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惊奇与成功     
人们的惊奇,无论是对外部世界,还是对自身的创造,都格外引起我的关注。对外部世界的惊奇,是一种激励。如美丽的山水,激励我们去亲近它;如巨大的自然力,火山爆发、飓风和地震,激励我们在敬畏的同时产生了解它的欲望。惊奇是一种引人向上的心理活动,在对外部世界的“惊奇感”里,提升了人,让他接近和走向比自己强大的世界。人对自身创造的惊奇感,每一次都提升了他对自身的认识。人对科学的惊奇,最终都会产生一种力量:“哦,我们这样做是正确的!”对科学的惊奇,就是对人的思维的正确性的惊奇,“原来我们可以如此正确的掌握规律和运用规律呀!”人…  相似文献   

2.
保持惊奇     
假如牛顿不惊奇,他也许就把那个包裹着真理的金苹果,吃到自己的小肚子里面了,人类与伟大的万有引力相逢,也许还要迟滞很多年;假如瓦特不惊奇,水壶盖噗噗响着,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就蒸发到厨房的空气中了,我们的蒸汽火车头,也许还要在牛车漫长的辙道里蹒跚亿万公里。  相似文献   

3.
失去是一种幸福,苦难同样是一种幸福。诗哲泰戈尔说过:“如果你因为失去太阳而流泪,那你也失去群星了。”这看似平常、简单的话,却为我们架起了将失去变为拥有的桥梁。失去绿色,我们享受丰收;  相似文献   

4.
也许     
(答一位作者的寂寞)也许我们的心事总是没有读者也许路开始已错结果还是错也许我们点起一个个灯笼又被大风一个个吹灭也许燃尽生命烛照黑暗身边却没有取暖之火也许泪水流尽土地更加肥沃也许我们歌唱太阳也被太阳歌唱着也许肩上越是沉重信念越是巍峨也许为一切苦难疾呼对个人的不幸只好沉默也许由于不可抗拒的召唤我们没有其他选择【赏析】作者舒婷,原名龚佩瑜,福建泉州人,当代著名女诗人。这首《也许》,要抓住副标题中的关键词“寂寞”来理解。全诗三节,第一节写诗人猜测那位作者寂寞的原因是他对生活失去信心,感到孤寂。诗中用灯笼被大风吹…  相似文献   

5.
欣赏自己     
我们都曾经受过无数次的失败。一篇洋洋洒洒千言的作文被打了一个“C”,一场志在必胜的球赛被打得落花流水,一次信心十足的考试居然不及格……也许,我们就被这一次次的失败击垮了,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丧失了斗志,从此一蹶不振。因此,一个人  相似文献   

6.
主持人:也许我们不能为诗歌教学规定程式,但我们毕竟可以共同讨论诗歌教学应该注意的若干事项吧?王屹宇:上述课例更多关心的是让学生读懂“这一首”诗,或多或少都露出了两个问题:一是预设性强了一些,真正给学生的自由学习空间不是很大;二是对诗歌的文本形式特征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诗味还不够。钱军:我想诗歌主题有不确定性,一首诗读下来,学生到底理解多少老师不知道。长期的诗歌教学模式致使老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总是先入为主,要展示自己,生怕失去教师的权威,甚至有时老师因自己没有给学生传授自己领会的东西而懊恼愧疚。就这几个案例而言,…  相似文献   

7.
也许     
也许我们的心事总没有读者也许路开始已错结果还是错也许我们点起一个个灯笼又被大风一个个吹灭也许燃尽生命烛照黑暗身边却没有取暖之火也许泪水流尽土地更加肥沃也许我们歌唱太阳也被太阳歌唱着也许肩上越是沉重信念越是巍峨也许为一切苦难疾呼对个人的不幸只好沉默也许由于不可抗拒的召唤我们没有其它选择这首《也许》是诗人舒婷1979年写的诗,她被誉为朦胧诗的先驱,是那个时候诗歌的代言人,她的诗影响了几代人。诗中充满了真诚和力量,在感到沮丧、失望的生活面前,给我们鼓励和信心的,不能不让我想到这首诗。也许@舒婷  相似文献   

8.
人生感怀     
曾几何时,我们因学习的受挫而停滞不前;曾几何时,我们因岁月的蹉跎而后悔不已;曾几何时,我们因自认英雄无用武之地而感慨万端。我们徘徊过,我们失落过,但我们绝不能因此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念。当我们处于困境时,当我们走投无路时,我们何不另寻它路,给自己一次改变人生的机会呢?人生就像一枝越削越短的铅笔,如果我们不在岁月的白纸上留下点什么,那么它的意义无异于一堆毫无价值可言的铅笔屑。如果你能把错误看成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你也许会多一份自信。没有错误,那铅笔又何须戴上橡皮呢?也许我们并不富有,但我们可以独善其身;也许我们没有华…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个文艺理论研究者,我在早些年就提出了“审美惊奇”论,把“惊奇”当成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审美心理范畴来加以阐述。并认为,无论是在什么艺术门类中,惊奇都是进入审美状态的鲜明标志。诗、画、戏剧、舞蹈、影视,莫不如此。我在《审美惊奇论》这篇文章中,从审美心理学的角度这样指出“惊奇”在审美过程中的功能:“惊奇是一种审美发现。在惊奇中,本来是片断的、零碎的感受都被接通为一个整体,使观赏者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撼动,而作为审美对象的作品里潜藏着的、幽闭着的意蕴,突然被敞亮了出来。观赏者处在发现的激动之中。也许没有惊奇就没有发现,也就没有美的属性的呈现,没有崇高和悲剧的震撼灵魂,没有喜剧和滑稽的油然而生。”这是我对审美惊奇的“破题”。  相似文献   

10.
云朵面包     
清晨,我从睡梦中醒果,睁眼一看,窗外正在下雨。“快起床,外面下雨了!”我叫醒弟弟,一起走到屋外。我们仰头望着下雨的天空,看了好久好久……今天,也许会发生一些奇妙的事情吧。“咦,这是什么呀?”一朵小小的云挂在了树梢上。云朵小小的,好轻好轻,我们担心它会飞走,小心翼翼地抱回家给了妈妈。  相似文献   

11.
正1996年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一百周年的日子,波兰著名女诗人希姆博尔斯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她是第四位获此殊荣的波兰作家。瑞典文学院说她"用诗歌对生活作出回答"。对一名普通人来讲,我们也自觉或是被迫地要用我们的精神状态来对生活作出自己的回答。希姆博尔斯卡在接受瑞典国王授奖后,应瑞典文学院的邀请,作了题为《诗人与世界》的演讲。在演讲中,这位73岁的"老太太"说;"关于这世界,我们还要说些什么呢?那就是它令人惊奇。"保持活跃的精神生活,对世界怀有持久不衰的惊奇感也许是这位年逾古稀的诗人给我们的最好启示。随着年龄的增加,我们的好奇心逐渐减弱,随着好奇心的泯灭,活跃的智力逐渐消逝,这是大多数人精神生活的悲  相似文献   

12.
琦君是台湾文坛“一颗闪亮的明星”,一株不老的长青树。从散文到小说到评论再到儿童文学,一路走来,她似乎总能带给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惊喜。也许是因为她的散文写得太好了,以至于人们对她的小说失去了应有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习作话题] 下雨了,下雨了!你喜欢下雨吗?你仔细观察过小雨点吗?有时候,小雨点像爱发火的爸爸,"霹雳啪啦",一阵怒吼;有时候,小雨点像爱操心的妈妈,在窗外唠唠叨叨,没完没了;有时候,小雨点又像一个淘气的孩子,把大家都赶到家里去,只留它一个人在外面嬉戏玩耍.你眼中的小雨点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拿起笔来,为眼中的小雨点写一首诗吧!  相似文献   

14.
师 :大家看看窗外 ,地上湿漉漉的 ,昨天晚上一定是———生(抢答) :昨天晚上下雨了。师 :那你们喜欢下雨吗?生 :我喜欢下雨。下雨之后空气特别清新!生 :我喜欢下雨。下雨之后一切都被冲洗得很干净。生 :我不喜欢下雨。今天早上我在操场上踢球 ,结果一不小心滑倒了 ,我的衣服上都沾上了泥巴。生 :一下雨 ,我就觉得一切都变得灰灰的。师 :看来大家对雨有着不同的看法 ,今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场奇妙的雨———山雨。也许 ,你对雨会多一份新的感受。[点评 :生活中每一个学生都看见过雨 ,从他们身边熟悉的事物来导入新课的学习 ,从他们自身对雨的…  相似文献   

15.
失去和收获     
当我们实现了梦想后,我们才会惊奇:其实,梦想离我们是那么近,或许它就在我们身旁,甚至让我们觉得自己的未来和相关的一切都只需一伸手就能够实现。就像失去和收获的关系一样,当我们得到属于我们的荣誉时,才发现失去本来就是收获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唐文生  崔涛 《小学生》2006,(4):I0002-I0002
我们读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作品《七颗钻石》,一定惊奇于那个水罐,它一会儿变成银的,一会儿变成金的,最后,甚至从里面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升到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也许这时候,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这是遥望星空做了一次幻想,他的想象力也实在太丰富了。  相似文献   

17.
东方弧 《初中生》2012,(16):12-13
正悦读之前:常见人提到"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话,表达不屑、不在乎的意思,更多的则有无可奈何之感。"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是全国人民都知道的口头禅。此语最著名的一次运用是1971年9月13日,周总理向毛主席报告说林彪跑了,毛主席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  相似文献   

18.
也许是通过电视、图书接触到的“解放军”形象越来越多,也许是每天在去托儿所的路上总能看到一队解放军战士在练擒拿格斗,反正随着儿子小宇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积累,他对“解放军”的兴趣与日俱增,对“解放军”的感情和认识也一步步在不断加深。还在孩子一岁多时,他就会完整地念“解放军,穿军装,帽上的红星闪闪亮,不怕风,不怕雨,保卫祖国紧握枪”的儿歌了。那时,他还不太理解儿歌的内容,可到了两岁多、三岁时,情况就不一样了。一天下午接小宇时,乌云压顶,小宇还想在托儿所玩运动器具。我催他:“快点,再不走要下雨了。”谁知小宇头一歪,理直气壮地回答我:“我不怕,解放军怎么能怕下雨呢?!”我感到很惊奇,说:“你怎么知道解放军不怕雨的?”“儿歌里不是这样讲的吗?你忘  相似文献   

19.
天,为什么会下雨?因为,大地渴了。听听,多好的美词!简直就是美妙的童话了。还有呢!让我们将目光遥望古典,去亲近古典的雨,去采撷古典诗海的雨趣。古典诗海里,多雨。古代诗人对雨似乎有一种特别钟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语文教学,越来越成为一种痛苦,尤其是诗歌教学。在诗的世界里,在飞舞的诗符和旋律中,是甘愿去作一次诗的旅行,做一个美的聆听者,还是拿出放大镜和手术刀,去作一次诗的剖析,做一个美的肢解者呢?这是一种两难的选择。感性解读,它自然酣畅,能恣意纵情在诗中,与诗融为一体,快乐着诗的快乐,忧伤着诗的忧伤,但它也失去了解读者的意志和评判力;理性解读,它严谨缜密,在形象中抽象,探寻到了本质,却流失了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