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态环境史作为一个全新的史学领域,具有典型的跨学科性质,而秦汉时期的生态环境史料,在新史学视野下,一切包含历史信息的东西,包括物质与非物质的,有文字无文字的,都可以当作史料。秦汉生态环境史研究应走出文本资料,尤其是正史的藩篱,关注考古出土资料,注重非文字非文本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戴庞海 《档案》2012,(1):31-33
简牍档案内容丰富,是秦汉时期最重要的文字记录形式。文章在分析秦汉简牍出土概况及简牍档案内容的基础上,从史料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三个方面探究简牍档案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我国图书馆史研究一直受到史料不足的困扰,并同时存在历史建构过程中重视“文本”诠释从而忽视人的作用、史料内容缺乏合理考证、实证研究相对不足等问题,应该从根本上营造史学研究氛围,同时加大口述历史研究力度.  相似文献   

4.
口述史是以搜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或由此形成的一种历史研究方法学科分支。口述史资料是对各种文献资料的必要补充。常常会出现“纵使有千言万语的文字记录,也抵不上简短的一刻钟录音,短短的一小段录像。”的实际效果。近年来,青岛市崂山区档案局馆在开发、利用档案资源的过程中,发现了口述资料的重要价值,积极开展了口述史调查、研究工作,建立了口述史资料的专门档案。  相似文献   

5.
口述史料是口述史学科在文献采集过程中获得的历史研究资料。近年来,国内多家图书馆开展了口述历史项目,积累了题材丰富、载体多元、体量庞大的口述史料,为图书馆特色文献资源的建设拓宽了渠道。论文以广州图书馆建馆四十周年口述历史项目作为案例,探讨图书馆对于口述史料以文字及影像为载体进行多层次传播的使用方式和重要意义,并尝试从大众传播视角对图书馆口述史料的采集和使用策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书评史的史料范围是很宽泛的:各类书评、书评家、书评团体及出版物、书评研究文字等,对于书评史研究都是珍贵的资料。现简要介绍中国近代两种书评刊物: 1.《书报介绍》《清华周刊》是北京清华学堂自1914年3月起编印的刊物。《书报介绍》是它的“副刊之二”。该刊第18期《致读者》谓:“近十年  相似文献   

7.
武术档案是研究中国武术发展历史的第一手资料,这些资料就构成了中国武术史的最基础的史料来源.武术档案不仅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在有关武术的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历史文献的简单集合,更具有相当的史料功能.  相似文献   

8.
中国出版史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调查大量资料基础上,对2006-2010年中国出版史研究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重点概述出版史料、出版通史、断代出版史、出版专题史、革命出版史、地区出版史六个方面的成绩与进展:并就进一步加强出版学和出版史的基本理论研究,加强出版史料的搜集、整理和刊行,加强政府对出版史研究的扶持,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李涛 《兰台世界》2013,(29):16-17
在中国科技史研究中,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忽略口述史料的价值和意义。它在科技史研究中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可在其传播科技思想和弥补文字、实物科技史料之不足两方面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10.
《史记》中有大量的宫殿建筑史料,主要集中于《本纪》、《列传》、《世家》等体例中。这些宫殿建筑史料不仅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而且体现了秦汉"侈靡"与"非壮丽无以重威"的宫殿建筑设计思想。同时,这些宫殿建筑史料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它往往是历史事件发生的特定背景,是展现历史人物性格特征的重要舞台。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石刻档案的类型和价值曹馀濂石刻,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是国家的瑰宝。石刻取材于地面石方,镌刻文字图像,记功述事,晓喻昭示各方,是档案中的一个种类。石刻记事始于秦汉,至明清已极为盛行,大量的石刻文字,为我国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历史史料,弥补了我...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宋原放在上海创办<出版史料>,我清教他的刊物为何称"史料",不称"研究"?他说:"史料搞不清楚,怎么搞出版史?中国出版史如何,一切要等搞清资料以后再说,要凭资料说话."我相信宋原放的话是对的.出版史是一门新兴学科,必须从史料人手才行,否则欲速则不达.不过,搜集史料要钻故纸堆,要坐冷板凳,远水不解近渴,这件事常常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简单.  相似文献   

13.
口述史成果是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对于口述史的研究,可以透过受访者的回忆,了解其个人经历和社会历史事件,重建过去的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传承人口述史,是当前非遗保护研究极为关键的问题。它是传承人个人生活史、技艺史的自我剖析和表达,也是社会记忆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拟从“非遗”传承人口述史的文本出发,将视角集中在“非遗”传承人口述史的文化意义方面,探讨他们的“个人记忆”如何阐释社会“文化记忆”的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问津院志>不仅是研究地方书院发展,古代书院史、教育史的重要资料,也是研究地方社会史的宝贵史料.  相似文献   

15.
本刊新增"观史"栏目,旨在以新视角梳理老档案,用新观念解读旧历史,文字风格夹叙夹议,对历史人物、事件或现象加以评论。欢迎赐稿,优稿优酬。要求史料真实可信,评论言之有据,且有切入史料的独特观点和解析问题的开阔思维,凸显思辨色彩,字数以两千至四千字为宜。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少数民族档案史既是中国档案事业史的分支,又是中国少数民族史学的部门史.但迄今为止,对这门边缘学科的创建问题尚未引起档案界学人的关注,属于一项填补空白的课题.这项课题难点虽多,但意义重大,亟待开展研究.一、中国少数民族档案史研究亟待开展中国少数民族档案史是一个边缘学科,它既是中国档案史的分支学科,又是中国少数民族史学的部门史,同时又和民族学、人类学、宗教学、史料学、文献学、古籍学、文物学、考古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具有明显的跨学科性质,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档案史,要充分利用中国民族史、民族史料学、边疆考古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深入挖掘古代各民族的档案史料、出土文物,以补充中国少数民族档案史文献资料的不足,并提供实物见证.中国少数民族档案史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关键问题是如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少数民族档案史的整体构架、研究范围、研究视角、研究资料及发展脉络等,进行较为宏观的整合和描述,梳理历史史实,分析历史现象,阐述历史特点,总结历史规律,而系统地收集整理有关少数民族档案史的资料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新修地方志中的史料取舍原则进行了探讨分析,认为对那些能够体现地情特色并有个性的地史资料,应详尽载于地史文献中,以增强地方志"存史"功能.  相似文献   

18.
从文化思想史的角度研究中国近现代出版史,成了近年出版史研究领域一种可贵的探索.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尽管出版史研究坠入了一个相对的低落期,但以现代文学研究为主的其他学科在跨学科研究的推动下向出版史领域多有介入,众多的学院派学者开始超越传统的以文本分析为主的界阈,而对文学所赖以存在的大学、出版社等制度性空间表现出极大的关注.这种从文学史、学术史、思想史的角度切入的做法,落脚点多在于揭示、凸显近现代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价值取向等,由此而取得的可喜进展,使得出版史研究大大超越此前多满足于史料整理与罗列这一层面,而获致一种前所未有的理论视野与学科品格.但毋可讳言的是,因为这些以学院派为主的研究者对出版行业的相对隔膜,谈出版文化往往偏重于阐释推演,难免失于史实空疏与不确.与此相比,一些出版中人尤其是老出版家因为长年注重史料爬梳,且有亲身的出版经历,对史料运用慎审,结论精当,一旦从出版文化的角度观照史料,往往豁然开朗,别开生面.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说史料》一文中指出":史料者何?过去人类思想行事所留之痕迹,有证据传留至今者也。"而往事得以流传后世,主要通过三种途径:文字记录的传播、实物的遗存、口耳相传。由此,这三方面的史料分别被称为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口述史料,就是"通过有计划地访问历史事件的当事人或知情人,录下他们的谈话从而获得的某一特定问题的口述凭证,也称口碑资料"[1]。司马迁在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宋原放在上海创办《出版史料》,我请教他的刊物为何称"史料",不称"研究"?他说:"史料搞不清楚,怎么搞出版史?中国出版史如何,一切要等搞清资料以后再说,要凭资料说话。"我相信宋原放的话是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