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荀子的《劝学篇》是一篇很美的章,细细体会这篇章中的一些话,就会让我们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相似文献   

2.
张之洞撰写《劝学篇》目的在于在新旧斗争之间寻求出第三条路,拯救当时的中国。《劝学篇》一经刊印,当时不同学派的评价褒贬不一。但百年后的今天,有必要站在历史的角度,用辩证的观点审视这部作品中所蕴含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3.
《荀子·劝学篇》中有“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一句,意思是说木头直处合乎墨绳的规格,把它弄弯做成车轮,它会圆得像圆规划出来的一样。这句话中,对于“輮”的解释,不同版本的书籍有不同的解释,笔者总结,大致分以下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4.
有一种力量叫倔强,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勇往直前,相信自己的努力,能为世界带来改变,即便是一棵努力生长的树,也能为世界带来美好。  相似文献   

5.
戊戌维新运动间,张之洞写了《幼学篇》内外篇,主观意愿为维护巩固封建统治,但外篇关于教育救国,兴学育才,以教育促经济发展思想,是一幅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蓝图,为维新一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客观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朱昌元:语文教学个性问题一直盘绕在我的脑子里。所谓教学个性,简单地说,就是教学有自身的面目,有自身的特色,有不同于他人的地方,它是教师个人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具有个人特色的东西,是教师个人气质、性格、兴趣、阅历、学养等在教学活动中的综合反映和表现。在不同的场合,我曾经开过《鸿门宴》《虞美人》《内蒙访古》《像山那样思考》等研讨课,在教学实践中,我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课堂,  相似文献   

7.
荀子、张之洞和福泽谕吉,不仅是中外教育史上的三大名家,而且是中外思想史上的三大名家。他们三人都留下了一部赫赫有名的《劝学篇》,并且都可视为他们各自的代表作。这类著作就是我反复提倡一定要阅读的经典。读这种书,可以益人智德,能从根本上使人进步,并从而促成社会的发展,所以我劝青年人不妨一读。  相似文献   

8.
19世纪后期 ,中国和日本都面临看如何走向近代化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 ,日本出现了福泽谕吉的《劝学篇》 ,中国出现了张之洞的《劝学篇》。前者鼓吹独立自由 ,着日本启蒙之先鞭 ;后者站在封建卫士道的立场 ,为满清王朝服务 ,但受西学的影响 ,鼓吹“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相似文献   

9.
挑战极限     
人从幼年使热衷于各种游戏,却很可能不明白游戏的终极意义在于挑战极限。 记忆中最早的游戏是捉迷藏。隐匿者想方设法藏得更隐秘,而寻找者则努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隐匿者找出来,两者都是在向各自目标的极限努力。弹球的游戏,是不断地向更高的准确性进军;扑克牌可以组合成无数的打法.它寻求的是一种永远胜利的极限;象棋、跳棋、军棋,对某一个对手的绝对的胜负似乎必然获得.但由于每一个人都是潜在的对手,所以仍然注定只有更好.而永远不会有最好。  相似文献   

10.
努力·成功     
成功的道路是用努力铺就的,凡是与努力不沾边的事情,一都可能与成功背道而驰。追求成功的过程是艰难的,需要确立目标,需要树立信心,还需要意志支撑。追求成功的过程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人生奋斗的征途中,失败常常与人作伴,但强者总是不言失败,而且“屡败屡战”。最终取得成功。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成功却永远需要付出努力。回顾古今,有哪位伟人是不经过努力就能获得成功的呢?  相似文献   

11.
《金色笔记》是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菜辛最著名的一部小说。这部作品最吸引读者的地方在于小说的主人公安娜为了获取女性解放,做出了许许多多的努力。解读小说的另一名主要人物莫莉,同样为了女性的解放,付出了很多。她们从散乱到完整,从羁绊到自由的人生坎坷经历,展现了现代女性渴望追求个人理想,并愿意为实现个人理想而奋斗。小说家的女性主义思想在作品中两位主人公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作品对女性生存状况的关注,对女性自由思想的思考,给在现代生活中挣扎的女性提供了很多精神食粮,也为那些追求个人自由的女性指明了方向。让许许多多追求个人完整、个人自由的女性们反思。  相似文献   

12.
在亚洲教育思想史上,先后出现过三部《劝学篇》。这三部不同年代的巨著,都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荀子在他的《劝学篇》中,强调后天学习非常重要。越数千年,近代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政治家张之洞对国家的前途命运思考颇深,他在自己的《劝学篇》中表述"中体西用"的思想。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无独有偶,也发表了同名论著,对日本当时的教育乃至整个日本社会的变革,皆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3.
与爱有关     
《班主任之友》2005,(10):54-55
(一)经过这些年来的努力拼搏,我虽算不上这座城市里先富起来的群体,但身为人父的我,该有的也都有了,就没有多少所谓的追求了;唯的一愿望就是将在乡下为我劳累了大半辈子的母亲接到身边,好好地尽一尽做儿子的孝心。这个愿望终于在今年春天实现了,然而,在乡下爱说爱笑的母亲进城之后就变了个人——整天像尊泥菩萨一般坐着,没有表情,没有  相似文献   

14.
贿赂是国家的伴生物,在《左传》中也有相关记载。本文着重分析《左传》中的贿赂所涉及的受贿者、行贿目的、以及贿赂的危害等。《左传》中的受贿者大致可分为国家与个人两类;诸侯国之间行贿多是为了避免战争或追讨叛乱之人,个人行贿一般是为了一己私利。贿赂的危害性是非常严重的,可喜的是已经有不少有识之士认识到了这一点,并用实际言行来反对贿赂。  相似文献   

15.
劝学篇     
荀子 《基础教育论坛》2013,(Z2):141-144
<正>《劝学篇》是荀子的名作。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否认有"生而知之"的"天才",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提出了要顺应自然规律,"善假于物"的学习方法,揭示了学习的内部规律是知识的积累,并指出只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坚持不懈、专心致志地进行学习,就能取得成效。这些观点,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6.
清末的教育体制改革是中国历史教育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此过程中,张之洞充当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劝学篇》和“癸卯学制”集中体现了他“中体西用”的历史教育思想。他认为历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忠君爱国的思想;历史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史为体,世界史为用”;并就历史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要求等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并推行于实践。张之洞的历史教育思想对当今我国的历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秧歌》长久以来被认为是"反共小说"而被大陆研究者所忽略,而其在后期创作中寻找个人与现实的契合点,努力回归创作个性则是一个全新的视角,在此分析的基础上,试图做出比较客观的解读。  相似文献   

18.
迷信是一种对事物错误的认识思维方式,迷信不要求怀疑精神和实证精神.《长明灯》中民众的迷信心态显现出了国人灵魂中的瘤疾,医治这一灵魂瘤疾是鲁迅毕生的努力目标,也应是今天学校教育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哭笑的理由     
<正>有一次,一位教授来给大家做演讲,他给大家讲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大家听完后,有的捧腹大笑,有的低声微笑,有的满脸笑意,总之大家都非常开心。15分钟后,这位教授又绘声绘色地把这个故事讲了一遍。这次只有几个人哈哈大笑,还有几个人淡淡地露出了一点儿笑容,但大多数人都是面面相觑,面带疑惑。还有人甚至皱起了眉头,大概是认为教授兴奋过度,忘记  相似文献   

20.
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学习精神 ,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课的教学实践中 ,笔者努力尝试以研究性学习方式确定学习目标 ,完成学习目标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教学思想与教学设计《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全日制普通高中试验修订本(必修)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中的一首词。第三单元的教学总目标有三点 :一是启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并强化他们的审美意识 ;二是把品味诗词意境的过程变为审美方法训练的过程 ;三是使学生养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