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伟 《出版经济》2000,(1):34-35
出版集团公司是一种符合产业结构调整和规模经济效益的企业组织形式,出版集团公司作为企业群体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来自于企业集团本身的功能效应,在众多跨国图书公司准备“抢滩”中国图书市场的时候,人们为有效阻止外国公司瓜分中国图书市场,对出版集团公司寄予厚望。出版集团公司要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应、组合经济效应、协同合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少儿出版态势常被人以“多元化”这个词来形容,其实“多元化”在某种程度上表明少儿出版还没有找到自己真正的方向。比如前二三年几乎所有的少儿出版社都在跟风炒作,看见“哈利·波特”来了,大家一窝蜂地去做魔幻,去引进外国的所谓魔幻、奇幻文学。很少有出版社愿意认真研究少儿图书市场和少儿的文学创作,也很少去深入地探讨少儿出版与少儿教育的内在关系。从2005年上市的少儿图书和2006年1月北京图书订货会上推出的少儿图书来看,少儿出版开始出现令人欣喜的新动向。一、少儿阅读新主流。2006年一个亮点就是一些少儿出版社开始从过去…  相似文献   

3.
一、出版兴农的难点出版工作为农村服务,“意义重大”、“潜力很大”,这恐怕不难达成共识。但为农村服务“难度很大”,则还需要认真研究,寻找对策,真正解决问题。为农村服务“难度很大”,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问题上:1农村图书市场建设问题仅江西而言,一方面,是...  相似文献   

4.
科普图书一直是科技图书出版中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的强势板块之一。近年来,国内的科普图书市场异常火热,你方唱罢我登场,但大多数都急功近利,真正能耐心做好可长销不衰的经典图书不多,尤其是原创这一块相对低迷,大部分出版社都热衷于引进版,将引进版科普书视为主要的“双效  相似文献   

5.
1999年9月下旬 ,笔者借参加第十届全国书市的机会 ,对当前我国出版物特别是图书市场作了一些调查和分析。现谈些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以求教于出版界广大同仁。当前我国出版行业及图书市场呈现以下几个特征和发展趋势 :一、图书结构的系列化图书结构既可以是宏观的 ,用来指整个图书市场的构成及其特征 ,也可以是微观的 ,具体地指某一种或某一类图书的构成特征。本文是在后一种意义上使用这一概念的。图书结构的系列化是指 ,当前在图书市场上具有较大竞争力和突出影响的 ,往往不是单本的“小型”书 ,而是“全集”“丛书”“系列”“文集”…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 2008年随着多部本土“职场小说”的热卖,引发大批“职场小说”跟风出版,国内图书市场掀起一股“职场小说”的热潮。2009年伊始,欧美“职场小说之王”、作品有“行业入门百科全书”之称的著名作家阿瑟’黑利作品时隔二十年重返中国,由译林出版社正式引进版权出版。  相似文献   

7.
书业竞争愈演愈烈,促使出版社将其工作重心从“以产品为核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围绕客户做文章已经成为出版社最重要的营销手段。国民经济的增长推动了行业增长,为专业图书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前景,于是众多的出版社开始涉足专业出版领域,希望在专业图书市场占有一席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编辑的中心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图书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出版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求得发展,必须真正认识图书市场的竞争是出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归根结底是出版社编辑队伍素质的竞争,因而必须真正认识充分发挥编辑的作用是出版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的必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9.
新工种:图书出版经纪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纪行业,是指为促成他人交易而进行居间、信息服务以及委托代理等活动的行业,经纪人是实施经纪行为的主体。图书出版经纪人是图书著作者与出版者之间、为图书著作者出版图书提供中介服务的中间人,图书出版经纪人是图书市场营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图书出版经纪人的角色与任务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版纪经人是图书市场中的“润滑剂”和“催化剂”,一方面他们沟通国内出版市场以及发行市场,其对图书出版操作的熟练和对市场的灵敏感能最大限度地整合图书资源,  相似文献   

10.
今年,随着管理部门对伪书的治理,整个经管类图书市场出现少有的萎靡。许多出版人士都在思考:才繁荣了几年的经管类图书出版市场到底是怎么了?今后将朝什么方向发展?读者到底需要什么?伪书只是导火索伪书,一是指借用原著书名,但作者是假的,书的内容也与原著无关,是由造假者杜撰的;二是书名和作者都是假的,内容当然就更是造假者杜撰的。在图书市场上,到底有多少种伪书,恐怕没有确切的统计数字。许多人有这样的感觉,走到书店里,看到许多管理类图书,封面上注明“美国500强企业员工必读”、“最伟大的——”等字样吸引读者,作者从名字上来看基本…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加入WTO步伐的加快 ,全国各行各业都正在为迎接来自国际的竞争和随之而带来的种种发展机遇进行着积极的准备。在这种新形势下 ,出版队伍的外语应用水平的提高显得尤为紧迫。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阐述外语对于出版行业的重要性。是图书市场向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图书市场的国际化趋势是我国出版、发行行业所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 ,这一点已从今天大量外版书 (包括国外原版图书和引进版图书 )的涌入 ,以及大量国外资本正在向国内与出版息息相关的文化、传媒行业的注入 ,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应当承认 ,国内绝大多数出版社的管理水平和人才水…  相似文献   

12.
提出美术出版要走“大美术”的道路并非始于今日,有些出版社在选题上已有所开拓并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总的来说,人们似尚未在认识上予以高度重视,成为一种群体意识,因此出版物的面貌不新,与当前图书市场需求有不小的距  相似文献   

13.
山西人民出版社杨文时下图书市场上不乏见到引进版图书的面孔,引进版图书已成为图书市场的一大卖点。有关资料显示,近5年来中国版权贸易在引进图书方面以年均17%的高速在增长。2001年全国引进版图书达8250项,就数量而言,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版权买主之一,据开卷图书市场研究所的数字统计:1999年我国引进版图书占图书零售市场的比例是12.89%,2002年达到15.24%,也就是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每实现7元钱的收入,就有1元钱是引进版图书创造的。2002年,引进版图书对中国图书市场的增长贡献率是21.40%。版权贸易的活跃,引进版图书的大行其道,有其深刻的背景和原因:1.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一种表现在人类发展史上,凡是文化发达、经济繁荣的时候,都是对外交流频繁的时候。中国历史上三次大的中外文化大融合,即东汉印度佛学传入,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十月革命后马列主义传播,莫不如是。在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每一次碰撞融合之中,双方的文化都得到了大的飞跃和发展。国家出版总署把“走出去”列为中国出版业的战略之一,出版工作应强调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积极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一方面要反对固守旧说,抱残守缺;另一方面也要...  相似文献   

14.
现在引进版图书似乎存在一种怪圈。一方面,不少出版人抱怨引进版图书市场不景气,引进版权的争夺战太激烈,想赚钱很难。可是另一方面,翻译出版物的品种,近几年仍在继续膨胀。1978—1990年,我国共出版翻译书2.85万种,年均2192种;到了1995—2003年,翻译书总数为9.44万种,年均增为1.0489万种。近几年,基本上维持在年引进大约1万种的水平。2006年,全国出版图书总计23万种,其中新版书13万种。这说明,每年出版的翻译书种数,要占到全年新书总品种的8%,在门类那么多的图书市场上,这是个不小的规模。探究销售萎缩与品种膨胀并存这种怪圈的由来,有必要考察一下当前引进版图书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从2016年开始,出版行业进入“社群电商”新时代.社群电商是传统电商和移动电商的一个深化延伸,给出版行业带来无限拓展可能.面临新的环境,中小型出版企业似乎在之前的夹缝中看到了一丝希望,但同时也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如何利用市场机会,制定新形势下的企业发展策略,是各出版商尤其是中小型出版企业需要探讨与研究的命题.  相似文献   

16.
拓展农村图书市场是一个重大、迫切的课题。多年来.上级主管部门一直将开拓农村图书市场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取得了成效:但是由于出版行业受其自身发展规律的制约,“出书难,买书难,卖书难”现象仍然存在,反映在拓展农村图书市场方面仍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同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日前,美国学者出版社(Scholastic)的另一颗重磅“炸弹”“可怕的科学”扔进了中国图书市场,这套系列丛书“可怕的科学”由北京出版社集团旗下的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引进出版,这套系列丛书是学者社的“金蛋”,北少社将如何将“金蛋”孵化出“金鸡”,记者采访了北少社总编辑刘子君。  相似文献   

18.
关于图书版权引进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入世”意味着中国出版将同世界出版接轨。在这种形势下,图书版权引进对出版业的发展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无论对出版产业结构的优化、新的市场机制培育、出版理念更新,还是对出版实力的发展壮大等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目前,国内版权引进工作已开展多年,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从世界出版大环境和大趋势来看,与形势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首先是版权意识不够强,有的出版单位仅仅把引进版权作为获取部分经济效益的一种方式,而看不到它的深层次上的战略意义;二是组织管理上不完善,全国尚未建立有效的行业规范,缺乏专…  相似文献   

19.
据《科学时报》报道,“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上海三联文库”等汇集了国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些优秀成果,但在引进出版国外人文社会科学著作方面远未形成规模。对此,中国社科院徐友渔研究员说,造成这种反差的原因,一是真正的百家争鸣、自由探索的学术空间尚未形成;二是学术界自身的整体研究水平与国际发展状况有较大差距;三是国外著作的引进对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和思想文化的重建与未来发展功不可没,但是出版界在走向产业化的过程中存在一种急功近利的倾向,为了抢占图书市场而互相模仿,不是基于对所引进的图书内在价值的判断,有时“把一些支流的、暂时喧嚣得厉害的学说当成最有价值的东西引入中国”,很多商业炒作的成分。  相似文献   

20.
“图书市场”是出版经济范畴的重要概念。无论是在理论探讨过程中还是在实际操作层面上,人们已经习惯于运用“图书市场”的概念。然而,究竟什么是图书市场,图书市场有什么经济含义呢?本文就此问题进行简单的理论分析,以便大家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