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吴润 《教育革新》2007,(8):33-33
提问是一种艺术,是"探究、发现"教学设计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学进行诱导,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动力。目前,有些新课程课堂的探究式教学中,从提问方式看,大多数是教师问学生答,很少有学生问教师答,或学生问学生答。因  相似文献   

2.
王平 《考试周刊》2014,(44):52-53
正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完成"传道、授业、解惑"任务的基本过程。在常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启发诱导学生发现问题,另一方面要有目的地进行必要的提问,使学生的思维集中到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上。课堂提问如果方法运用得当,就能有效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果方法运用不当,势必造成问而难答、问而不答的尴尬局面,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可以说,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艺术,既讲究提问的"文韬  相似文献   

3.
高法倩 《现代教育》2011,(Z2):82-82
语文教学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封闭性,直接制约着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提高。主要表现为:第一,教材封闭。语文教材仅局限于教科书中,造成学生学习内容单一,知识面、阅读量受到限制。第二,教法封闭。有一大部分教师的教法仍是教师讲,学生听,或教师简单地问,学生被动地答,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仍是一  相似文献   

4.
顾梅 《生物学教学》2006,31(8):14-15,38
哈佛大学的名言是“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课堂提问是教师全部教学技能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门艺术,运用得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方,激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需要教师导答。导答,就是启发诱导学生回答。“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理念更加强调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要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最充分地实现他们的价值。教师在课堂中要有问有导,善于引导,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既学会知识,又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5.
一、创新的起步:提问  长期以来,诚然教师针对教材精心设计出一个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也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创造能力,但这种想教师之所想,答教师之所问的做法,足以使教师和学生共同养成了一种习惯,无疑,双方的思维都受到了很大约束,更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这对本来依赖心理就很强的学生又是一种强化,从而逐步磨蚀了创造力,形成思维隋性。在这种教和学的定势状态下,启动创新教学是有不小难度的。但是,教学实践证明,不是学生不提问,不会提问,而是学生没有提问的权利。谁都不会否认,问是孩子的天性,两岁以后…  相似文献   

6.
宁秋婷 《广西教育》2012,(18):27-28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创新是数学的灵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问,学生答”,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忽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强调问题内容在学生知识经验中占据主要地位,不重视学生自身的自主体验。这种教学表面上能促使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解决问题,事实上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一、鼓励质疑,培养学生思维的敏锐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善疑多问,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教师也要努力创设质疑情景,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善于发现捕捉好的提问和答问,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对学生萌发的创新精神及认识,教师要多加保护和培养,这样才能有利于全体学生多思考、多发现问题,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激发和培养。[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学问贵在"学"和"问",但在课堂学习中,师生都重"学"轻"问"。在课堂中,常见教师问而不答,形同虚设;无问之囧,启而不发;故弄玄虚,答案唯一。因此,只有走出提问洼地,才能引领学生走进思维高地。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抓住提问的牛鼻子进行顺势利导,充分运用现场生成性资源来重组学习进程;借助生活运用和作业本显化思维,激活学习;创设多元平台,加强碰撞交流,优化学习。由此促进学生走向思维发展的高地。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教学职责从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到培养创造力的变革 ,创新教学应运而生 .初中数学学科如何启动创新教学 ,我认为要从提问、讨论、示范三个方面入手 :1 提问———创造的开始目前 ,大多数教师都采用了启发式教学 ,教师都要求学生积极思维 ,学会思考 .但我们在观摩教学中看到的往往是教师提出一个个问题 ,学生一一作出回答 .诚然 ,如果教师针对教材精心设计出一个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也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 ,发展创造能力 .但这种想教师之所想 ,答教师之所问的做法 ,一旦成为一种习惯、一套模式 ,就很容易束缚学生的思维 ,限制学生思维…  相似文献   

10.
提倡多向交流。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是教师问、学生答,甲同学答错或答不上来,再请乙同学回答。在这种一对一的交往形式中,学生只能老老实实地坐着,规规矩矩地举手,耐心地等待发言的机会。可以说,学生没有或很少享受到自主思维、自我发展的乐趣。因此,教师要改变这种状况,实施多向交流,以便学生能够在一种幸福的体验中主动学习、主动发展。交流形式既可以是教师提问,学生答;也可以是学生提问,教师答;还可以是学生提问,学生答。多向交流既可面向学生个体,也可面向学习小组。孩子们从中就可体验到主动学习的快乐。尝试自己编题。…  相似文献   

11.
从思维的深刻性来看,问答式教学大多教师随口问,学生信口答,像“文天祥被捕,敌人让他做大官,他答没答应?”所问大多是选择问、是非问;像“闻一多怒对……”,“生:国民党的手枪”,一般教师问上句,学生接下句;像“他有两句著名的诗,这两句诗是?”所问问题大多不具有思考的价值,无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如何有效诱导?他认为一重提问,二重指点.问缘于疑,发问即质疑;要问有道,须疑有方.提问不当,不仅对教学无益,而且会堵塞学生思路,压抑课堂气氛;提问得法,则可以开阔学生思维,提高学习效率.教师的指点表现在答学生问的“导”,即释疑解惑的过程.对学生所问,无论是否有价值,教师都应很好地予以引导,既不能有问就答,也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不懂装懂.教师应提升理答意识,训练理答技巧,磨砺理答机智,从而增强课堂实效.  相似文献   

13.
课堂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价值,而真正有效的课堂提问比例却很低,存在着"深浅不当""游离重点""过多太散"等问题。课堂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多元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甚至可以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改变教师向学生提问的单向信息传递的被动局面,使课堂呈现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教师答、学生问学生答的生动活泼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陈佳 《现代语文》2014,(4):68-70
贝尔(Bell)说:“提出好的问题对教师来说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教师听取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并在做出反应之前,对这些回答进行分析和评价。”可见,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及时有效地回应、理答、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不过,理答和评价不一定要作出肯定、褒扬,有时以问的形式来代替回答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谓“以问代答”,即“不按常规对对方的提问给予解释,而是用提问来代替回答”。语文教学中,“以问代答”使用于学生思维混沌时,思维肤浅时,思维狭窄时,思维受阻时。其策略与技巧在于,填空式探问,装笨式提问,选择式询问,合理性追问。  相似文献   

15.
问与答是课堂教学传递与反馈信息的重要渠道和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最佳方式.教师在课堂中要积极地加以利用。如何在学生五彩缤纷的答问中开拓创新的源头活水,营造创新的天地呢?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都是采取“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这样,造成了学生思维的狭隘、迟钝。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运用各种新颖生动的形式,使学生学得主动活泼,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总的一句话,要让课堂成为学生活动的乐园,从而减轻学生负担,全方位提高他们的素质。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新教材特别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教学理念,给予学生最大限度的时空,让学生观察、操作、思考、讨论,让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中获得新知和能力,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创造性学习。一、培养质疑能力,变做"学答"为做"学问"传统的教学就是"教师问,学生答",在问与答中完成教与学。学生缺乏质疑意识,学生只会做"学答"而不是做"学问"。一个学  相似文献   

18.
关于答学生问的几则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春芳 《物理教师》2003,24(3):11-13
答学生问 ,是教师的“家常便饭” .高明的教师 ,能抓住学生的困惑所在 ,寥寥数语 ,或点拨、或暗示、或反问 ,就能为学生指点迷津 ,助学生化困境为坦途 ;或与学生共同研讨 ,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得意而返 .可见 ,答学生问 ,也是一种艺术 .既然是艺术 ,就富有创造性 ,无通法涵盖 ,值得大家探究 .下面 ,谈谈个人的实践体会与认识 .1 要让学生先说教师在听取或审视学生提出的问题后 ,不要急于作答 ,要让学生先讲他对问题的思考过程 ,在何处思维受阻 .这样做 ,有以下好处 :( 1 )有利于向学生进行定向思维教育 ,即明确问题涉及的知识范围、条…  相似文献   

19.
李玉苹 《云南教育》2002,(10):31-31,32
课堂提问是激活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很重要的一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处精心设计问题,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充分发挥提问的作用,在学生答问的过程中,还需要教师做正确引导,即教师对学生进行“导答”。“导答”是对学生思维的“导”,而不是“牵”,“导”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思维是以学生的思维为前提的;“导答”是教师的“点拨”,而不是“越俎代庖”,教师要想办法指点迷津,让学生由“山穷水尽”转到“柳暗花明”。一、铺垫问题的背景提问时,如果不做好背景铺垫…  相似文献   

20.
在课堂教学中 ,问是开启思路 ,答是问的延伸 ,是思维成果的展示。课堂上不仅要问得妙 ,更要答得好 ,这才是课堂教学中高质量的训练 ,这样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活跃课堂。因此 ,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答问。一、设计好答问中的问答问从提问开始 ,问题能不能答 ,好不好答 ,答成什么样子 ,提问大有讲究 ,必须充分设计好。有时候 ,提问过于直白 ,学生不用思考就能答了 ,久而久之 ,会遏止思维的活跃性 ,使学生养成思维的惰性 ;有时候 ,提问过于深奥 ,学生如坠云雾 ,不知西东 ,导致课堂教学计划难以完成 ,还会使学生对答问产生畏惧心理。因此 ,在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