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识教育在哈佛大学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涵  陈颖 《文教资料》2010,(8):113-115
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享誉世界,这是该大学硕果累累的原因之一。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历程对一流大学的创建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从大学校长的改革举措和通识教育理念的发展两个角度阐述通识教育在哈佛大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2006 年,哈佛大学文理学院发布《哈佛大学课程革新》报告,在其通识教育委员会提交的“通识教育”子报告中,介绍了哈佛通识教育的历史、现状及其变革诉求,并根据通识教育的基本要求,提出以“分布式必修制”(distribution requirement)课程改良传统的“核心课程”.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化形势下,多元文化之间冲突碰撞愈发激烈,通识教育成为世界各大学普遍接受的国际化议题。高校为培养大学生职业素质创建了许多平台,我国高校对通识教育的漠视,则导致了大学生职业素质不高。美国高校尤其是哈佛大学施行的通识教育,对我国高校课改和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从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的成功之处、中国通识教育改革借鉴路径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哈佛大学核心课程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哈佛大学核心课程是哈佛本科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一种通识教育课程,体现着哈佛大学一贯的教育宗旨和理想,在美国也极具典型意义。通过分析哈佛大学核心课程设计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方面的特征,总结其成功经验,以期为我国大学通识课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2007年哈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新举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7年,哈佛大学对本科通识教育进行了一次彻底的修正。文章对哈佛大学新的通识教育的课程和教学目标以及课程知识领域和具体标准等进行了具体介绍,并作了简单评价。  相似文献   

6.
2007年哈佛大掌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新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哈佛大学对本科通识教育进行了一次彻底的修正。文章对哈佛大学新的通识教育的课程和教学目标以及课程知识领域和具体标准等进行了具体介绍,并作了简单评价。  相似文献   

7.
在对哈佛大学新通识教育课程改革历程中各部门通力合作和教育目标要求转变认识的前提下,对其通识课程设置的八个模块分类及不同模块课程比重关系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深入了解通识课程体系构成中春秋学期课程、暑假学期课程、研究生研讨会三类课程类型的主要特点、具体要求和执行方式.从课程申请、技术支持、资源支持、经费资助和课程学习要求等五个方面,探讨哈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管理模式,以期为我国高校推行和管理通识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熊伟 《教育教学论坛》2013,(25):147-148
美国哈佛大学于2007年2月发布了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报告"通识教育特别工作组报告",引领了当代各国大学通识教育的走向。哈佛大学通识教育新理念的实践对我国高校通识课程改革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和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哈佛大学最新通识教育课程改革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佛大学最新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是在学校全体人员集思广益、反复研究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的,其目的和内容都较核心课程有许多符合时代要求的进步之处。哈佛大学最新通识教育课程改革启示我们,为适应不断发展的时代对高等教育的要求,高校改革过程中要及时改革和创新教育理念,加强改革的民主性,注重通识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前沿知识和能力,增强高等教育的全球化意识。  相似文献   

10.
美国哈佛大学于2007年2月发布了"通识教育特别工作组报告",引领了当代各国大学通识教育的走向。哈佛大学通识教育新理念的实践对我国高校通识课程改革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和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文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通识教育:一、通识教育概念内涵的演变;二、社会的发展、科学的发展、对过往大学教育进行反思等的需要,促成了通识教育的产生;三、通识教育传授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从MIT看中国高校通识教育的发展策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在高速发展,社会需要博大精深并且具有创新思维的新型人才。“精深”的专业型人才,只有在接受全面的通识教育之后,才能“博大”,才能更具有创新思维,才能适应社会环境的快速变化,才能适应社会多种职业的需求。高等院校作为培养高级人才的场所,其通识教育能否顺利的实施与发展,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通识教育的发展历程人手,来探讨中国高校通识教育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Pseudoscience beliefs (e.g., astrology, ghosts or UFOs) are rife in American society. Most research examines creation/evolution among liberal arts majors, general public adults, or, infrequently, middle or high school science teachers. Thus, research truncates the range of ersatz science thinking and the samples it studies. We examined diverse beliefs, e.g., extraterrestrials, magic, Biblical creation, and evolution, among 540 female and 123 male future teachers, including 325 elementary education majors. We study how these cognitions related to education major and, because popular media often present pseudoscience “information”, student media use. Future elementary educators most often rejected evolution and endorsed “creationism” or Intelligent Design. Education majors held similar beliefs about astrology, UFO landings, or magic. Compared with other education students, elementary education majors watched less news or science television and read fewer popular science magazines. However, religious and media variables explained more variation in creation/evolution beliefs than education major. We discuss implications of our findings for elementary school science education and how teacher educators may be able to affect pseudoscience beliefs among their elementary education students.  相似文献   

14.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动力和重要保障。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和社会的不断演进,世界发达国家都在关注通识教育的发展,但各国在取得成功的同时也都存在着一些问题。我国通识教育也在认识定位、课程设置、机构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明确通识教育理念思路、构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完善通识教育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15.
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是适应当今人才培养要求的一种教育。而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由于种种原因,往往很难有效实施通识教育。探索我国普通高等院校有效实施通识教育的策略,可以促进普通高等院校培养出适应社会、时代要求的高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6.
通识教育的主要价值目标在于培育具有健全人格的主体,当前我国通识教育研究与改革中存在偏误,包括对大众化教育之职业教育职能的否定、对专业教育的理解狭隘和排斥、人文教育实施不力,以及在通识课程设置、师资建设和通识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内的连续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国通识教育改革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思想领域的革命,即认清中国的通识教育的本来之义。  相似文献   

17.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biosemiotics has revealed the achievement of knowledg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to be the results of the semiosis of all life forms, including those commonly regarded as cultural constructs. Education is thus a semiosic structure to which evolution itself has adapted, while learning is the semiotic phenomenon that determines the renewal of life itself. Historically, it was a semiotic paradigm that determined the emergence of institutions such as universities and that underpinned the development of liberal education. The present article considers the history of education in terms of sign emergence and evolution, regarding education as currently being conceived and practised as a stage in the general evolutionary action of signs. This approach differs from the prevailing modern approaches to education, which are mostly applied psychology and sociology.  相似文献   

18.
我国历来十分重视教育方针的制定和执行,通常都把教育方针作为指导和规范教育发展的总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育方针,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和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是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传承和创新的结果。并在实践的检验下不断得以调整和完善。梳理和研究传承和创新的过程,对于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实质和内涵会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通识教育是区别于专业教育的另一种教育,是对专业教育的升华和整全。通识教育的演变历程和与专业教育的比较辨析表明,通识教育具有"知识性"、"精神性"和"信念性"的三重特性。因此,在发展时序上,应遵循三个阶段:通识教育作为专业教育的预备阶段;专业教育作为通识教育的补充阶段;通识教育作为专业教育的引领阶段。  相似文献   

20.
通识教育是全球化时代大学教育的发展前进方向。文章揭示了我国传统大学教育在目标、理念、内容等方面与通识教育的异同,分析了全球化时代我国通识教育的发展环境,以及全球化对我国通识教育发展的现实挑战,论证了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