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飞卿集,《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握兰集》三卷,《全筌集》十卷,《诗集》五卷,《汉南真稿》十卷。”观此,则其诗集仅五卷。明人曾益和、清人顾予咸即据宋传本对其诗作了注释校补,康熙间顾嗣立又重校刊行,勒为诗集七卷、别集一卷,又采诸英华等为集外诗一卷,合为九卷。《全唐诗》编温集亦为九卷,收诗335首,与顾氏校注本卷帙次序合,可是其中有14首与盛、中、晚唐十一家重出互见,某些篇章在宋代已经歧异,前人虽间有辨误,但多存有疑问,今以《全唐诗》中之重出篇章,兼考唐诗诸总集及历代流传情况,求证以飞卿及诸家之行事,略作甄辨。  相似文献   

2.
《江上别流人》一诗,孙望先生所辑《全唐诗补逸》(中华书局版《全唐诗外编》第三编)卷五题作王维诗,并注曰:“见《永乐大典》卷三○○六。九真。人字(五函四十二册)。”按此诗又见于《全唐诗》卷一百五十九孟浩然集中,题下无注,故不属逸诗。然此诗作者究竟是王维还是孟浩然呢?  相似文献   

3.
李龏编<唐僧弘秀集>是现存的唯一一部宋人专选唐代僧诗的选本,许多不载于它书的唐代僧诗.赖此书得以保全,此书善本颇多.宋本十卷,现存宋陈宅书籍铺刊本一全本,一残本.元本不存.明清刊本多由名家校正,版本颇精.明嘉靖黄鲁曾刻本据一宋本刊刻;明万历沈春泽刻本现存两种,一种为陆贻典、邓邦述校元本,另一种先后经过孙潜夫、叶石君、黄丕烈校勘;明末汲古阁本是毛晋校刊本,傅增湘曾两次据宋本校此本;清初汲古阁本是毛康在毛晋校刊基础上再行校刊之本.  相似文献   

4.
通过查核南宋至明初诗歌总集、别集,细致甄辨,发现《全唐诗·殷尧藩集》虽录存了殷氏诗十余首,但也收入大量唐以后他人的作品,其中有元人虞集,明人史谨、吴伯宗诗二个首,另有出处不明但可断为伪作之诗,其与唐人诗重出互见者三首亦非殷作。《全唐诗》此集本于胡震亨《唐音丁签》,胡氏云此集乃一“宋刻木”,“庶几全璧”,实属无稽。该集乃明人伪造。  相似文献   

5.
二、无名氏诗误入作家诗集 前述诸例,殆属作家诗误入无名氏集,即在采辑无名氏诗时,因失于鉴别,往往误收作家诗入无名氏集中。反之,在采辑作家佚诗时,又往往出现误收无名氏诗的现象,即常常将无名氏诗误收进作家诗集内。此例亦不少见,尤以从《文苑英华》、《乐府诗集》以及其他类编诗的总集本或选集本中辑佚作家诗时,或有兼收后题缺名者为常见。 《全唐诗》卷七八七无名氏集三载《秋日悬清光》,又重见《全唐诗》卷一二七王维集中,题作《赋得秋日悬清光》。检《文苑英华》卷一八一“省试”卷载此诗,题下缺  相似文献   

6.
孙望《全唐诗补逸》卷十七无考类辑有舒信道诗一首,题为《甘蔗诗》,附有小注云:“舒信道,无考,诗一首。(全唐诗无舒信道诗)”。按,孙望原诗辑自《渊鉴类函·果部·甘蔗六》,补逸误作“甘蔗五”,书系清圣祖命张英等所纂,实不足为据。考宋·陈景沂《全芳备祖》后集卷四《果部·甘蔗·赋咏祖》,录有舒信道咏甘蔗诗,唯“还”作“仙”,“当垆”作“垆边”,“让”作“酝”,“祖”作“袒”,文字与孙先生辑诗稍异。同书前集卷一《花部·梅花·赋咏祖》有舒信道“短笛楼头三弄夜,前村雪里一枝春”句,胡应麟《诗薮》杂编卷五:“李定、舒亶,也知其为凶狡亡赖而不  相似文献   

7.
《全唐诗》卷三三四令狐楚诗一卷,诗五十九首,残句四,卷四七三李逢吉收诗八首,但这为数不多的诗中有重出诗,有伪诗,有误收诗,也有诗题舛误使人难以猜详的,今加考述,且为系年,以期有助于《全唐诗》之重新整理。  相似文献   

8.
何逊是梁代重要作家。他的朋友王僧孺曾集其文八卷,《隋书·经籍志四》载《何逊集》七卷①,后有残缺,至宋仅存五卷。今存《何水部集》各刻本卷帙不一,《四部备要》本不分卷。篇目各本大体相同,而文字差异较多.一九八○年中华书局出版新标校本《何逊集》,提供了较好的读本。何逊的文今存不多,诗尚有九十余首。其诗绘景言情,清新宛转,合乎声律,已酷似近体诗,宋洪迈编《万首唐人绝句》竟误选其诗十四首。何逊对唐诗影响较大,杜甫曾多处化用他的诗句入诗,并称许“能诗何水曹”。但  相似文献   

9.
唐无名氏诗,原散见于各类文献,如唐人、宋人的笔记、诗话以及唐人总集或选集本中,顾陶在宣宗大中十年(856)编辑的《唐诗类选》①已著录“不知名氏”诗,至五代(?)开始搜采汇辑,以“无名氏”立目载入所编《才调集》。(?)采辑唐无名氏诗经筛选,录出五十首,置《杂词》十三首於卷二末,另三十七首载入卷一○末,这就是唐无名氏诗第一家集本。到了南宋时期,又将此五十首并溢五首附于后,以《无名氏集》单行本刊印,清人江标景刊南宋书棚本《唐人五十家小集》把《无名氏集》编入第四十九家。宋人编纂的《文苑英华》、《乐府诗集》,因系类编,都未以“无名氏”立目,所收无名氏诗,均以题下缺名的方式载入,即“缺名”或“佚名”诗,散见于两书的各卷中。今据中  相似文献   

10.
本文补录《全唐诗》及其续补著作失收作者胡生并诗三首,刘采春诗一首,《南岳魏夫人传》中诗一首,补道士吴子诗二首并删正作者名条;考订《全唐诗续拾》卷五七所收作者贾松实为晚唐曹松;考订《全唐诗》及《全唐诗续拾》所收李山甫诗本事及题赠对象。  相似文献   

11.
新发现的唐诗叙录黄震云在阅读宋金人的著述《清异录》、《分门古今类事》、《滹南集》、《庄靖集》(均上海古籍出版社印行四库全书本)等书时,我们发现了一些《全唐诗》和《全唐诗外编》未能收录的唐诗,有些仅仅是残句,现在把它抄录出来。有的虽然二书已经收录,但文...  相似文献   

12.
李颀是唐代开元、天宝年间的重要诗人,宋、元时期,其诗集通行的是一卷本。但宋、元旧椠,仅见记载,今皆不传。明、清两代,一卷本、三卷本皆有刊刻。一卷本源自宋刻本,朱警刻本是最能反映李颀诗集原貌的本子。三卷本源自宋录本,自明正德刘成德三卷本,经过明无名氏铜活字本、黄氏浮玉山房本、统签本和清季稿本的不断补充,成就了《全唐诗》三卷本。  相似文献   

13.
在阅读宋金人著述《梦溪笔谈》、《分门古今类事》、《清异录》、《庄靖集》、《滹南集》等著作时,偶见唐五代人诗而前贤尚未及者,在逐句和《全唐诗》以及《外编》、《补编》、《续拾》等全部唐诗资料核对以后,共补辑唐五代佚诗凡19首131句,是近年来学界较大规模的唐诗辑佚工作。  相似文献   

14.
《全唐诗续补遗》校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八二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全唐诗外编》,其中收童养年先生辑录之《全唐诗续补遗》二十一卷,共得诗一千余首,摘句二百三十以上,词三十一首。这对唐诗研究和《全唐诗》的整理工作都是大有益处的,值得称赞。由于《全唐诗》卷帙浩繁,而辑补者又往往存贪多务得的念头,这就难免有补重之处。近将《全唐诗续补遗》与《全唐诗》略加勘比,发现录重者有百余条,遂将重录的条目分类排比,并作了若干条校记,无以名之,姑称为“校读”。辑录者有意重录的若干诗篇,则不在校读范围。  相似文献   

15.
汲古阁刊《宋名家词》本《竹山词》、明抄《百家词》本《竹山词》与黄丕烈校理本《竹山词》,为《竹山词》传本中最重要的三本.三本各有胜处,而由黄氏所校本得《竹山词》元本目录之全目及其卷中脱佚之篇,由汲古阁本得元人题记之全文,二本价值又在明抄《百家词》本之上.而《历代诗馀》、《词综》、《词谱》、《词律》所采蒋捷词与以上传本文字多相异,于《竹山词》校勘有重要参校价值.  相似文献   

16.
唐诗人卢贞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唐诗》卷四六三有卢贞,小传云:“卢贞,字子蒙。官河南尹。开成中,为大理卿,终福建观察使。诗二首。”所录二首诗为:《和白尚书赋永丰柳》、《和刘梦得岁夜怀友》。《全唐诗》所收二诗及卢贞事迹见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四九。《和白尚书赋永丰柳》一诗,《唐诗纪事》作《杨柳枝词》,《乐府诗集》卷八一作《杨柳枝》;白尚书即白居易,此诗又附见《白氏长庆集》卷三七。《唐诗纪事》载其事迹云:“  相似文献   

17.
司空图诗集现存较早版本是明人胡震亨《唐音统签》中的"《戊签》七十四”,辑录司空图诗365首,其中6首在《全唐诗》本中注明为"互见”诗.本文依据多种资料对这6首诗逐一考订其作者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18.
《敦煌唐人诗集残卷(P.2555)》新校张先堂敦煌藏经洞出土文书P.2555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唐人诗文作品抄卷。此卷抄录唐人诗190首、文2篇,除其中的16首诗、1篇文外,余者皆系不见载于《全唐诗》、《全唐文》的唐人佚诗、佚文,因而此卷实为我们提供...  相似文献   

19.
余区翻阅唐代载记,每每发现《登科记考》未载,岑仲勉《登科记考订补》及施子愉《登科记考补正》均未补的进<><>士与明经及第者,略述如次。张钦敬 《全唐诗》卷录存其《洛出书》首。网络版《全唐诗》()在其名下《校》 7801http://www.cgz.com.cn云:“《全唐文》卷四○一小传云:‘钦敬,开元时擢进士第。’”张何《全唐诗》卷录存其《织鸟》首。网络版《全唐诗》()《校》云:“《全唐文》 7821http://www.cgz.com.cn卷四五七小传云:‘何,大历中进士。’”郑昉 《全唐诗》卷录存其《人不易知》首。网络版《全唐诗》()《校》云…  相似文献   

20.
宋许景衡《横塘集》原有30卷,明中叶以后散佚。清乾隆间编《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辑出20卷,缺佚颇多,仅从《东瓯诗集》收入佚诗1首。《全宋诗》、《四库辑本别集拾遗》辑得一些佚作。今从《东瓯诗集》与《东瓯续集》辑得诗4首,从《四库全书》辑得文3篇,从《永嘉集·内编》辑得文1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