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1世纪师专生物教育专业面临着三大挑战:素质教育的挑战、人才培养模式的挑战、生源危机的挑战.其实质在于:对教师素质的挑战,对人才培养目标、规格、模式的挑战,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挑战.21世纪师专生物教育专业应采取三大对策:构建“三结合”模式,提高教师素质;设立新型的培养目标、规格,构建“教育———经济”型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改革师专生物教育体系和教学内容,构建“三课一体”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
面向21世纪师专生物教育专业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师专生物教育专业面临着三大挑战:素质教育的挑战、人才培养模式的挑战、生源危机的挑战,其实质在于:对教师素质的挑战,对人才培养目标、规格、模式的挑战,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挑战、21世纪师专生物教育专业应采取三大对策:构建“三结合”模式,提高教师素质;设立新新型的培养目标、规格、构建“教育--经济”型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改革师专生物教育体系和教学内容,构建“三课一体”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立足于师专《新教学方案》,分析了教育系统的分类标准,深入探讨了师专教学改革中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民族地区师专如何培养计算机教育专业人才,如何根据民族地区的实际确定培养目标,把握教育层次,阐明了该专业的能力要求范围。  相似文献   

5.
师专英语教育专业如何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师专英语师资培养模式,以培养面向21世纪的适应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合格英语教师,这无论对于师专英语教育专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还是对于社会,特别是基础英语教育事业的发展,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现实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而开展的《师专英语教育专业面向21世纪教学综合改革》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师专英语师资培养模式”这一具有中国、师专、英语师范教育特色的培养模式.并且课题组进行了为期三年(1997—2000)的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6.
师专英语教育专业如何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师专英语师资培养模式 ,以培养面向 2 1世纪的适应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合格英语教师 ,这无论对于师专英语教育专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还是对于社会 ,特别是基础英语教育事业的发展 ,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现实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而开展的《师专英语教育专业面向 2 1世纪教学综合改革》课题的研究和实践 ,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师专英语师资培养模式”这一具有中国、师专、英语师范教育特色的培养模式 ,并且课题组进行了为期三年 (1997- 2 0 0 0 )的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7.
从教师专业化看高师生物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要求教师教育以教学的专业化确保学校对师资的需求。文章从教师专业化的角度探讨了师专生物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8.
本报告系“面向小学教育高师专科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研究”课题(安徽省教育厅立项)成果之一。报告从面向小学教育高师专科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模式三个方面总结了调查结果,探讨了高师专科面向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招生对象,学制,专业设置,课程结构,小学教师素质要求等一系列问题,并系统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九年义务教育对教师的需求,培养一专多能的乡村中学教师,我校及区内多所师专根据国家教委的有关文件精神,在三年制的师专部分专业执行主辅修教育制度.我校于一九九三年七月开始制定了以化学为主,生物为辅的化学一生物双专业教学计划.目的在于培养合格的初中化学—生物教师.  相似文献   

10.
针对师专生物专业教学现状,面向基础教育发展需要,围绕高素质初中生物教师培养目标,揭示了师专生物专业特设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体系结构以及特设课程特点,指明了特设课程建设方向。  相似文献   

11.
开放式的教育资源已经逐渐被国内外认可并且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手段。文章阐述了我国高校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内涵和建设意义,对国内高校精品视频公开课的现状进行介绍,指出了高校精品视频公开课在建设中仍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对加快高校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与利用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在整体设计中的主要弊端,论述了促使教学内容必须变革的基本因素;阐明了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路,主要从课程整体优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建设主干课群、改造和建设单一课程内容体系、发挥隐性课程作用、课程评价等方面来说明问题;最后,指明了实现教学内容改革所需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公共任选课程模块作为学生专业知识之外的重要补充,有其自己本身的特点:第一,申报开设课程,确定教学内容,教师的自主性较强.第二,可由教师按照所开课程的教学要求和目的自由选取教材,甚至可由教师按教学意图自编教材.第三,学生对自己选定修读课程有绝对的自主权.教育者明晰隐性课程的教学思想,加强隐性课程的设计,有意识地加大隐性课程的教学力度,并通过教育者价值取向的一致性引导学生,实现教学过程中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双重教学目的,让学生走入社会,在服务社会的同时,朝积极向上的方向引导社会主流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从任选课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探索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提出了以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和自主学习理念为基础的现代化课程管理系统,应用到任选课教学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建设优质通识课程是提高通识教育质量的关键。优质通识课程的设计要与通识教育目标相一致,这要求任课教师对课程涉及的知识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优质通识课程要有高质量的教学,这要求采用“学生中心”的教学方法,且对学生提出有挑战性的要求。建设优质通识课程的关键是高水平的教师愿意开设通识课程,且愿意在这些课程上花费时间和精力,这需要学校人事管理政策和资源分配政策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analyze on-campus and online PhD programs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y-related fields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particular, it sought to evaluate the most common program titles; core, elective, and research courses based on program curricula. The research design was quantitative content analysis and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six different sources. The study found 44 institutions offered campus-based degree programs and four offered online degree programs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y-related fields with 27 different program titles. In addition, 324 core courses, 157 elective courses, and 260 research courses were further analyzed.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most common program titles were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Learning Design and Technology,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Learning Technologies,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he most common core courses were Instructional Design, Advanced Instructional Design, Curriculum Theory, Needs Assessment, Internship in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nstructional Systems Design, and Theories of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The most common elective courses were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Foundations of Distance Learning, Educational Foundations, and Message Design. The most common research courses were Quantitative Methods, Qualitative Methods, Qualitative Research, Educational Research Methods, Multivariate Analysis, Introduction to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Education, and Mixed Methods. Furthermore, this study provided discussion and implications for current study as well as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17.
目前学分制下大学生课程重修存在着许多课程很难单独开班重修,重修课程上课时间常与其他课程发生冲突,重修生学习负担重、逃课厌学现象严重等问题。要解决上述问题,高校应充分发挥任课教师在大学生课程重修中的作用,给重修生配备临时导师指导其学习和生活,通过课程的合理编排减少课程间上课时间的冲突和重修生的学习负担,从而进一步完善学分制下大学生课程重修工作,提高课程重修质量。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剖析其存在的不足,提出若干解决策略,以期改进高等教育的精品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19.
非必修类专业课教学实践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数字控制技术课程为例,探讨如何开展本科四年级非必修类专业课的教学实践。通过调研,提出了一些用于该类课程改革的思路和具体措施,如尝试引入新颖的教学方式,调整教学内容,做到教与学并进。教学改革实践表明,这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动机视角下公选课教学与管理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动机为视角分析公选课教学及其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教师缺乏成就动机,形成"教学倦怠";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形成"学习倦怠";工作人员缺乏成就动机,形成"工作倦怠"。缓解、消除各方面的倦怠,提高公选课教学与管理质量,应优化公选课课程结构,整合公选课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式,建立教师与学生参与公选课管理与决策机制,加强选课指导,建立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制度。也就是要通过提高教师、学生及教学管理人员的动机激起水平,促进公选课教学管理质量不断提高,发挥其在实现教育理想中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