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以小米为原料,采用小米红曲以及黄酒活性干酵母为糖化发酵剂酿造具有保健功能的小米红曲酒。最适宜的酿造工艺条件为:料水比1∶1.8~2.0,液化时间40min,红曲添加量为原料量的8%,前酵5d,后酵10d。  相似文献   

2.
黄酒高产优质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正交试验法为主,对影响黄酒产量及质量的诸多因素进行了综合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影响黄酒产量的主要因素是用曲,其次是原料,而工艺的影响最小.生产黄酒的最佳条件为以糯米和小米为原料,选用大曲,淀粉酶和小曲为糖化发酵剂,发酵时开耙2~3次,在上述条件下出酒率达82.76%,黄酒品质的感官鉴定结果为优良,理化检验各项指标均达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3.
黄酒高产优质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正交试验法为主,对影响黄酒产量及质量的诸多因素进行了综合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影响黄酒产量的主要因素是用曲,其次是原料,而工艺的影响最小,生产黄河的最佳条件为:以糯米和小米为原料,选用大曲,淀粉酶和小曲为糖化发酵剂,发酵时开把2-3次,在上述条件下出酒率达82.76%,黄酒品质的感官鉴定结果为优良,理化检验各项指标均达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4.
采用大米为原料 ,以纯种培养的酵母为发酵剂 ,用小曲为糖化剂 ,在常温下发酵 8~ 9天酿制清酒。成品颜色淡黄 ,酒度高 ,酒质淡丽爽口 ,经蔗糖和蛋白糖调配后 ,甜醇可口 ,风味较好。此外 ,还以复合酶制剂为糖化剂试酿了全酶法清酒。成品酒的主要指标和小曲清酒接近  相似文献   

5.
绍兴,作为黄酒之乡,有着悠久的酿造历史,传承着精美的工艺技法。而花雕酒坛,又以独特的艺术魅力为绍兴黄酒穿上了精美的嫁衣。我校职业高中有幸与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结盟,成立了"古越花雕班"。作为班主任和美术教师的我和该班学生很荣幸地成  相似文献   

6.
“中国黄酒数绍兴,绍兴十里飘酒香”。绍兴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酒城”。绍兴酒有着源远流长的酿造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吴越春秋时期。千百年来,绍兴一直浸润在一片酒香醉芬的氛围之中。黄酒“三剑客”:古越龙山、会稽山和女儿红悠悠鉴湖水,造就了绍兴黄酒在历史上深厚的民族文化内蕴,也造就了它的经久不衰的声誉。你知道我们国家的国宴是用什么酒吗?你知道国宴酒是哪儿生产的吗?我可以告诉你,我们的国宴酒为黄酒,生产企业便是我们绍兴的中国绍兴黄酒集团公司下属的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其主要产品“古越龙山”,获黄酒行业唯…  相似文献   

7.
2005年,浙江绍兴中考自然科学卷以当地名产“绍兴黄酒”的酿造、生产过程立意命制了一道考查学生跨学科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能力的好题,对我们今后初中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的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下面就结合原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与大家商榷·(2005年浙江省绍兴市)绍兴是中国著名的“酒乡”·绍兴黄酒,为世界三大古酒之一,多次获得国际金奖·绍兴黄酒是一门综合性的发酵工程学,涉及到多种学科知识·它的酿造过程可以概括为:选料→发酵→压榨→勾兑→澄清→煎酒等步骤·(题中部分数据为方便计算略做处理)(1)发酵即淀粉→葡萄酒→酒精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薏仁米为原料,小曲为糖化发酵剂,采用双边发酵和责状蒸馏设备,生产出38°蒸馏型低度保健酒.本研究改进了传统保健酒(加工酒)的生产方法.  相似文献   

9.
玛青  陆胤 《教育教学论坛》2020,(10):211-212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主要手段。产学研结合视角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为交叉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组织保障。黄酒是世界三大最古老的酿造酒之一,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我国黄酒产业的生产与发展依赖于传统制造业的升级和开拓创新。文章介绍了黄酒学院以市场为导向,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内容和情况。通过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可以帮助搭建学生理论基础教育与应用能力锻炼的桥梁,培养学生对黄酒产业的文化认同感,满足企业应用型人才需求、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0.
<正>"职工素质建设"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如何将职工素质建设落到实处,成为很多企业探索的重要课题。采访中,将职工素质建设落实在班组建设中,让班组成为职工素质建设的基础阵地,成为很多企业提高职工素质的重要途径。青岛啤酒三环有限公司酿造车间糖化班:在生产中纠正和考核"我们糖化班的职工个个都是技能好手。"在北京青岛啤酒三环有限公司的酿造车间里,记者见到了糖化班班长刘冬明,说起自己班上的15名职工,刘冬明显得  相似文献   

11.
诗人与酒     
黄酒与白酒是中国传统的两大饮料酒。黄酒是用“曲”酿造的,制曲的开始年代,最迟不晚于公元前12世纪;白酒问世是在宋朝以后。相传谷物酿酒起源于奴隶社会。大禹时,仪狄酿出酯酒。禹喝了之后感到香甜,说:“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于是疏远了仪狄。禹与仪狄的故事不可考,可下面  相似文献   

12.
正黄酒企业会稽山近期通过发审会,目前黄酒主要上市公司还有古越龙山和金枫酒业,在白酒行业受三公消费限制而行业大调整的背景下,黄酒企业虽受到影响远小于白酒,但黄酒行业更大的问题如何突破江浙地区的地域消费,向全国消费的培养之路任重道远,目前黄酒龙头古越龙山一年的销售收入,不及白酒二线企业(如山西汾酒、古井贡)一个季度的销售收  相似文献   

13.
以酿造过程实验为载体,依托科研成果与虚拟仿真技术,解决真实酿造过程由于高危、高污染、高消耗、强复杂性等限制条件难以开展实验的难题。实验教学内容涵盖了酿造工艺实现、控制系统设计、复杂系统控制、生产线分部联动控制,以多层次递进式的教学方法再现了工业酿造流程生产线的全过程。为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虚拟实训。  相似文献   

14.
以大米为原料酿造混浊型米酒,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最佳加曲量、加水量和糖化时间。进行正交试验,控制米酒中酒精的体积分数大约在0.07,同时结合口感和香气等感官指标确定了米酒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米酒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加水量,m(大米)∶m(水)=1∶2;糖化时间为48 h;加曲量为1.5 g。经此研制的米酒营养丰富,质地均一,口感柔和,醇香适度,有特殊的米香味。  相似文献   

15.
水解红薯淀粉酸奶工艺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薯,鲜牛乳为主要原料,采用酶法糖化工艺水解红薯淀粉,选取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杆菌1:1的混合菌种为发酵剂进行乳酸发酵,以L9(3^4)正交试验得出最佳配料组合。结果表明:以红薯糖浆5%、鲜牛奶50%的混合液,再添加6%的蔗糖、接种量为3%制成的红薯乳酸饮料滋味独特,香气浓郁怡人,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口感好,价格低廉。  相似文献   

16.
唐宋时戎州"重碧酒"、"荔枝绿"、"绿荔枝"都是经过多重酿造的发酵黄酒,而不是用荔枝酿成的果酒。清代的叙州府公馆坝既产优质曲酒,又是"绿荔枝"酒典故的产生地。处于水陆交通重要节点上的清代公馆坝糟坊头酿酒作坊用明代古窖,使用独特酿造工艺酿制的杂粮酒享誉岷江、长江沿线,而这种杂粮酒就是康熙时受到江宁织造曹寅高度赞誉的皇家贡酒"荔枝酒"。这个结论不仅可以从文献中得到证明,而且还得到考古和现代微生物技术的证实。  相似文献   

17.
酒来     
"酒来"这个词原本是出自古代骰子上的点数,最早出现是在秦始皇时期。那时的骰子有十八个面,其中十六个面是由一到十六的数字组成,其余的两个面分别是汉字酒来和骑马。其中的酒来就是最小的点数,一旦掷出这个点数意思是就要喝酒了,可见古人对待酒与生活的情趣。我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各种的米酒、黄酒,以及酿酒工艺的传承一直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现如今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接触最多的是啤酒或是红酒,受着西方文化的影响。根据考古学家考证,人类在一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开始了葡萄酒的酿制。通常认为葡萄酒起源于公元前六千年的古波斯,那时有了葡萄的种植和葡萄酒的酿造。葡萄美酒夜光杯,早在唐代就有这样浪漫情趣的记载,那时候我们也会酿造一些葡萄酒或是其他果酒,作为日常饮品。寄花寄酒喜新开,左把花枝右把杯。退休后的我也过上了这样的生活。在乡间租了块小地,养些花  相似文献   

18.
以马铃薯、牛奶等为原料,以开菲尔粒、酵母为发酵剂,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发酵剂的发酵条件和马铃薯乳酒的加工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发酵剂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开菲尔粒用量1 g、酵母用量0.2 g、白砂糖用量6 g、发酵温度26℃、发酵20 h;马铃薯乳酒的最佳加工工艺条件为发酵剂用量3 g、白砂糖用量10 g、马铃薯泥用量20 g、发酵12 h.  相似文献   

19.
用SL选择性培养基从青贮饲草中分离出10株乳酸菌,并从革兰氏染色特性、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化反应等方面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明串株菌2株、片球菌2株、植物乳杆菌3株、发酵乳杆菌3株。按不同菌株搭配制成发酵剂。经发酵剂处理的秸秆喂牛增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以蛹虫草栽培技术为基础,探究了蛹虫草黄酒的生产工艺.结合安康富硒资源优势,以大米为培养基,经灭菌、接种等工艺生产富含蛹虫草有效成分的大米培养料,辅以本地富硒大米,生产富硒蛹虫草黄酒.富硒蛹虫草黄酒兼具蛹虫草和黄酒的有效成分及营养价值,优化了安康黄酒的生产工艺,丰富了安康黄酒的花色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