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土司制度是我国封建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比较特殊的传统的政治制度。在广西忻城的莫氏土司曾存在长达470年,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旅游资源,是当地发展旅游业的宝贵财富。广西忻城土司历史化旅游资源开发,应突出浓郁的土司化气息,结合壮族特色,制定整体性的保护开发方案,搞好市场营销策划。  相似文献   

2.
忻城莫氏土司文化源于土司制度,忻城土司制度文化既是多种制度文化的结晶,本身又立体地呈现了土司制度文化的基本特征.土司制度文化本身的进步因素与落后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土司制度下的其他文化,如民俗文化与建筑文化.民俗文化与建筑文化既存在特色因素,也存在文化再现的缺失.从制度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三方面探讨土司文化的历史源流,并对这些制度文化进行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忻城土司文化遗产助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视角,探究忻城莫氏土司的发展概况,挖掘其蕴含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教育引导功能,分析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忻城莫氏土司文化遗产当代传承与发展的创新路径:加强政府主导,拓展宣传渠道;深挖文化内涵,开发文创产品;完善制度法规,强化支撑要素保障。  相似文献   

4.
忻城壮族莫氏土司是我国存续时间较长的土司之一,其官族文学具有鲜明家国情怀特征,主要表现为忠君报国思想和爱国念家思想.忻城土司官族的"汉裔"情结与好学包容的心理性格是家国情怀产生的根本原因.忻城土司官族文学推动了广西壮族文人文学的发展,见证了历史上壮族在培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所作的努力,其所表现的家国情怀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忻城土司文化研究中,要紧扣土司文化研究的多种现状,来创制利用社会合力、利用建筑艺术、文化艺术、民俗生活、特色经济等综合性研发策略。实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研发目标,促进忻城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广西忻城土司文化是桂中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忻城土司官族的诗文在用典和声韵以及形式等方面体现出逐步受中原文化影响的情况,而其中的《教士条规》16则更是体现了他们主动向中原文化靠拢的思想,由此看出中原文化对壮族文化的逐步影响过程。中原文化对土司文化的影响有主动接受和被动接受的原因,这是土司地位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对广西忻城土司官族诗人莫震的诗歌作一研究,认为其诗就内容而言,有歌咏田园风光、描写民族风情、遣怀过去等方面,在艺术上有很高的价值,莫震的诗歌为研究忻城土司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毕节地区彝族土司时期的教育形式多样,既有传统教育,又有非传统教育即汉文化教育,尤其是汉文化教育在明朝以来发展迅速。奢香夫人及毕节地区其他土司都在不同程度上重视汉文化教育,彝汉文化的交流加强,促进了毕节彝族地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9.
忻城莫氏世袭土司在忻城土县 5 0 0年漫长的历史过程中 ,对忻城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有推动社会前进的积极一面。通过对莫氏历任土官及官族诗人传于后世的诗、文、楹联、宗谱的分析 ,揭示和阐述莫氏袭官与忻城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 ,表达鲜明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0.
罗继高  谭可久 《河池学院学报》2010,30(3):F0002-F0002
忻城莫土司衙署位于广西忻城县城关镇翠屏山北麓,始建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是全国乃至亚洲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建筑之一,有着“壮乡故宫”的美誉。  相似文献   

11.
《柳州师专学报》2016,(6):24-27
广西忻城土司统治在一定时期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土司施政延伸并加强了朝廷对边远山区的统治力,稳定社会环境,适应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其中,土官推行以土司田制为核心的政策,积极修桥造路,建立学馆,极大地促进农耕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的社会进步。土司施政时期,伴生了丰富多彩的民俗,土司建筑群巧妙地呈现出了壮族的建筑特色,是土司制度下创造出来的灿烂文化。土司文化很大程度上表为其施政文化,这也是其有别于其他少数民族地域文化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2.
忻城莫氏世袭土司历经三个朝代,长达500多年,为壮族史、中国史所罕见。本文试以历代土官及官族诗人传于后世的诗、文、楹联、宗谱钥匙,揭示莫氏袭官历史之秘,让人们更具体更多地了解忻城“裁流复土”与莫氏袭官的情况,为研究壮族土司史、壮民族史提供一份翔实的材料。  相似文献   

13.
忻城歌圩文化以它鲜活独特的艺术形式而享誉海内外。在旅游开发中,我们不能满足现状,要善于分析其成功与不足之处,并能依据这些客观实际,设计出更具特色的土司歌圩对歌形式,以促进忻城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忻城莫氏世袭土司在忻城土县500年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对忻城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过积极的影响,有推动社会前进的积极一面。通过对莫氏历任土官及官族诗人传于后世的诗、文、楹联、宗谱的分析,揭示和阐述莫氏裘官与忻城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表达鲜明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黔东多置土司。中央王朝和土司对儒家传统教育甚为重视,一方面加强对土司子弟的汉文化教育,另一方面建设并完善教育体系,发展司学、社学、义学等教育类型。通过一些列措施的有序展开,黔东地区汉文化发展的整体水平得以迅速提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亦渐趋密切。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就忻城土司文人莫震诗作《静而轩即事二首(其二)》的尾联注释对注者提出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7.
广西忻城“裁流复土”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的广西忻城县在建置方面出现两次罕见现象:一是从唐代初开始建置至明代初的七百余年间,流官管理和土司管理多次反复更迭,在我国地方建置史上极为罕见;二是明代弘治九年(1496年)"裁流复土",至清代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长达四百多年忻城都是实行土司制度,这在我国土司制度史上更为罕见。本文拟对忻城县建置沿革、明初"裁流复土"及其背景、"裁流复土"后数百年间忻城土县社会状况略作考究阐述,试图理清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18.
忻城土司文人莫震的立身行事和他的现存诗作均表现出特色鲜明的儒家思想,本文即旨在对其儒家思想的表现以及形成原因加以探析。  相似文献   

19.
播州文化教育与汉文化有密切联系,元代土司制度形成后,学校教育随之兴起,明代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教育也达到较高的水平,形成了播州以汉文化和古代儒家学说为主的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20.
忻城土司衙署位置的斟择、结构布局与艺术装饰的巧设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是传统传承心理与科学生存的完美融合。我们要善于研究现代人对古建筑艺术审美的心理走向,注重在土司衙署建筑艺术审美过程中、在土司历史生活场景形象复原中、在土司一条街的重构中、在土司建筑艺术产品转化中来激励旅游者参与旅游体验,从而实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开发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