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古语说得好,"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要对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进行深入反思,如何因人而异,如何因材施教?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永远探索的问题。作为教师应该是授鱼教渔,使学生鱼渔兼得,及在学会知识的同时,又掌握学习的本领。要真正做到,还需要更多的"探路者"的不断总结和付出。对于"教会学生学习",仍将继续思考和反复实践。  相似文献   

2.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是表面尊重学生,在探究初始给予学生假设、选择权,在探究过程中给予学生商讨、决策权,在探究结束给予学生分析、归纳权,但这些权利都被教师隐性主宰,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未能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把"发现并提出问题"列为科学探究的第一要素,这是因为发现并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没有发现问题,不能提出问题,科学探究就无从谈起,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前提,同时,科学探究过程是围绕所探究的问题展开的,正是由于有了明确具体的探究问题,才能使探究过程具有明确的方向,使探究能沿着合理的假设一步一  相似文献   

4.
学生学习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得,还应有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习得.本文结合"滚动的小球"这一创新课例,探讨教学过程中如何以矛盾情境创设、进阶问题推进、结构材料选择、深度学习拓展等策略,激发、维系、助燃、延续学生的探究欲,通过授之以"欲",助推授之以渔.  相似文献   

5.
在地理问题式教学中渗透科学探究思路,有助于引导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中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收集资料、验证假设、得出结论,获得科学探究的真实体验,促进素养水平的进阶。  相似文献   

6.
探究学习是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科教学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学习方式。探究学习一般包括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分析论证、反思评估、表达交流等7个要素。其中提出问题是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首要环节。探究的问题可以来自学生,也可以由  相似文献   

7.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所大力提倡的学习模式,其优越性已经在教学实践中被广泛证明。学生的探究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巧妙引导,从而有意识地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的过程要素之一,《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猜想与假设能力的培养有三点基本要求: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认识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猜想与假设”也是教师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9.
李富贺 《天津教育》2014,(17):103-103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现代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五环节“多样探究”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最终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正>现代教育科学中使用的"科学探究"一词往往具有两个层面上的含义:一是科学探究活动;二是科学探究技能。探究技能是对学生能力方面的要求,是完成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与保证。一个有科学素养的探究者,必然要具备以下探究能力:根据现象和事实提出问题的能力;根据问题和条件对解决问题作出假设的能力;根据假设和条件设计验证方法的能力;观察与分析能力;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概括结论的能力;与伙伴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也就是说,科学探究的学习重点在于探究  相似文献   

11.
王孝华 《教育艺术》2011,(11):17-18
"基于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对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驱使人们积极思考,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我国《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通过多种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制定研究方案"、"检验假设"、"得出结论"是科学探究的五个要素,如果把科学探究分  相似文献   

12.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只习惯讲解每个知识点和每道练习题;学生则习惯把老师讲解的内容记在笔记上,课后还要整理、背诵。教师不断提醒自己:要本着对学生、对工作负责的态度讲得越细越好;学生则不断鼓励自己:要好好学、好好记。老师“一声叹息”:真累啊!学生“一声叹息”:真难啊!这种给了学生“鱼”,而不教捕鱼方法的教学方法,既辛苦了老师又累坏了学生,但教与学的效率却并不高。这是因为传统教学忽略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呢?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深深地体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做到这一点,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谈科学课中的“假设”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课中"假设"的教学是对"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的集中强化训练,其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假设,假设的提出是有一定依据的,但是根据经验提出的假设不一定可靠;能区别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知道假设需要验证以及假设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等等。  相似文献   

14.
探究学习是学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其要素有:提出问题,做出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评价证据是否支持猜想和假设,得出结论或提出新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前不久,听了一位教师执教《最小公倍数》一课。当学生初步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后,教师出示了题目:a、b、c、d分别代表四个不同的质数,X=a×b×c,Y=b×c×d,请你根据这样的信息,分析出X和Y的最小公倍数是几?  相似文献   

16.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积极投身学习过程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我们应努力推行探究式教学,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学会学习. 一、"类比——探究"式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挖掘出类比思想,注意问题设计的结构具体性,以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类比前面已学过的知识,学习新知识,达到探究式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正认识、理解、践行科学探究是当前推进生物新课程的一项重要工作,作出假设是科学探究技能之一,是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要素,要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必须对其进行科学探究的技能规范训练;而以"作出假设"的一般步骤组织教学,是实现该技能规范训练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可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一、假设和作出假设假设:在一定的经验材料的基础上,以一定的科学知识(即科学原理)为依据,对自然界或生物学实验中的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种尚待通过科学实验检验的推测或猜想.作出假设:是科学探究的技能之一,假设的提出,首先,要有实验和观察的依据;其次,需要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再  相似文献   

18.
《假设》教学设计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课是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中“假设”环节进行集中强化训练。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假设”,使学生能够有根据地对问题提出假设。让学生了解“假设”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还要让学生明白,要想知道自己提出的假设是否正确,一定要经过亲自实验或动手搜集有关证据来进行验证。知道根据经验提出的假设不一定可靠。  相似文献   

19.
皮庆吉 《考试周刊》2010,(16):67-67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因此,在文本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阅读自主性的培养,积极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阅读素养。  相似文献   

20.
张春华 《考试周刊》2012,(58):12-13
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一般步骤是: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设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评价交流。试题以实验为载体,不是对课程中单一的知识点进行考查,而是对同学们的实验操作技能、探究实践能力、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