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我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一个有着5000年悠久发展历史,且中华传统文化绵延不绝未曾中断的文明古国,其地图的绘制也起源甚早,地图绘制在古代曾达致世界领先水平,对国家治理、军事攻防、社会经济与科学文化发展均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据《地理学思想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11月出版)一书作者刘盛佳教授在该书中所论,中国还在远古时代,就流传着“龙马负图”和“史皇作图”的传说。  相似文献   

2.
从目前学科分类的角度来看,地图和山水画隶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但是在我国古代,地图与山水画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同源而异流,都根植于早期先民所绘制的原始图画,并且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兼具地图和山水画性质的以描绘山水画的方式绘制的地图,由于具有形象直观、通俗易懂的特点,所以广为流传。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古今地图与山水画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在古代,先民们在器皿或岩石上绘制质朴的图画,以此表达他们的内心世界。这些简单、粗糙的图画承载着延续文明的使命,部分图画演变成了文字,而另一些表示一个区域地理信息的图画则成为了地图。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具有独特的文化发展脉络,地图的发展亦是如此。  相似文献   

4.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张地图据说诞生于约2500年前的古巴比伦王国,是被绘制在一片薄薄的陶片上的。2000多年以来,尽管科技突飞猛进,但地图绘制技术似乎一直沿用了传统方法,并未发生质的飞跃。只是在近些年里,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才使地图绘制技术发生了革命。制图专家指出:制图方式发生的巨变将催生出全新的地图。  相似文献   

5.
用地图表示方言分布已经有较长的使用历史。近年来地理语言学出现了采用计算机设计方言地图的新技术。这种技术利用数据库和绘图软件进行地图自动绘制,采用二维符号在地图上反映方言特征。符号设计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在地图绘制中得到进一步研究。此设计主要从方言地图显示与阅读的特点出发,在地图视觉感受理论、符号学理论的指导下,以广东方言地图集的"干净"词汇图为例,进行系统探索。  相似文献   

6.
用地图表示方言分布已经有较长的使用历史。近年来地理语言学出现了采用计算机设计方言地图的新技术。这种技术利用数据库和绘图软件进行地图自动绘制.采用二维符号在地图上反映方言特征。符号设计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在地图绘制中得到进一步研究。此设计主要从方言地图显示与阅读的特点出发,在地图视觉感受理论、符号学理论的指导下,以广东方言地图集的“干净”词汇图为例。进行系统探索。  相似文献   

7.
<正>正午时分,一名男子正骑着骆驼一路艰难跋涉,酷热早已将他紧紧地拢住。他打开随身携带的一张用古代蒙古语绘制的地图,暗自低语:"露出地面的岩石也完全符合地图上的标识,那么宝藏一定就在这里。只是,具体的位置在哪儿呢?"男子下了骆驼。他解开一个大背包——里面装满了挖掘用的工具。随着一阵叮当作响,工具散落在沙中。风干热干热的,灼烧着他细嫩的皮肤。为  相似文献   

8.
试论明代方志地图的编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代方志中地图的编制情况目前还较少论及。该文依据对现存天一阁藏明代方志的阅读,认为明代方志地图的编纂情况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以旧志图、地方舆图、历史地图集等地图资料编纂方志地图;二是依据野外踏勘或口述绘制新图。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最早的地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一幅绘在帛(丝绸)上的边长为96厘米的正方形地图。地图没有标注绘制的年代,但马王堆三号汉墓是公元前168年下葬的,此图绘制的年代当在此以前。据考证,该图大约绘制于吕后末年,即公元前180年左右,距今已2160多年了。这幅地图的方位为上南下北,与现在的地图上北下南恰恰相反。地图所包括的范围是东经111度至112度30分、北纬23度至26度之间,地跨今湖南、广东、广西三省,具体地点大致是今天广西全州、灌阳等地以东,湖南双牌县以南,广东连县以西,南至广东珠江口外的南海。地图有主区和邻区的明显划分:主区详细,邻区简略。主…  相似文献   

10.
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我国就出现地图了。例如《管子》一书就讲到地图,据说《孙子兵法》中还附有地图。可惜这些地图后来都失传了。我国传世最早的地图,是现在还保存在西安碑林中的两幅古代石刻地图:《华夷图》和《禹迹图》。它们是南宋时候刘豫阜昌七年刻的。  相似文献   

11.
位于我国与尼泊尔边境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 ,曾一度长期被称为“额非尔士峰”(或译“埃佛勒斯峰”)。这是印度测量局测得此座山峰的高度后 ,185 8年擅自以其局长英国人额非尔士的姓氏命名的 ,并开始使用。我国旧时地理教科书和地图也一度使用这个名称。其实 ,早在清康熙五十六年 (公元 1717年 ) ,清政府派人测绘全国地图时 ,就已发现了这座山峰 ,并用当地藏族人民的称呼“朱母朗马阿林”(意为“女神第三”)标注在所绘制的地图《皇舆全览图》上 (见最新版《辞海》)。可惜这些地图绘制完成后一直被锁在深宫里 ,人们无从知晓。195 1…  相似文献   

12.
令人惊愕的古代地图 令 这是一卷羊皮纸,一幅古 古代地图,图上标着制图年代:1513年,制图者是皮里·雷伊斯。这张图上清楚地画着美洲的大体形状,其中南美洲部分与非洲大陆隔海相望。 雷伊斯在图旁空白处说明:绘制此图时曾参考了近二十份航海图,包括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亲手绘的图,另有八幅图是公元前336 至公元323 年间绘制的!此图的发现震惊了世界。 到了1956年,美国人阿林顿·马勒里发现: 在这张图下边用淡淡的颜色画出了南极洲部分陆地,其中显现出来的是没有被冰川覆盖的莫德女王地。莫非有人早就推测出在地球最南端有个巨大…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教学参考》2004,(5):42-42
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一幅绘在帛(丝绸1上的边长为96厘米的正方形地图。地图没有标注绘制的年代,但马王堆三号汉墓是公元前168年下葬的,此图绘制的年代当在此以前。据考证,该图大约绘制于吕后末年,即公元前180年左右,距今已2160多年了。  相似文献   

14.
二战期间及战后一段时间 ,苏联根本就没有莫斯科地图。这让美国使馆大伤脑筋。于是美国务院要求中央情报局成立特制图组绘制莫斯科地图。195 3年 ,第一张莫斯科城区图终于问世了。此后 ,情报局的地图专家们又对地图作了些改进 ,相继又出版了几个新版本。这些地图背面都有按字母顺序排列的街道名称、主要政府设施和大使馆的位置和地铁站。所有地名在地图上都有明确标示。起初 ,中央情报局绘制莫斯科地图主要是为了方便美国驻苏联的外交官。后来 ,这种地图渐渐扩散到美国的盟国大使馆 ,然后又出现在美国游人手中 ,再后来 ,苏联民警在处理美国…  相似文献   

15.
信息通道     
我国将绘制“生态地图”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将以生态系统的功能为内容,画一张生态地图。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说,生态功能区域划分是我国继自然区划、农业区划之后,在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方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绘制地图历史悠久,领域广泛,世界闻名. 石刻地图春秋时代,鲁国人公输般创造了石刻地图.他在洛阳石宝山岩石上刻了幅"九州之图",把全国山川、河湖、城邑都刻在上面,可惜后来遭毁坏而消失.现在保存下来的石刻地图,最早的要算西安碑林中的"华夷图"和"禹迹图".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60年代,欧洲发现一张被称为"海盗家园"的古地图。据推测,地图的绘制时间大约为公元800~1100年间。这是一张绘制得非常精确的地图,比以往发现的任何有关海盗涉足范围的地图都要完美。不过,很快有学者宣布,这张地图是伪造的,依据是:地图把格陵兰绘制得太完美了!  相似文献   

18.
科技快递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绘制出“全球甲烷排放地图”。根据这张地图,我国的实际稻田甲烷排放量仅为之前国际测量的四分之一。  相似文献   

19.
明代嘉隆年间产生了四部长城图籍。其中郑晓《九边图志》是明代第一部长城图籍,完成于嘉靖四年,以文字为主,并分镇绘制地图。许论《九边图论》地图与文字并重,重在议论,从整体上系统探讨了九边形势。该书地图部分《九边图说》首次用整幅地图的形式,展示了九边长城防御体系的全貌。三门峡市博物馆藏《九边图说》残卷是第一幅长城地图。《九边图论》未继承《九边图志》的内容与体例,而是别创体例。魏焕《皇明九边考》以文字为主。重在史事记载,第一次全面梳理了九边制度源流。这三种图籍都是中央负责地图创制机构的官员的私撰图籍。兵部《九边图说》为官撰图籍,以地图为主。四部图籍基本开创了明后期长城图籍的创作模式,引领与规约了长城图籍的创作风气与体例。后三部图籍提出与发展的两种九边说法也成为明代以来影响最大的两种九边说法。后三部图籍皆未使用“计里画方”与图例绘法,这也是明代地图,尤其官方所绘地图的主流绘法,显示出明代仍然继承了中国古代地图绘制中的人文传统,“科学”、“定量”对明代地图绘制的影响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20.
北上与南下     
我国古代有传统习惯,帝王坐北朝南,座位在北方,所以“面南称王”、“面北称臣”。君王为尊为上,坐在北面,所以以北为上;大臣为卑下,坐在南面,所以以南为下。“北”和“上”,“南”和“下”,在我国古代就联系在一起了。在实际生活中,北为上、南为下的例子也很多,如看地图时就有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