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邓小平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崇尚"法治"否定"人治"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思想的核心;正确处理法治建设中的三个关系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思想的主体;弘扬法治精神、提高公民法律素质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思想的灵魂.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法治思想是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略的思想源头,他提出的要以法治代替人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等法治思想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法制建设进程,邓小平法治思想对真正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邓小平反腐思想是对毛泽东反腐思想的继承与创新。毛泽东采取群众运动和阶级斗争形式根治腐败,以便实现党的群众路线和人民群众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本质和生产力标准的新论断,从而能够采取依靠教育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治腐的社会系统工程,这就继承和丰富发展了毛泽东的反腐思想,实现了由“人治反腐”到“法治反腐”的根本转变,解决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反腐倡廉如何相互促进的世界性和历史性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法制思想阐明了法制与社会主义、法制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民主与法制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邓小平法制思想的精髓就是依法治国,厉行法治,是当代中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关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始终从战略高度来思考依法治国问题,对依法治国的政治保证、基本方针、前提条件、关键环切、重要途径等方面作出许多重要论述。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目标,是有邓小平依法治国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标志着我们国家在法治建设方面迈出了一个重要的步伐。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依法治国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依法治国思想可概括为:治国安邦,要实现从个人到制度、人治到法治的转变;建设法治,要处理好民主与法制、执政党与法、权力与法三对关系;厉行法治,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些思想解决了为什么要实施法治,如何建设法治,如何推行法治等重要理论问题。坚持邓小平的依法治国思想,对于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是他所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的精髓就是依法治国。江泽民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是对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治国方略的重大进步,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8.
"法治中国"这一新概念、新命题、新论断的提出,切合当下中国推进法治的要求,体现了强烈的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主体意识,是新形势下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是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略和奋斗目标的丰富与深化。而邓小平法治思想结合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实践,不仅为中国法治社会建构了框架、轮廓,勾画了清晰的蓝图,也指明了我国法治社会的未来走向,对法治中国的实现具有指导和传承作用。结合邓小平法治思想积极开展法治中国的研究,对于推进法治理论发展、促进法治战略共识、加快法治中国建设、实现法治中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丁华 《重庆师专学报》2004,3(3):15-16,19
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是在与“人治”的搏斗中发展起来的,随后,它成为“德法”兼治的理论基础;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布局的中心环节,引导具有不同层次道德水平的人们,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0.
作为邓小平法治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刑事法治思想是近些年来刑事法学领域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但过去研究较多的是从刑罚论和刑事政策论的角度探讨邓小平的“严打”思想的理论价值和社会影响。这些研究的命题和视角相对比较集中。其实,邓小平同志关于刑事法律方面的论述中,对刑法的远行、打击犯罪、刑事司法、政法干部队伍建设等多方面都广泛涉及,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刑事法治思想体系。本文试以法制原则论为视角,对邓小平刑事法治思想作出初步的概括和评述,以展现这一体系的基本特色和理论风貌。  相似文献   

11.
当代伦理学的价值目标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六大特征完全一致,因而研究和谐社会建设的伦理学对策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理论课题。“佘正”是伦理学的核心范畴,因为“没有公正便没有道德”、“公正即和谐”,这是中外伦理学的古老命题;当代伦理学认为,社会和谐必须以社会公正为前提,因为“公正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落实社会公正原则,追求效率与平等的最佳结合,切实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为此,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社会公正思想的旗帜,加强“三公教育”即公正教育、公仆教育和公民教育,抓紧制度公正和民主法治建设,努力实现由传统的臣民文化向现代公民文化的转型——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的法制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到包括民主与法制、经济与法制、人治与法治、教育与法制等等方面。是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直接指导思想。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我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一理论的提出,是对邓小平法制思想的重大发展。二十几年来,我国法制的建设与发展,正是在邓小平法制思想的指导下顺利进行的,研究邓小平法制思想,对于认清我国现时期法治发展规律,明确法治建设方向,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就其法制思想谈一些初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我国社会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法的重大完善和发展,也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应遵循一定基本原则和客观标准,也应采取正确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法治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治建设被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概言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基础是邓小平的法治理论;核心内涵是依法治国;价值追求是以人为本;终极目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行政法治思想的逻辑结构就是邓小平思考行政法治问题的基本思路以及整个科学体系的内在结构。邓小平从总结社会主义行政法治的经验与教训、行政法治要民主化和制度化以及行政法治要面向国情面向世界出发,思考行政法治问题,形成了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民主化和制度化相统一、本土化和国际化相统一三条思考行政法治问题的基本思路。价值层面、操作层面、目标层面构成其整个体系的内在结构。从价值层面看,民主与法治是邓小平法治思想的内在价值追求。从操作层面看,邓小平行政法治思想的整个理论体系以及各个分论都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从目标层面看,实现人民民主、行政为民服务、党和国家生活民主化法制化是邓小平行政法治思想的目标追求。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正式载入党的决议。这标志着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日益走向成熟。依法治国方略,是在继承前人正确的理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法制思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法治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治建设被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概言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基础是邓小平的法治理论;核心内涵是依法治国;价值追求是以人为本;终极目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贡献主要体现为: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提供了根本思想指导;阐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关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提出了系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思想,为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提供了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邓小平法制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补充、发展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宝库中之瑰宝。探讨了邓小平法治思想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内容,及其形成的历史背景、社会心理条件和发展过程,指出了深入学习和研究邓小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