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小孩子要学会说话,必先听过足够的话;我们要学会写作,必先读过足够的文章,关于阅读对写作的意义,有无数名言可证。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说:“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当代语文教育大家张志公先生也说过:“古今中外,善于写作的人,没有一个不是肚子里装着几百篇好文章的。”  相似文献   

2.
要读书、作文必先识字。字识得太少,读书、作文必将遇到很大困难。所以要教学生掌握书面语言,能读会写,必先认识足够数量的汉字。  相似文献   

3.
让学生学会阅读,是为了使学生学会读书和写作.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确立序列化的语言训练目标体系,充分发挥读、说、写的作用,并采用学生自主参与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作文教学中,培养好习惯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学会观察,学会动笔,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很重要。因此,在写作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爱读书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爱思考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爱观察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爱动笔的好习惯,不断锻炼学生的写作技巧,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培养学生的写作情趣,让学生乐于写作,会写作。  相似文献   

5.
读书是写作的前提。《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上说,“读书如铸铜,聚铜入炉”,用鼓风器“扇之”,“不销不止,极用费力。作文如铸器,铜既已销矣,随模铸器,一冶即成,只要识模,全力费之”。可见“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此言得之。 为什么呢? 因为只有通过引导学生自己读书,才能使他们解决作文上的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观点。如果我们能切实有效地激发并引导学生热爱并认认真真读书,长期坚持,潜移默化,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以奉献为荣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便会逐步形成。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要学作文,必先学做人。观点正确了,感情健康并且丰富了,学生笔端流露出来的便是动人的情理、闪光的形象。  相似文献   

6.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从中可窥见文章的主要内容、写作目的、作者的情感等。学生读书必先读课题,教师教书必先教课题,但两者共同之处是一读就过,不够重视。本人认为,课题是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7.
马娟 《吉林教育》2004,(6):35-36
关于写作的秘诀,欧阳修说:“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鲁迅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提出要“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可见,写作具有习得性,要想提高写作能力,就要进行大量的写作实践。而大量的写作实践,就  相似文献   

8.
在特级教师王崧舟的语文教学感言中读到这样一段话:"阅读课一定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读书。学生只有在读书中才能学会读书,这是一个再朴素不过的真理。"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想就这一话题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9.
正有幸参加"黄河之声"全国小学语文观摩会,聆听了小学语文教学专家于永正老师执教的《谈礼貌》一课。听后感触颇深。这不正是我苦苦追寻地语文课堂吗?课堂上让学生读书,写作。把课堂还给学生,摒弃教师繁琐的对课文的分析,无休止地问。让学生课堂上学会写字,学会读书,学会写作。于永正老师说:"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说简单点两个字‘读'和‘写'说复杂点四个字‘多读'和‘多写'。"已过古稀之年的于老师,在课堂上蹲下身来教学生一笔一画写字,一句一句领读课文,让学生在课堂通过各种方式反复诵读课文,没有对课文进行分析,更没有说教,可是在表演和写作环节,学生却表演得淋漓尽致,写得有声有色,这难道不是读书的收获吗?  相似文献   

10.
年轻的写作者一定要多读书,而且要多读名著。只有这样,才会使你的写作走向一个正途。很多大文学家都曾经说过:写作是没有窍门的。他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困难,也会停下来思索、读书,从而激发一种热情、火花和灵感。读书,还是解决问题的途径。很多人读书时并没有太直接的功利目的,但读着读着就会找到自己的感觉,找到应对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不同学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唐代大诗人杜甫说的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  相似文献   

12.
编辑叔叔阿姨: 我们的老师总在跟我们说,要想写好作文必须多读书,真是这样吗? 广西小读者:李纳杜甫的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精确地道出了读书与写作的关系。杜甫是一个爱读书的人,从他  相似文献   

13.
讲究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告诉我们要写好文章,就得多读书,多读佳作。"读名篇.学写作.懂人生"栏目撷取小小说名篇并配以写作指导。这些故事文字隽永,感情真挚,寓意深邃,蕴含哲理。在增广你读书见闻,引发你深刻思考的同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得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是语文教学最根本、最重要的训练。新课标明确要求:七至九年级学生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我们知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是写作的重要源泉,爱读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在《国文教学序》中正确分析了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三重任务。他说:“讲说方面训练了解的能力,一方面提供固有的和现代的文化,另一方面提供写作的范本。”强调“训练”就是要把阅读教学的过程处理成为“教会学生读书”的过程,一切的讲解和求索都服从于“训练”这一中心目标,要切切实实教会学生读书。在教学实践中,首先是教给读书方法:翻查各种工具书去解决各种相关的疑难问题。最基本的是翻查字典、词典,解决阅读中的生字难词,扫除阅读时的文字障碍,进一步还要学会翻查较为专门的工具书,如:某些成语典故,翻查《汉语成语词典》、《汉语…  相似文献   

16.
刘秋娣 《辅导员》2014,(10):97-97
有幸参加"黄河之声"全国小学语文观摩会,聆听了小学语文教学专家于永正老师执教的《谈礼貌》一课。听后感触颇深。这不正是我苦苦追寻地语文课堂吗?课堂上让学生读书,写作。把课堂还给学生,摒弃教师繁琐的对课文的分析,无休止地问。让学生课堂上学会写字,学会读书,学会写作。于永正老师说:"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说简单点两个字‘读'和‘写'说复杂点四个字‘多读'和‘多写'。"已过古稀之年的于老师,在课堂上蹲下身来教学生一笔一画写字,一句一句领读课文,让学生在课堂通过各种方式反复诵读课文,没有对课文进行分析,更没有说教,可是在表演和写作环节,学生却表演得淋漓尽致,写得有声有色,这难道不是读书的收获吗?  相似文献   

17.
教育文摘     
读书十说如何学会读书,古今中外名家读书有“十说”。一本说历史学家郑天挺指出,在同一时间内精读一本最好的书。一个字、一个词、一个人、一处地、一件事,都要弄清原委。从头到尾,反复对照。二分说现代学者梁启超把所读的书分为二类:精读与浏览;精读的再分二类:有价值的文学作  相似文献   

18.
<正>法国一位大文学家说:"从来就没有人读书,而是人在书中读自己。"《学会阅读读出境界》一文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希望同学们在阅读中认真践行,达到理想的读书境界。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读书可以改变人,人可以改变世界。"同学们都爱读《新小读者》等优秀书刊,读书刊就是为了先改变自已,而后更好地改变世界。阅读要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在阅读中学会阅读读  相似文献   

19.
李强 《黑河教育》2013,(9):32-32
雨果曾说过:"书籍是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可见读书在人的一生中有多么重要。可学会读书就必须学会阅读。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具备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既是识字的重要途径,又是写作的必备前提。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进行引领,提高学生的阅读与理解的能力呢?下面从几个方面浅谈一下我在教学中的体会与做法。  相似文献   

20.
常言:读书不想,隔靴搔痒。读书要养成思考的习惯。在学习课文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会思考的方法,才能理解课文,明确作者所表达的中心意思。教学《太阳》一课时,我引导学生从两方面去思考: 一、认真思考作者的写作目的在学生熟读课文后,引导他们想一想,作者为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