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联想和想象是思维的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有着重要意义.从思维学的角度,联想可以划分为形象联想和抽象联想.形象联想主要包括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根据形象联想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结合词语和作文教学进行联想训练是方便有效的途径.从思维学的角度,想象也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就需要唤醒学生的再造想象,而创造想象的训练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作文训练.  相似文献   

2.
创意是一种创造性行为。一种有思想、有意识的创造性行为;创意是一种想象,是意念的创造,是人类高度思维创造活动的过程。图形创意是图形设计的核心。实质上是一种以寻求视觉传达的独创性意念、构想为目标的思维方法。在图形设计中总是越抽象越符号化的图形越能涵概更多的东西。它可以把人们所有的感情都表达出来,如感觉、意识、情感等。  相似文献   

3.
想象漫议     
想象是个心理学名词,其含义有二:一指在直接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二指对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来.想象是人类有目的的,积极、主动的,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活动,自从人类大脑发达起来,脱离猿猴时代就开始存在、发展、完善着的.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就保留了不少人类幼年时期的大胆想象.如“女娲补天”的故事,就表现了人类早期抵抗地震灾害的幻  相似文献   

4.
歌唱、心理     
歌唱心理是极其微妙的,艺术学科中的声乐是以人的身体为乐器,通过思维理解,自我控制调节而发声的一种高级神经活动.它既需抽象思维,也需形象思维.更特殊的是想象创造的形象再创造为歌唱的声音形象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教育教学改革已经把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创新精神作为核心的问题,紧迫地提到我们面前。为此,每一位教师都要着力于教学艺术的研究,让课堂充溢创造思维的灵气。那么,应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展创造思维呢?现就小学数学教学谈谈如下几点看法。一、诱发学习兴趣是创造性思维的动力学习兴趣要从小培养,求知欲望要早期激发。在课堂教学中,要十分重视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志趣。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始终伴随着情感,充分发挥情感对认知活动的导向、支撑、激励作用。学生在学习中只有意识和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  相似文献   

6.
戴俊 《阅读》2016,(4):35-39
数学思想的渗透极其重要,思想可以激活思维,可以让孩子拥有看清世界的眼睛。作为儿童成长的引领者,我们要走进教材,让数学思想浸入课堂的每一个细节,润泽学生的灵性。我们要走近儿童,让数学思想潜入儿童的每一次活动,开启学生的智能。有效渗透数学思想需让思想浸润我们的认识,让思想贴近我们的预设,让思想融汇在我们的课堂。  相似文献   

7.
在图形创意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力非常重要。教学中,如果善于打破学生所习惯的单一的"逻辑思维"方式,让学生们在游戏与童心状态下进行创作,并在课堂上更多地鼓励学生大胆创造,就有利于打开学生思维的枷锁。另外,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提高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和综合创造能力也是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形象是指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形态或姿态,是印象的延续,带有一种隐喻性的"权威",可以衍生为一种认识方法或者观念模式。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明的对话与共生的现实下,自我形象确认的理论建构是必不可少的。著者虽然采用片段式的夹叙夹议过程,但主次分明,让我们认识到一个具有延续性的日本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9.
师范教学中手工课是一种培养创新意识、设计思维、动手制作能力的教育活动 ,是艺术领域内一项追求美、发现美、创造美的活动 ,教师可充分利用其教育活动特点 ,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就我在手工教学中突出学生实践性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 ,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做法。1.通过欣赏教学 ,激发学生兴趣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及好奇心 ,学生对艺术创造的兴趣及才能是随着艺术欣赏的积累而不断加强的 ,学生对作品看得愈多 ,涉猎愈广 ,就愈懂得欣赏 ,兴趣就愈浓厚 ,其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就愈来愈丰富。对此我们可以采取以…  相似文献   

10.
中学阶段学生素质的培养主要是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更多体现在学生对生活的用心观察和感悟以及对见闻感受的理解认识和深层次体悟。联想想象是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联想与想象是入的一种心理和思维活动,是人体验和感悟生活的重要方法,观察生活和进行阅读、写作都不能离开它们。它们能唤起人们特定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联想是在写作与欣赏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和思维活动,是曾被一定对象引起过感情反应的审美主体,在类似的或相关的条件刺激下,而引起过去的生活经验和思想感情。它可以是甲乙两事物在…  相似文献   

11.
联想,在人们的思维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人们识记、分析、想象等思维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心理条件,也是我们要实现的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在历史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运用对比联想。学生大脑中可以调集许多相关历史知识内容,去比较分析、去思维想象。这样化沉寂的一个个历史知识点为现实的学生思考联想,学生动起来了,教学也活起来了。这种联想,不仅能丰富、巩固学生的历史知识,而且能增强学生的辨析能力。  相似文献   

12.
正 确的思维方法指导是我们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士其说 :“只有具备了正确的思维方法 ,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才能把所学的知识和技术活化地运用到生活实际和客观世界的改造之中去。”(钱学森主编《关于思维科学的序言》)为了培养高素质人才 ,我们探索培养学生正确思维的方法 ,是具有深远意义的。现就语文教学指导思维方法谈几点尝试。一、由已知形象想象联想 ,与作者情感交融教材中的课文多是名家名作。无论是记人叙事 ,还是议论抒情 ,都饱含着作者深厚的感情 ,从不同角度歌颂美好事物、抨击丑恶的东西。要接受…  相似文献   

13.
刘艳斌 《阅读》2014,(35):21-23
<正>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核心。失去想象力,就如同天鹅失去了美丽的双翅。在我们的写作中,更是离不开奇妙的想象力。对于科幻类作文,想象力让我们能够自由遨游在奇思妙想的创意里,向我们打开通往未来和未知的大门。是的,未来是我们的,未知的世界在我们手中创造。可是,谁也不能未卜先知,想象力是在已有的形象和知识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的形象、新的事物。那在写《未来的……》这类科幻类作文时,我们该怎样让想象力飞翔呢?  相似文献   

14.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过程。它使人们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新设想,使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出新成果。从儿童心理发展进程来看,小学阶段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要时期。 小学儿童的创造思维正在萌芽成长,如果教育者重视并积极引导,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可以得到较好发展。然而有的教师对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能力不够重视,甚至在有意或无意中压抑了孩子的创造思维的发展。他们往往认为儿童年幼无知,教育的任务仅仅是向他们灌输知识,让他们完全照着成人的吩咐行事,于是,要求儿童“模仿”死记”,成了唯一的教育方法。现行的考试制度和以成绩作为教师考评的标准更助长了这一错误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5.
几年来,我们坚持实施刘道玉校长所倡导的创造教育,在小学四年级开设了“激发你的创造力”系列思维训练课。通过听故事,做游戏,摆擂台,动手脑,操技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的脑筋转起来,使学生的创造思维训练从“潜意识”到“有意识”地开展。一、引发思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是古代教育家孔子所言,怎样引起学生的思维,十来岁的儿童最喜欢听故事。因此,讲故事设悬念就成了引发思维的重要方法之一。故事里有问题,问题  相似文献   

16.
艺术设计的基础是形象的创造,形象的创造需要创新意识,艺术的最高境界永远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复制,而是对现实事物的一种创造性把握。这就需要我们以联想的思维创造联想,这种创造性思维又是在吸收能力的基础之上建立的。在联想中,特别强调联想图形的重要性,因为它不但对你的创新意识很重要,而且联想图形是世界语。创新意识的关键是处理好少与多的关系,要达到形简意赅,形有近而意无穷。  相似文献   

17.
形象塑造是儿童文学创作成败的关键。走出传统的儿童文学理论观,塑造具有个性化、现代化的作品形象并大胆挖掘儿童生活中被忽视的儿童审美心理,有利于创造出更生动的形象。  相似文献   

18.
谢宝兰 《阅读》2023,(15):33-34
在小学科技活动中,教师要培养儿童工程思维,着力增强学生的六个“意识”。这些方法有助于在科技活动中培养儿童的科学素养,让他们养成通过“动手做”解决问题的习惯,增强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要求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不仅仅传授语言知识,分析讲解语法结构,让学生进行机械背诵、模仿,而且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训练他们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激发其创造性思维,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展开想象的翅膀,让英语课堂焕发出创造的活力。  相似文献   

20.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前儿童想象画是培养儿童想象力的重要方法。文章针对在绘画活动过程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提出几点建议。使幼儿个性得到充分发挥,让幼儿在自由的空间里发挥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