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促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是世界各国义务教育发展的重心.农村各类型学校发展的严重不均衡是因为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和资源共享通道不畅.许多发展中国家通过“学校组合体”的资源共享模式,使区域内所有学校均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这种方式极大地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农村学校资源共享模式的成功取决于政府对所有学校的平等对待和中心学校对教育资源的合理调配.  相似文献   

2.
如何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郊区教育发展步伐,如何推动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向郊区农村辐射,对于这些问题,上海从未停止过思考和探索的脚步。2007年7月,在新旧学年交替之际,上海市教委组织实施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以委托管理方式与郊区农村20所义务教育学校对口办学,以期达到提升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具体到一个区域而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式,既有外延式,也有内涵式发展。外延式主要依靠追加外部教育资源投入的方式来促进教育均衡,而内涵式主要依靠挖掘内部发展潜力,通过健全体制机制、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等,统筹用好内外部教育资源达到教育均衡。西充县是农业大县,面临教育投入长期不足,农村学校办学基础薄弱,农村师资整体  相似文献   

4.
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农村小学教育尤其是农村山区小学教育面临着诸多困境,教师与学生比例失调、教育资源使用率失衡、教师培训与需求不符、个别学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问题与农村学校学生近几年锐减、教育主管部门对教育的投资不够平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与教学需求不相符等有直接关系。要走出困境,应从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多渠道拓宽农村学校教育经费的筹集渠道、有序加强城乡学校教师交流、加大对农村教师的教育培训力度等方面入手进行解决。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镇化进程推进和人口流动加剧,小班、小校甚至是空壳学校逐渐成为农村教育的重要形态。对辽宁省农村小规模学校资源配置基础数据的分析发现,农村小规模学校呈现出地域分布不均衡、班额小、硬件设施设备短缺、师资配置薄弱等突出问题,其症结在于现行的以学生数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发展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关键在于转变教育资源的投入方式,由"注重生均意义上的投入公平"向"保证每一个学生获得的教育服务均等"转变。为了让农村小规模学校学生获得均等的教育服务,应充分考虑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特点和现实需求,单独制定农村小规模学校资源配置标准。  相似文献   

6.
4年建设55所合格学校,7年新进1160名教师充实到农村。涟源市近几年,教育资源均衡有了大手笔。业内人士都说,搞教育资源均衡,难就难在农村教育能否跟上城区教育。农村面积大,人口多,学校面广点多,建设难度大。但近年来,涟源市农村学校比城区学校建设得更漂亮,农村教师平均年龄比城区小,农村课改红红火火,农村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升,学生留在家门口读书的多了,教育资源实现初步均衡。他们是怎么做到的?记者日前专访了涟源市教育局局长刘建康。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兰考县农村教育问题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兰考县人口密集、居住集中、交通便利、信息畅通,农忙忙耕种,农闲则务工,是兰考县农民日常生产和生活的主要方式。兰考县农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育经费不足,制约农村教育发展;农村教育结构不尽合理,导致要素间的功能失衡;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增长放缓,缺乏推动和支持农村教育持续发展的能力;农村教育资源广泛,但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为此,须深化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创新农村教育机制,建立一个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互补,农民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科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共同发展,层次分明,多格局的新的农村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8.
从当前农村教育资源投入不足又存在浪费的现实出发,通过分析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三种方式,提出在社区内配置农村教育资源,实行社区教育,使之成为农村教育主体,并指出其实现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既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推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更是深化农村学校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变革的根本措施。二十几年来的教育实践证明,学校的教科研工作必须借助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开展才能真正取得实效。换句话说,在农村学校,离开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这个平台去开展教科研工作是不实际的。  相似文献   

10.
农村基础教育资源的整合和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基础教育是中国教育的主要部分,也是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资源十分广泛,但很分散,而且利用率低,每个学校都小而全,但生源不足,规模效益差,服务功能仅仅停留在狭义的学校教育上,加之办学模式陈旧,缺乏发展活力,不能适应农村教育发展的新需求,形不成优质教育资源。因此,必须进行整合,优化资源利用,拓宽服务功能,开发优质教育资源。现就农村基础教育资源的整合和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谈一点看法和建议,为农村基础教育的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华北乡村教育由旧式教育向新式教育的转型始于清末,但真正转型是在民国时期。新式学校的不断创办、旧式私塾得到有效控制和改良、教育内容由儒学教育转向国民教育都充分体现了华北乡村教育由旧式教育向新式教育的转变。华北乡村教育在转向新式教育的过程中,面临种种问题,新旧教育观念的冲突、教育经费的短缺、教师素质普遍低下等,无不制约着乡村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重点校”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基础教育"重点校"政策是社会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在教育中的体现。"重点校"政策在推动部分学校教育质量提高的同时,也扩大了城乡间、学校间在资源配置和教育质量上的差距,导致了教育公平的缺失,使得基础教育群体间入学机会不公平,尤其接受优质教育不公平。应从制度入手,推进教育管理制度、教育人事制度、教育财政制度的改革,缩小基础教育校际差别,逐步取消"重点校"政策,使公众享受到较为公平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中国农村基础教育正逐步走上规模化、效率化的道路,教学点的存在与发展受到了经济理性主义的质疑,在教育决策中经常成为被撤并的首选对象。事实上,农村教学点的作用不容忽视:教学点将逐渐发展成为新兴的"卫星学校",促进教育机会均等;复式教学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促进教育质量的均衡发展;秉承"全纳教育"的理念,切实履行教育为所有人服务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一些省份开启了新一轮的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不少学者对此持批评态度。那么乡村振兴背景下,能否进行乡村学校撤并?对此,有必要从理论上厘清乡村振兴与乡村学校撤并的关系,为教育实践解脱思想束缚。文章回顾了二十年来乡村学校撤并的历程和学术界的态度,从而提出,乡村振兴不是一刀切,乡村振兴与乡村学校撤并并不矛盾,必要的乡村学校撤并正是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应客观认识乡村教育与乡村振兴的关系,既不能夸大乡村教育对乡村振兴的作用,也不能夸大乡村教育对乡村文化传承的作用;推动部分乡村学校撤并是顺应城镇化发展的正当之举,应树立城乡融合的理念,摆脱狭隘的乡村教育观,推进县域教育生态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农村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全面提高中小学校的教育质量,国家自2001年重新调整学校布局,将一些办学条件差、规模小的乡村小学陆续撤并、废除,我国农村教育布局出现重大变化。针对源于学校布局调整产生的问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6.
邓金 《青海师专学报》2002,22(5):127-128
西部大开发给西部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西部农村学校体育随着农村教育的综合改革,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体育观念,体育投入,教育队伍建设仍是制约西部地区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笔者对此提出建议,旨在对发菜西部地区农村学校体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澳大利亚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经验表明,小规模学校对促进偏远地区教育机会均等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很长时期内,小规模学校在办学资源、学生入学、师资水平等方面都面临不同程度的困境。基于此,澳大利亚政府于1998年颁发《人权与机会均等法案》,开始了新一轮加强小规模学校的建设,主要包括增加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降低学生的私人教育成本、多项措施提高教育质量以及争取社区力量的支持等,这些策略对我国农村教学点的办学和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黄质夫先生是一位乡村教育的理论家和实干家。其教育思想形成于二十世纪30年代,成熟于40年代。他先后主持和创办了四所乡村师范院校,把其乡村教育思想贯彻其中。他认为中国教育必须面向全国人口占绝大多数的乡村,乡村师范应成为改良乡村的中心,为乡村教育做出贡献。该文主要从他的乡村教育思想的内涵、特色、实施以及对周边村民和地区产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岚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其农村教育发展面临诸多困境: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与教育资源短缺、教育质量低下的矛盾日益突出;政府对农村教育逐渐重视,但政府财政性收入不足使农村教育投入捉襟见肘;城镇化下的农村教育正发生剧变,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仍无法适应这种变化。以岚县为例,提出治理贫困县农村教育的思路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对教育的重视力度;开展教育实验,积极探索穷县办优质教育的路子;将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学校建设相结合,实现资源共享;重视城镇化给农村教育带来的种种问题,探索出适合城镇化背景的农村教育道路;广纳贤才,进一步提高教师待遇,配备一支高质量的农村教育管理、师资队伍;公私并举,创设良好环境,积极鼓励和引导私人办学;校企合作,依托产业优势和本地文化为职业中学发展打开一片天地。  相似文献   

20.
农村寄宿制学校在近年来已经成为我国解决西部地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少年儿童入学难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农村寄宿制教育不应仅仅是一种满足社会教育公平需要的教育形式,而且也应该成为一种具有特色的教育类型。为此,农村寄宿制学校应该在集体主义教育、素质教育、养成教育、情感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寄宿制的优势,并结合农村学校的特点进行大胆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寄宿制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