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以“豆”新闻取胜的日本地方报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10月13日,日本长野县《冈谷市民新闻》社社长萨摩正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学,专门介绍了日本地方报纸的经营情况。据了解,萨摩正先生所在的《冈谷市民新闻》报即人们所称的地方报纸,以区街划分报道范围,相当于我国的县级报。就是这样一张地方报在当地的发行普及率竟高达93%,可谓人手一份。而这种高普及率的地方报纸在日本均各据一方,成绩不菲。他们成功的一个最重要因素就是以“豆”新闻取胜。笔者详细查阅了有关日本地方报纸情况,并结合萨摩正先生的介绍,谈一谈日本地方报纸“豆”新闻的形成原因及现状。“…  相似文献   

2.
在日本的新闻业中,除《朝日新闻》《每日新闻》《读卖新闻》等全国性大报外,地方报纸也相当多,颇具特色。以长野县的南信地区为例,这里本是养蚕和缫丝的集中地,是电影《啊!野麦岭》中故事的发生地。它所属的有冈谷、下诹访、茅野、南箕轮等市、町、村。冈谷的《市民新闻》于1948年11月创刊,它主要刊登物资配给的消息,很受民众欢迎。创刊第二个月就发行一千多份。创刊的第二年发行到两千多份,从这年起改名为《冈谷市民新闻》。其后同《下诹访市民》《茅野新闻》等七个当地的地方日报联合组成“市民新闻集团”。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新闻代表团访日期间,按照日本新闻协会的安排,我们访问了九州《熊本日日新闻》。去之前,日本新闻协会的木原正博先生就向我们介绍说,在日本,《熊本日日新闻》以颇具地方特色而受到报业同仁的称许。百闻不如一见。实地访问使我们感到,确有值得称许之处。“突出熊本意识”报社负责编务的常务董事森茂先生告诉我们,他们的报纸所以能办出地方特色,是因为宗旨明确,报纸要“为发展本地的经济、文化事业,使本地人在经  相似文献   

4.
在日本的新闻业中,除《朝日新闻》《每日新闻》《读卖新闻》等全国性大报外,地方报纸也相当多,颇具特色。以长野县的南信地区为例,这里本是养蚕和缫丝的集中地,是电影《啊!野麦岭》中故事的发生地。它所属的有冈谷、下诹访、茅野、南箕轮等市、町、村。冈谷的《市民新闻》于1948年11月创刊,它主要刊登物资配给的消息,很受民众欢迎。创刊第二个月就发行一千多份。创刊的第二年发行到两千多份,从这年  相似文献   

5.
《冈谷市民新闻》是日本多如繁星的地方报之中,一颗小小的闪亮的星,一家活跃在最基层的地方小报。人们形象地称这类报纸为“豆新闻”。冈谷是日本长野县的一个小市,人口只有6万。但是,三面环山,一面临湖,小巧玲珑,风景很美。春季樱花如绯红的云;夏季满山绿树,一湖碧水;秋季枫叶如丹;冬季山头复盖白雪,湖面平滑如镜。小市不但风光如画,还有一段特殊的历史。它是电影《野麦岭》描写地方,冈谷就是昔日的野麦岭。缫丝女工曾在这里洒下过斑斑血泪。今天,缫丝工厂已由战前的上千家,减少到只有儿家。代之而起的,是现代化的精密仪器制造工业,有东方的  相似文献   

6.
一、报业经济的基本运作模式 从世界新闻史上来看,现代报业是由“廉价报纸”(又称“便士报”或“大众化报纸”)的发轫而形成的。它们在报业经济上的特点是:报价低廉、发行量大、广告收入多、报纸企业化。在廉价报纸出现之前,每份报纸每年要向订户预收6—10美元,约占当时美国人均年收入的8%—10%,而一份廉价报纸的年定价则在当地人均年收入的3%以下。《纽约太阳报》是开现代产业化报纸先河的第一份成功的廉价报纸。创办人本杰明·戴在创刊号上就明确宣告:“本报的目的是办一份人人都买得起的报纸,为公众报道当天的新闻,同时提供有利的广告媒介。”它的发行量,在短短6个月就两倍于其它报纸。《美国新闻史》在评论《纽约太阳报》时认为:它在创刊时的成功虽与报道有一定关系,但最重要的是廉价,拥有很大的发行量。①现代报业就是这样发展而来的,报业经济的基本运作模式也随之形成:廉价销售——扩大发行——吸引广告客户——从广告中赢取可观收入——用于报纸的再生产。  相似文献   

7.
2006年6月世界报业协会发表的《2005年世界报业趋势报告》指出,2005年全世界报纸的发行量和广告收入实现了双增长;全球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有70%在亚洲,而且全球发行量最大的10份报纸中,有7份在日本(其中《读卖新闻》、《朝日新闻》、《每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中日新闻》排在前五名,《产经新闻》、《东京体育报》分别位列第七位和第十位);每1000名成年人中就有634人每天都购买报纸。日本报业为什么单份报纸的销量那么大?为什么会在一个国土面积不大的国家,竟有一批大发行量的报纸群?一、日本国民的同质化使得报业市场整齐单一。近几…  相似文献   

8.
孙斌华 《今传媒》2004,(6):18-19
2003年9月,一张以追求纯粹的新闻为理念的报纸开始切入上海报业市场,为上海市民提供了一份丰富的新闻“早餐”。她追求“新闻、新闻还是新闻”的理念,“严肃、负责、大气、主流”的风格,着眼于打造“上海最好的报纸”。这就是2003年9月18日呱呱坠地的新《青年报》,她的啼哭声划破了上海报业的那份寂静,也搅动了上海的报业市场。今年9月,在上海文锦大厦11楼,《青年报》执行副总编辑郭煊向笔者阐释了这份理念背后的智慧。以真正的新闻撬动上海的报业市场问:《青年报》已经改版一周年了,一年来,《青年报》在上海报业市场上站稳了脚跟,您认为这些成功从采编方面来说体现在哪些方面?答:从报纸意义上来讲,目前还不能说是非常成功,因为现在不像以前办报纸,做出来了一张报纸,市场接受了就是成功。现在的报纸成功还包括品牌是否达到了预期,采编队伍是否成熟,占有了多大的市场份额等等。当然还包括一些经营性的指标,如产值,利润等。《青年报》作为报业改革的探索者,更多诉求是通过采编队伍的调整,通过版面内容的扩张,和对新闻全新的阐释,让市场接受我们,得到市场回报。一年来,采编上的一些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整合了一支比较杂的队伍。...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省级党报继成功创办晚报、都市报之后,又纷纷办起了与第一子报类型相同、内容相近的第二子报,如《河南日报》办《大河报》之后又办《城市早报》、《浙江日报》办《钱江晚报》之后又办《今日早报》、《新华日报》办《扬子晚报》之后又办《南京晨报》、《四川日报》办《华西都市报》之后又办《天府早报》、《云南日报》办《春城晚报》之后又办《滇池晨报》、《安徽日报》办《新安晚报》之后又办《安徽商报》、《贵州日报》办《贵州都市报》之后又办《贵州商报》等等。这些子报在省级都市报、晚报和省会城市报纸已牢牢控制当地报业市场的情况下诞生,在市场的缝隙中寻找生机,竞争中相对处于弱势地位,大多数报纸仍处于亏损状态。《大众日报》成功办《齐鲁晚报》之后,于1997年又创办《生活日报》,作为报业集团的“狙击手”,不断创新,勇于竞争,今年广告收入预计达到5000万元,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成为省报第二子报群体中的佼佼者。本刊发表此文,意在引起此类媒体同仁关注,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0.
日本虽只是一个一亿二千万人口的岛国,但却堪称是一个报业大国。全日本报纸122种,总发行量5360万份,户均1.1份,其中《读卖新闻》发行量为1020万份,《朝日新闻》为850万份,《每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等也均在300万到400万份之间,即使在电视媒介极其发达及经济不景气的近几年,日本报纸发行量仍以百分之二的幅度递增。区区一个岛国,报业竟如此兴旺,其奥秘何在?前不久,笔者  相似文献   

11.
《申报》作为中国报业史上最为成功的商业性报纸,美查很好地运用了报纸运营之道。其深知华人办报华人看的原则,大量聘请华人主笔编辑报纸,充分把握普通市民好奇性、趣闻性的阅读心理,放手让主笔办报。从而编辑了大量带有新奇性、趣闻性又贴近市民生活的社会新闻,既丰富了报纸的内容,也满足了读者大众化的审美心理,增长了市民的见识,达到了报纸利润与读者识见增长的双赢。  相似文献   

12.
陈晓芳  肖娜 《新闻知识》2007,(12):61-62
《金融时报》于2006年12月4日发布,我国新闻行业最高监管部门表示,在率先上市的《北京青年报》去年曝出腐败丑闻后,我国政府已经禁止当地报纸公开募股上市。我国报业上市进程一波三折。  相似文献   

13.
《立报》是民国时期一份较有影响的、办得较成功的小型报纸,于1935年9月20日在上海创刊,是一份"同仁报纸"、"报人办报"的报纸。它的新闻报道手法和经营管理手段具有现代报业的特征,体现了成舍我的大众化报业理念。  相似文献   

14.
杨伟 《新闻世界》2014,(1):59-60
《南方都市报》是南方日报报业集团所属系列报纸之一,正式创刊于1997年,是面向珠三角地区主流人群所创办的综合类日报,也是广东省内发行量最大的综合类日报。《南方都市报》已经成为中国报业最有影响力、最有价值的品牌之一,并且正朝着"办中国最好的报纸"的目标努力。而《南方都市报》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报纸品牌的塑造。《南方都市报》在发展过程中,一直注重报业品牌的打造,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本文通过分析《南方都市报》的品牌发展策略,为报纸媒体的品牌打造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5.
日本在发行报纸方面,堪称是世界有名的“报业大国”。日本人口约1.1亿,报纸的发行份数达6,000多万份,平均每千人订阅报纸550份。日本全国性的五家报纸,《读卖新闻》、《朝日新闻》、《每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产经新闻》的发行份数,占日本总发行份数的60%以上,发行量最大的是《读卖新闻》、《朝日新闻》、《每日新闻》三家。由于报社的收入,主要来自订户报费和约占40%的广告费,其中广告费的高低又取决于报纸的发行份数,因而如何改进编印技术、特别是如何扩大订户问题就成  相似文献   

16.
目前,哈尔滨报业市场上的三张都市类报纸《新晚报》、《生活报》、《黑龙江晨报》,在国际新闻版面上由于受消息来源趋同化的影响,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很多读者往往有这样一种感觉,在阅读其中一张报纸后,再看另一张报纸就觉得没有必要了。这一问题若不在日趋激烈的报业竞争中加以改进,很难办出有自己特色的报纸。  相似文献   

17.
日本人惯于忧患中看现实,看未来、看发展。日本的报界及其他新闻同业,在回顾整个80年代报业存在的欠缺的同时,又提出了日本报业特别是报纸言论方面如何面向90年代的问题。前不久,日本新闻协会邀请了日本几家全国性大报和有影响的地方报纸的言论负责人,谈谈90年代报纸言论的发展,与会者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申报》是旧中国历史上出版时间最长、办得相当成功的一份中文报纸,是旧中国报业的巨擘之一。但长期以来,《申报》被认为不仅在政治上,而且在新闻业务上也是保守的。这种以偏概全、以政治倾向来否定业务成就的观点,笔者不敢苟同。《申报》自1872年创刊之后,曾对新闻业务做出过许多开创性的贡献,如创办我国早期的杂志《瀛环琐记》、最早的白话报《民报》、最早的画报《点石斋画报》,发行我国第一份号外等等,都是人们熟知的。笔者认为,《申报》  相似文献   

19.
今年5月下旬,在东京,日本新闻协会国际部长中岛源吾在接受我的访问时,送了我一本该会编印的《新闻手册》(1999),其中有一些关于日本报业发展的数字引起了我的注意。另外,该会编的《日本新闻年鉴》(’97、’98),也有一些关于某些报纸的数字引起我的兴趣。透过这些数字,我们可以看到日本报业发展的某些现状,从而对日本当前的报业作出应有的评价。一、日本报纸的发行量和普及率仍居西方发达国家榜首  日本报纸的发行量和普及率,早在80年代就居西方发达国家榜首,今天的数字表明这一地位仍未改变。据1997年10月…  相似文献   

20.
《忻州日报·文化旅游》周刊是《忻州日报》扎根于地方文化的一份文艺副刊,这份报纸以传承忻州文化,彰显地方特色,架构文化交流,服务地方建设为己任,办出了特色,办出了品味,办到了读者心坎上,成为当地很有影响力的报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