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子。天道篇》曾以析辩眼光从独特角度关注世所珍视的语言本质问题:“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世虽贵之,我犹不足贵也,为其贵非贵也。故视而可见者,形与色也;听而可闻者,名与声也。悲夫,世人以形色名声为足以得彼之情!夫形色名声果不足以得彼之情,则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而世岂识之哉!”认为语言有它可珍视称道处,  相似文献   

2.
“以意为主”是我国古代写作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庄子有言:“世之所贵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庄子·天道》)他把“道”归结为“书”,把“书”归结为“语”,把“语之所贵”归结为“意。”可见早在先秦之时,就确立了意在文章中的重要地位。当然,意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不等于文只有意。文除了意之外,还有其他构成因素。那么,意与其他构成因素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对此,历来说法很多。曹丕说:“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词为卫。”(引自魏庆之《诗人玉屑》)他认为在“意”、“气”、  相似文献   

3.
(一)昔齐桓公出,见一故墟而问之。或对曰:氏之墟也。”复问:“郭氏曷为墟?”曰:“善而恶恶焉。”桓公曰:“善善恶恶乃所以为,而反为墟,何也?”曰:“善善而不能用,恶而不能去。彼善人知其贵己而不用,则怨;恶人见其贱己而不好,则仇之。夫与善人怨,恶人为仇,____________________。”(选自桓谭《新论》)1.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郭氏曷为墟?“曷”通“何”B.贵己而不用。贵:尊重C.恶恶而不能去。两个“恶”意思相同D.恶人见其贱己而不好。(跟自己)修好2.用“/”标出朗读时该停顿的地方。彼善人知其贵己而不用。3.结尾句以下列哪句为…  相似文献   

4.
美文采撷祭仲①曰:“都城过百雉②,国③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④,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⑤,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⑥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⑦”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  相似文献   

5.
(一)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编,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相似文献   

6.
轮扁斫轮     
《现代语文》2004,(7):24-24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斲轮于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言也?痹唬骸笆ト嗽诤酰俊惫唬骸八酪印!痹唬骸叭辉蚓琳撸胖闫梢逊颍 被腹唬骸肮讶硕潦椋秩税驳煤酰∮兴翟蚩桑匏翟蛩馈!甭直庠弧俺家惨猿贾鹿壑勐郑煸蚋什还蹋苍蚩喽蝗耄恍觳患玻糜谑侄χ谛模诓荒苎裕惺嬗谄浼洹3疾荒芤杂鞒贾樱贾硬荒苁苤诔迹且孕心昶呤下帧9湃擞肫洳豢纱菜酪樱辉蚓琳撸湃酥闫梢逊颍 ? 意译:…  相似文献   

7.
欧阳公在翰林时,常与同院出游。有奔马毙犬,公曰:“试书其一事。”一曰:“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一曰:“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公曰:“使之修史,万卷未已也。”曰:“内翰云何?”公曰:“逸马杀犬于道。”相与一笑。  相似文献   

8.
郭氏之墟     
刘向  刘向 《现代语文》2004,(3):10-10
昔者,齐桓公出游于野,见亡国故城郭氏之墟。问于野人曰:“是为何墟?”野人曰:“是为郭氏之墟。”桓公曰:“郭氏者曷为墟?”野人曰:“郭氏者善善而恶恶。”桓公曰:“善善而恶恶,人之善行也,其所以为墟音,何也?”野人曰:“善善而不能行,恶恶而不能去,是以为墟也。”——《新序》  相似文献   

9.
阅读下文及其注释,然后逐一答题。 宁戚欲干齐桓公,穷困无以自进,于是为商旅赁车以适齐,暮宿于郭门之外。桓公郊迎客,夜开门,辟赁车者,执火甚盛,从者甚众。宁戚饭牛于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商歌。桓公闻之,执其仆夫之手曰:“异哉,此歌者非常人也!”命后车载之。桓公:反至,从者以请。桓公曰:“赐之衣冠。”将见之。宁戚见,说桓公以合境内。明日复见,说桓公以为天下。桓公大悦,将任之。群臣争之曰:“客卫人,去齐五百里,不远,不若使人问之。固贤人也,任之未晚也。”桓公曰:“不然。,问之恐其有小恶。以其小恶,忘人之大美,此人主所以失天下之士也。且人固难全,权用其长者。”遂举,大用之,而授之以为卿。当此举也,桓公得之矣,  相似文献   

10.
节选文段齐桓公置酒,令诸侯大夫曰:“后①者饮一经程②。”管仲后,当饮一经程,饮其一半,而弃其半。桓公曰:“仲父③当饮一经程而弃之,何也?”管仲曰:“臣闻之,酒入口者舌出④,舌出者弃身。与其弃身,不宁弃酒乎!”桓公曰:“善。”  相似文献   

11.
晏子见景公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相似文献   

12.
宽容     
宁戚欲干齐桓公.困穷无以自达,于是为商旅将任车以商于齐,暮宿于郭门之外。桓公郊迎客,夜开门……宁威饭牛车下,望见桓公而悲,击牛角而疾商歌。桓公闻之,抚其仆之手曰:“异哉!歌者非常人也。”命后车载之。桓公及至.从者以请。桓公赣之衣冠而见,说以为天下。桓公大说.将任之。群臣争之曰:“客,卫人也。卫之去齐不远,君不若使人问之,而故贤者也,  相似文献   

13.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①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②而反③之,夫犹是也。”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桓公曰:“施伯,鲁君之谋臣也,夫知吾将用之,必不予我矣,若之何?”鲍子对曰:“使人请诸鲁,曰:‘寡…  相似文献   

14.
读书与悟道     
近日读《庄子》,书中有一段话颇令人深思。齐桓公坐在堂上读书,有一个在堂下正在做车轮的木匠过来问道:“请问国王读的是什么?”桓公说:“是圣人的书。”木匠又问:“圣人还活着吗?”恒公说:“已经死了。”木匠听后不禁感叹地说:“既然圣人已死,那你所读的东西就不过是圣人的糟粕了。”桓公听他的话中对自己所读之书竟如此地充满轻蔑,心中可就来了火,怒道:“我读书,你一个做车轮的木匠哪有资格妄加评论呢?能说出道理来也就算了,说不出道理就得把你处死。”  相似文献   

15.
以自然无为为美的本质与核心、以物化为审美的最高境界的庄子,具体讨论艺术之处并不多见,因为在具体的艺术问题与整体的审美把握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矛盾。但无意插柳柳成荫,庄子并非直接针对艺术而言的有关“言”与“意”、“道”与“技”的许多论述,却深刻地揭示了艺术形象和艺术创造的特征,对后世的艺术理论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一、“言”与“意” 在“言”与“意”的关系问题上,庄子首先认为“言不尽意”,也即“言”无法传达不可见不可闻的意所依随的“道”:“世之所贵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  相似文献   

16.
援琴而撞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于为人君,唯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rn)而避,琴坏于壁。公 è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子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韩非子》译文: 晋平公和群臣饮酒,喝的很畅快,于是感叹说:“没有什么比当国君更快乐了,只有他的话没有人敢违背它。”师旷在前面陪坐,拿起琴就去撞平公,平公撕裂了衣襟才避开,琴在墙壁上撞坏了。平公说:“太师你撞谁?”师旷说:“现在有小人在旁边说话,所…  相似文献   

17.
巫马子问道     
巫马子谓墨子曰:“子兼爱天下,未云利也;我不爱天下,未云贼也,功皆未至,子何独自是而非我哉?”墨子曰:“今有燎于此,一人奉水将灌之,一人掺火将益之,功皆未至,子何贵于二人?”巫马子曰:“我是彼奉水者之意,而非夫掺火者之意。”墨子曰:“吾亦是吾意,而非子之意。”(改写自《墨子·耕柱》)  相似文献   

18.
众所 周 知 , 诗 歌 的 创 作 十 分 讲究 含 蓄、凝 练 。诗人 的抒 情 往往 不是情 感 的 直 接流 露 , 也 不 是 思 想 的 直接 灌 输 ,而 是 言 在 此 而 意 在 彼 ,写 景则 借 景抒 情,咏物 则托 物 言志 。这里所 写 之 “景 ”、所 咏 之 “物 ”,即 为 客 观之 “象”;借 景 所 抒 之 “情 ”,咏 物 所 言之 “志 ”,即 为 主 观 之 “意 ”。 “象 ”与“意”的完 美结 合 ,就是 “意 象 ”。它既是 现 实 生 活的 写 照 , 又 是 诗 人 审 美创 造 的 结 晶和 情 感 意 念 的 载 体 。 诗人 的 聪 明 往往 就 在 于 他 能 创 造 一…  相似文献   

1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景公饮酒,田桓子侍。望见晏子而复于公曰:“请罚晏子。”公曰:“何故也?”桓子对曰:“晏子衣缁布之衣,  相似文献   

20.
赞刘谐     
有一道学 ② ,高屐大履 ③ ,长袖阔带 ,纲常之冠 ,人伦之衣 ④ ,拾纸墨之一二 ,窃唇吻之三四 ,自谓真仲尼之徒焉 ⑤ 。时遇刘谐。刘谐者 ,聪明士 ⑥ ,见而哂曰 ⑦ :“是未知我仲尼兄也 ⑧ 。”其人勃然作色而起曰 ⑨ :“‘天不生仲尼 ,万古如长夜 ⑩ 。’子何人者 ,敢呼仲尼而兄之 !”刘谐曰 :“怪得羲皇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而行也 !”其人默然自止 。然安知其言之至哉 !李生闻而善曰 :斯言也 ,简而当 ,约而有余 ,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 。其言如此 ,其人可知也。盖虽出于一时调笑之语 ,然其至者百世不能易 。【注释】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