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命运观与古希腊悲剧的审美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希腊悲剧被称为命运悲剧,悲剧与命运的关系成为历代美学家研究古希腊悲剧的一个重要方向.命运观在古希腊悲剧中不是作为一种精神信仰,而是作为审美因素表现出来的.完整性和必然性是古希腊悲剧命运的表现形式.关注个人的命运及其在历史境遇中的生存,是古希腊悲剧一以贯之的精神.古希腊悲剧以命运幻象表现人类生存之谜,显示了人类对自身生存之谜永远探求的精神以及这种探求行为孤立无援的伟大.  相似文献   

2.
人的意志与命运的冲突是古希腊悲剧中常见的主题。按古希腊的观念,命运是一种超乎人类精神之上的抽象观念,是无法改变的,不可解释的,难以抗拒的,但悲剧主人公仍旧用自由的意志和坚贞不屈的品质与命运抗争。悲剧性的结局预示了命运之神的强大和无法抗拒,但另一方面却表现了古希腊人对命运的不屈。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被认为是希腊悲剧的典范,俄狄浦斯的悲剧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希腊命运悲剧。通过对俄狄浦斯的悲剧命运分析,探讨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念,进而理解古希腊人原始朴素的命运意识。  相似文献   

3.
《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悲剧小说的巅峰之作,主人公苔丝悲惨多舛的命运以及她对命运的英勇抗争展现出震撼人心的悲剧美。对苔丝悲剧命运的描绘,集中反映了哈代对古希腊悲剧命运观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雷雨》是一部命运悲剧。本文从对命运的抗争与超越这一特定角度对繁漪形象作了解读,对其悲剧命运、悲剧性格、悲剧意义进行了具体地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5.
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小仲马塑造了《茶花女》中玛格丽特典型的妓女形象,她不甘命运的摆布,渴望自由,追求真挚的爱情,却不幸成为命运的玩物,最终以悲剧结束自己的人生。本文从社会悲剧和性格悲剧方面对造成玛格丽特的悲剧命运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王安忆在小说《命运交响曲》中对音乐家韦乃川的悲剧命运进行了阐述和描写。韦乃川的悲剧命运具有必然性和典型性,而造成这种悲剧命运的成因可归结于人物自身因素、社会因素、作家因素等方面。王安忆在关注人类生存困境的同时,以温情的笔触书写了她对笔下知识分子悲剧命运的哀悯和同情,更体现了对当代人生存状况的一种反思。  相似文献   

7.
托马斯.哈代擅长以悲剧的眼光来审视人生,以悲剧性的感悟及独特的方式来描绘人生的苦难,因此被评论家誉为"英国小说界的莎士比亚"。其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讲述了农村姑娘苔丝的悲剧命运。任何悲剧的产生都不是孤立或偶然的,而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苔丝的悲剧命运也不例外。本文拟从探析苔丝悲剧命运的人为因素出发,揭示苔丝悲剧命运的不可避免性。托马斯.哈代擅长以悲剧的眼光来审视人生,以悲剧性的感悟及独特的方式来描绘人生的苦难,因此被评论家誉为"英国小说界的莎士比亚"。其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讲述了农村姑娘苔丝的悲剧命运。任何悲剧的产生都不是孤立或偶然的,而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苔丝的悲剧命运也不例外。本文拟从探析苔丝悲剧命运的人为因素出发,揭示苔丝悲剧命运的不可避免性。  相似文献   

8.
《静静的顿河》充分体现了肖洛霍夫悲剧美的艺术风格,其中两位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更是发人深思,本文通过分析女主人公作为悲剧性人物所体现的悲剧性格,以及她们的悲剧结局和命运,来探讨她们的悲剧美以及她们悲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命运观念是西方文学的一个重要观念和哲学命题,透视着西方人对神秘莫测的宇宙的质问和探索。古希腊悲剧主要表现人与命运的冲突和斗争,被称为命运悲剧。古希腊人认为,命运是一种超越人力,凌驾于神力之上的神秘力量,命运是不可知的,命运是邪恶的,命运是不可抗拒的。人与命运的抗争表现出来的伟大勇气、坚强意志和自主精神构成了古希腊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10.
过去评论界和多数读者都把《雷雨》归为社会悲剧一类,归结于周朴园这类资本家对鲁侍萍这类下层人物的始乱终弃;从而把批判的矛头指向社会的不平等,而忽略了曹禺一直想显示的另一层意义的悲剧——命运的悲剧。本文就命运的悲剧和社会的悲剧,尤其是从命运的悲剧的角度谈谈《雷雨》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11.
吴芳 《时代教育》2015,(4):140-141
本文主要联系悲剧的含义阐述祥林嫂的悲剧命运,从社会、文化、个人三个方面来探析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原因,分析了祥林嫂悲剧命运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尤金·奥尼尔的悲剧表达了他对现代人内在世界、复杂心理和悲剧命运的探索.奥尼尔认为命运的神秘根源在于人类自身的属性,莱维尼亚可以说是现代人悲剧命运的抽象化身.其悲剧源于内心的矛盾与冲突,表现为两种纯粹价值的矛盾,这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悲剧人物.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曹禺的著名悲剧《雷雨》为阐释对象,从悲剧类型、悲剧模式等方面对《雷雨》的悲剧艺术进行阐释,认为该剧属悲剧类型中命运悲剧与性格悲剧的融合,侍萍的悲剧属命运悲剧,蘩漪的悲剧则属性格悲剧,全剧笼罩在浓重的命运悲剧气氛之中。其悲剧模式属由《氓》始的夫弃模式的现代重版,并由两个夫弃模式叠构而成,其对中国古代悲剧模式和两方悲剧模式有继承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高巍 《文学教育(上)》2011,(17):144-145
对于文学史人物悲剧命运的探讨,历来是文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其中在文学史上《围城》是探讨人物悲剧的典范。《围城》是一部知识分子小说,成功的塑造了悲剧人物方鸿渐的悲剧形象,揭示了《围城》中旧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本文从方鸿渐的形象刻画入手,探讨其命运悲剧产生的多种根源。明示了旧中国知识分子的社会重压和人的生存状态,并对其作品的意义进行了细致的考察。  相似文献   

15.
托玛斯哈代继承并革新了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悲剧中的命运观念,结合19世纪英国的社会现实,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命运观。本文试从哈代重要的悲剧小说《卡斯特桥市长》出发,逐层深入分析哈代体现在其作品中的命运观念,以期更好的理解哈代的创作和思想。  相似文献   

16.
<雷雨>是曹禺的代表作,也是中国话剧史上一部杰出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悲剧作品.它把西方话剧史中的命运悲剧、性格悲剧以及社会悲剧的因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资产阶级性的封建家庭的悲剧,与此联系剧中还描写了被侮辱被损害的人物的凄惨命运,反映了二十年代中国都市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冲突,揭示了地主资产阶级的专横、伪善、冷酷和它们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本文从剧中儿个主要人物的悲剧人生进行分析,揭露旧社会的罪恶和它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黛玉葬花出发,以秋先葬花作为比较,探究黛玉悲剧命运的根源。既补充了葬花题材溯源上研究的不充分之处,又为研究黛玉悲剧命运找到了新的切入点。经过比较与分析,黛玉命运的悲剧既是由自身性格的缺陷造成的,又和作者曹雪芹悲观的创作态度有关。黛玉的悲剧和中国古代其他的知识分子一样,都是为了理想献身,这种悲剧命运是崇高而悲壮的。  相似文献   

18.
该文通过对美国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尔·霍桑作品《红字》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诠释,揭示了海丝特·白兰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和自身性格的弱点,并透过文本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剖析了悲剧命运的根源。  相似文献   

19.
古希腊悲剧起源于民间古老的酒神祭祀,也是古希腊人独有的成就.古希腊悲剧在诞生之际便与命运观念结下了不解之缘,是人类与命运搏斗、战胜命运的形象写照.古希腊悲剧精神饱含厚重的生命意识和浓浓的人文关怀,它所探讨的命运主题是各个时代的人类都会面临的问题,是他们人生态度和精神面貌的表征.  相似文献   

20.
亚里士多德的极为重要的悲剧理论——悲剧主角的过失论,通过对来自与外界影响因素和麦克白自身因素的分析,得出最终导致麦克白的悲剧命运的是他难以抵抗外界因素的诱惑和自身对权利的极度热衷。正是因为悲剧主角的过失论,更好地说明了麦克白的悲剧命运的不可避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