民主、自由.传统与现代性交织并向现代性倾斜是徐訏小说明显的文化观照特征.  相似文献   

19.
徐灿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女词人,清人对其评价甚高,认为可与李清照并峙千古。有关她的研究比较薄弱,通过具体的文本解读,试对徐灿《拙政园诗馀》中乡情词作以赏析和研究,感受词人浓郁的乡关之思。  相似文献   

20.
徐迟的<歌德巴赫猜想>堪称新时期报告文学的开篇之作.其思想内涵是粉碎"四人帮"之后的一声春雷,是文学界解放思想的响亮号角.徐迟以诗人的气质和风格,创造出的报告文学诗体化艺术,虽为人所称道,但鲜有专人论及.在这篇杰出的报告文学发表25周年之际,笔者试图重新解读它的深刻意义和艺术创造,以此呼唤报告文学多出思想和艺术完美结合的精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