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教育成为高教改革发展的主题。教师职业特点决定高师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性。高师院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确立以创新精神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观,构建相应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完善教育教学评价制度,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的环境。  相似文献   

2.
高师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高师院校学生创新能力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又是推动全民素质教育的源动力。高师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基础文化科学知识、人文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和民主管理密切相关。培养高师院校学生创新能力,高校教师与学生工作者应发挥主导作用,具有创新教育理念;创新主体要强化创新意识,自觉进行创新实践;同时还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最直接动力,创新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存亡和民族的兴衰。21世纪是知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纪,更强调知识的创新开拓,未知世界需要更多富有创新意识的通才。而且,当前国际竞争往往体现在具有创新竞争力和高素质的人才竞争上。因此,作为承担培养具有高素质人才的高等院校,加强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尤为重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应当是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1]。高师院校作为培养教师的基地,对于师范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高师院校声乐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音乐教育人才的必然选择。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革新旧的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个性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5.
高师院校创新学分是高等师范院校为了培养学生的教学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设立的一种获得学分的标准。其内容包括学生的科研、课外实践、学生竞赛成果等。设立创新学分是深化高等师范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型师范类人才和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师范生就业的需要。高师院校施行创新学分要通过设立评定标准、完善管理模式、提供更优化境等方式来进行。  相似文献   

6.
高峰  齐桂莲 《现代教育》2003,(14):38-39
高师创新教育与其他系统的创新教育相比,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是高师创新教育的现实性。在国家大力倡导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高师院校责无旁贷地应该积极开展创新教育,为社会不断输送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各种教育人才。其次是高师创新教育的超前性。高师院校必须走在教育改革的前列,做创新教育的排头兵。  相似文献   

7.
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是当前国内外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高等师范院校应把师范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树立全新的教学模式和管理理念,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新体系,为高师学生今后从事基础教育事业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定义的探讨,提出了通过升放实验室来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对实验室开放应做的工作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讨论,并论述了如何在职技高师院校开放实验室培养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9.
高师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其独特含义与表现。文章分析了当前高师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培养高师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0.
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创新人才是创新教育的目的,要培养出创新人才,首先是创新教育。课程创新是创新教育的基础,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前提。高师院校英语专业实施创新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要求我们转变继承性教育思想,树立创新人才培养的观念,注重培养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从而推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创新。课程设置除了传统的语言技能课程,素质教育课程外,还应当增设教学实践课,开设开放性、创新性,多元性的专业选修课和能力创新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面临着基础研究的创新能力亟待提高、技术转化利用率低、创新人才匮乏、创新文化不足等问题。研究型大学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要坚持精英教育的原则,培养创新人才;重视基础研究,从根本上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营造自由创新的学术文化,带动国家创新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创新能力的转移,提升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创新人才培养既有社会发展和人自身发展的必然性,又有时代和民族要求的紧迫性。创新教育是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必由之路,因此,教育改革要以围绕创新人才培养而展开。  相似文献   

13.
浅析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无论是科技创新、知识创新,还是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培养在教育。高校既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又是高层次创新人才集聚的战略高地。创新能力是创新人才的核心。  相似文献   

14.
培养创新人才是高校支撑“创新驱动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等国家战略的重要使命。劳动教育不仅可以为学生成长为创新人才打下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而且可以起到激发创新意识、锻炼创新能力、磨练创新精神等作用。为促进劳动教育融入创新人才培养全过程,高校要强化劳动教育目标的创新育人导向,优化劳动教育载体的创新育人功能,增强劳动教育教师的创新育人本领,营造劳动教育环境的创新育人生态,合力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紧密融合的有利格局。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决定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构建与当前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相匹配、与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意义深远。汕头大学生物系努力探索适合生物技术本科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构建新型的专业教学培养体系,加强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表明,构建的生物技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家和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和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必须适时调整相应的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体系,从而使培养的学生在基础理论素养、工程实践训练、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更充分的熏陶和锻炼,实现与智能技术发展相结合的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郝爱文 《辽宁高职学报》2011,13(12):51-53,56
通过分析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提出了符合国家要求,适合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认知、实训、创新一体化”的创新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符合高职学院的办学理念,能够培养既有动手实际操作能力又有创新能力的高质量、高素质的实用性技术人才,对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应以国际化培养为主线、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提高思辨能力为中心,善于进行跨文化沟通的国际创新型外语人才。探索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途径与方法,构建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培养跨文化交际、沟通、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创新教育方式、强化思维训练的外语人才培养,实施高水平、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塑造战略,探索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和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教材建设体系。不断总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方式,才能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之路。  相似文献   

19.
以陕西省13所高校552名2012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为对象,采用OLS回归分析方法,从研究生主体的视角总结了影响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因素;从思维、知识和能力三个维度提出了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应具备的素质;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社会发展需要创新型外语人才,而教师作为培养人才的人才,更应具备创新素质,本文从教师自身的角度分析了培养大学英语教师创新素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师创新素质的内涵,由创新知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个性构成。这是大学英语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国防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