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错误成资源     
“圆的认识”,是我多次成功执教的公开课。这次赴浙江学习期满,即将返校,我再次就此内容上了一堂汇报课。在教学“画圆”这一环节时,我如往常一样,先让学生用圆规在练习纸上尝试画一个圆。巡视中,我发现有好几位同学还不知道画圆的方法:有的圆起始点和终点不在同一位置,有的把圆画成鸡蛋状,有的将弧线画得时隐时现、时细时粗……这可太出乎意料了。哦,原来上课之前,我都会让学生在家试着用圆规练习画几个圆,因此,几次上这堂课都没有出现过类似情况。这次因疏忽,我忘记了先让学生练习,所以出现了如此的“不测”。怎么办?我是装作没看见,  相似文献   

2.
狼毛和兔毫     
国画是我国的国粹,讲究笔墨纸砚。我要教孩子们学国画了,第一堂课从认识笔开始。我们画国画是用毛笔画的,常用的毛笔一般有三种:羊毫、狼毫、紫毫。如果我只是平铺直叙地告诉孩子们,他们一定会觉得枯燥乏味的,印象也不会深刻,效果就没有了。怎么样让孩子们既能在课上玩得高兴,又能对国画有个正确、初步的认识呢?我开始思索……我从工具箱里取出一支毛笔,问:“猜一猜,这是用什么毛做的?”不见孩子们举起手来,明显他们不清楚。我说:“是用羊毛做的,我们称这种毛笔为‘羊毫’笔。”然后指导学生看笔杆的尾部,上面清楚地刻着“…  相似文献   

3.
教材只是传达学习信息的一个载体和范本,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认识实际灵活使用教材——教师可以进行课程的再选择、设计,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下面是我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时带领学生“玩”出的一些做法和实践感想。  相似文献   

4.
夏冬虎 《江苏教育》2007,(14):69-69
“秒的认识”这堂课,我放在两个场地进行。前半课时,我让学生在教室里面认识时间单位“秒”及“秒”与“分”的关系:后半课时,在操场与体育老师共同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时间单位“秒”。以下是后半课时的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5.
“‘好玩’的语课”这一说法的题中之意,应为语课堂充满了活气、充满了情趣,玩中有学,学中有玩,学与玩融为一体,每堂课都像一出戏似的。如此境界的课堂当然有必要好好“打造”,况且“打造”的前提条件也是很充分的。其一,想玩、爱玩是青春年少学子的天性,虽然随着他们年龄的增大,这一天性逐渐减弱,但作为学生这一群体仍然非常突出,  相似文献   

6.
郑珺 《四川教育》2003,(6):25-25
“秒的认识”这堂课在两个场地进行。前半时,我让学生在教室里面认识时间单位。秒”、“秒”与“分”的关系;后半时,在操场上和体育老师一道共同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时间单位“秒”。下面是后半时的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7.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他们而言"认识周长"是一堂比较抽象的课。如何把这堂课上得既生动活泼,又能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中领会"深奥"的数学知识,教学中我设计了"指一指""玩一玩""说一说"等充满童趣的活动。  相似文献   

8.
在数学学习中,变“学”数学为“做”数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做一做,拼一拼,画一画,做游戏,玩一玩,把抽象的问题转化为直观的认识,课堂上既生动活泼,又能增长知识,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上好一堂课,教师的“激情”是必不可少的。一、“激情”可以带动学生,感染学生,师生同心有激情的老师,一上课自然地就把这种情绪带给了学生,从而使这堂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在大家的印象中,激情好像只属于刚毕业的年轻人,其实仔细观察一下,只要是一个受人尊敬的教师,他的每堂课必然是充满着激情的。我就认识这样一个老师,几十年如一日,战斗在教学第一线,也曾听过他几节课,看到他时而引吭高歌,时而妙语连珠,  相似文献   

10.
王红梅 《今日教育》2007,(1S):37-38
“1节手指是1厘米”.“1根手指头是1厘米”.“老师.尺子歪了”.“铅笔的长在2厘米和3厘米之间,是多少呢?”“怎么画?”……这是在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一节随堂课上.学生不经意发出的声音。它是学生个体真实体验的表露。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是活的课程资源。遗憾的是我们这位年轻教师没有利用这些资源.继续沿着原来的教学设计一步一步地向前走……这一情境不时在我脑海中闪现.引发我不得不去思考一个问题:面对学生不经意发出的声音。教师应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1.
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并非一无是处,评比课可以锻炼我们,让我们更好更快地成长。多媒体的运用也并非不好,只不过让我觉得评比课与平时的教学有点脱节,评比课不要成为公开的作秀课,评比课应变得简单、有效、真实。北师大版三年级的“分一分”(也就是“分数的初步认识”)。这堂课我以玩折纸为主线,让学生在玩中学。大致流程是:玩折纸——认识分数——研究分数——再玩折纸表示分数。教学目标:1.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2.学会读、写分数,并会用折纸、涂色等方法表示简单的…  相似文献   

12.
一、、讲究“玩”的艺术爱“玩”是儿童的天性,但在作文中如何“玩”?这就要讲究“玩”的艺术。让学生玩得有趣、有序、实在。在“玩”中体会到作文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主动作文的兴趣。“玩”的方式许许多多,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形式:1亲身...  相似文献   

13.
认识张齐华老师,首先是从2003年听他的《圆的认识》开始,这一堂课用他的话说非常“华彩”,有些“另类”。尽管课堂教学中所呈现出的数学文化对于学生来说有些厚重,尽管学生对圆的概念的理解不够到位,但是对于我们这些听课的数学老师仍是有一种无比的震撼力,每个人都没想到枯燥无味、抽象严谨的数学课竟能如此的“美”。我想给评委专家的也会是这种感觉,要不然这堂课不会被评为2003年江苏省小学数学青年教师赛课一等奖第一名。但对于这堂课,我们这些工作在第一线的老师只能“可远观而不能亵玩焉”,说白了就是中看不中学.  相似文献   

14.
高一学生中大多数将来是要读理科的,所以有可能这是他们人生中最后一次接受正规历史教育的机会。如何展示历史学科的独特魅力,让高一学生多闻闻“历史味”,发挥历史学科在其成长及人生中的作用,高一历史教师责任重大。基于这一认识,在学生军训期间,我就开始了我的高一第一堂课的学法指导思考。这里展示的是我这堂课的片段与简短自评,希望得到同行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心理因素。如果教师能点燃学生心中的兴趣之火,就能促使他们主动学习,从而让智力得以开发,能力得到培养,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课初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知兴趣。一堂课开始时,不少学生虽进了课堂,但心里还想着课间玩的游戏,精神亢奋。教师应使学生很快安定情绪,进入学习状态。例如:教学“时、分的认识”这节课时,教师可取出十分漂亮的时间爷爷,故弄玄虚地问:“同学们,这是谁呀?”这时学生脸上一下子露出喜悦、自信的神情,异口同声地回答:“认识!他是……”这样既引起学生兴奋中…  相似文献   

16.
一、精彩的引入,使学生从身边事悟出道理 本节课意在使学生明确:从不同方向看同一物体,结果会不同。从中领悟:评价一件事情、一个人需要全面、客观,不能像“盲人摸象”那样理解(即片面地看)。 这堂课引入时设计了三个生活体验: 1.与学生一起玩“捉迷藏”。 首先问大家:“小时候一定玩过捉迷藏吧?”“玩过,现在还玩呢!”学生答得特别有趣。“那么,咱们一起玩捉迷藏,好吗?”于是,我和学生开始做游戏,还有一名学生做裁判。  相似文献   

17.
孟兆山 《山东教育》2004,(34):48-48
我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自己制作了一个活动角,并带到课堂上玩一玩,然后组内交流,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兴高采烈地“玩”起来,不一会儿,个个争先恐后地要求发言:  相似文献   

18.
最近,我们听了南(?)师范第二附属小学一年级的一堂泥工课,题为《有趣的小动物》。这堂课很生动,它将我们带入一个美的境地。开始,老师引导儿童们欣赏著名画家韩美林的动物画。老师出示了一张《悄悄话》,问道:“小朋友,你瞧这是什么?它们在干什么?”“是两只猴子。”“是小猴在跟妈妈讲悄悄话呢!”学生们争着举手回答。“你知道小猴在跟妈妈讲些什么吗?”老师这一问,儿童们的小脑筋动得可带劲儿啦:“小猴子跟妈妈说,妈妈,我今天做了一件好事……你可别告诉人家。”“妈妈,让我跟小伙伴们去玩好吗?我不淘气了。”“……”老师接着孩子们的话说:“我也听见它们的悄悄话了,小猴子对妈妈  相似文献   

19.
去年四月份,我校与香港万基小学进行了一次课堂教学学术交流活动。《神秘的小岛》是我在这次交流活动中上的一堂研究课。我意欲通过此堂课的教学,拓深对二期课改从“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的认识,也希望借助这堂课对传统阅读教学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20.
“1节手指是1厘米”,“1根手指头是1厘米”,“老师,尺子歪了”,“铅笔的长在2厘米和3厘米之间,是多少呢?”“怎么画?”……这是在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一节随堂课上,学生不经意发出的声音。它是学生个体真实体验的表露,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是活的课程资源。遗憾的是我们这位年轻教师没有利用这些资源,继续沿着原来的教学设计一步一步地向前走……这一情境不时在我脑海中闪现,引发我不得不去思考一个问题:面对学生不经意发出的声音,教师应该怎么办?一、倾听为什么要倾听?主动倾听的价值何在?李政涛先生在《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