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国城市为何会“蔓延式”发展——地级市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中国城市空间扩张迅速,城市的人口密度持续下降,呈现出蔓延的发展态势.由此,衍生出一系列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为了揭示中国城市蔓延的原因,本文在Brueckner的城市空间扩张经典理论模型基础上,构建了中国城市蔓延理论模型,并以1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经典的城市扩张理论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中国城市蔓延的原因,中国的城市蔓延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城市人口数量和私人汽车拥有量正相关.但本文实证结果还显示,中国的城市蔓延与城市地租也呈正相关关系,这与经典理论不完全一致,对此本文提出了进一步的解释.基于这些研究结果,提出了中国城市蔓延的治理方式,应运用城市理性增长的理念,提高城市的紧凑性,实现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随着科技迅猛发展,关于未来城市的探索己进入了人们视野,并成为了当前城市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拟从城市形态学的角度,展开对未来城市发展的研究.文章以分析影响城市发展的城市形态因素为切入点,以未来城市发展演变与城市形态演变因素的互动为主线.进而窥视未来城市发展,并对当前城市发展更新提出要求.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城市的精神和灵魂,城市文化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城市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采取措施提高城市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城市色彩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因素,是设计城市的重要手段.城市色彩规划设计是近年来国内许多城市,特别是历史文化名城所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以2006-2018年中国副省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研究人口流动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人口流动的增加显著推动了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从作用机制看,人口流动可以通过提高城市人力资本水平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两条路径影响城市创新能力.从异质性结果看,人口流动对城市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在人口规模较大的城市更加凸显.丰富了人口流动与创新能力关系的相关文献,对城市制定人口流动政策、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中,城市竞争力的强弱不仅体现于城市的经济竞争力,而且表现于城市文化的建设水平.本文通过分析城市文化竞争力的内涵,针对城市文化在城市竞争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发展城市文化建设,提升城市竞争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城市的规划建设中,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和利用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不少城市中城市公共空间被占现象严重,且存在盲目的景观设计.根据现有城市现象总结了几点关于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城市的发展及其竞争优势的建立是区域经济建设的核心问题,城市竞争已开始进入品牌竞争的新阶段.从城市品牌关系的视角探讨城市品牌的建设问题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采用探索性与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对城市品牌关系资产的构成因素进行探索性研究,得出了构成城市品牌关系资产的维度及其测项,即城市品牌关系资产由城市联合、城市承诺、城市信任、城市熟悉四个因子构成.  相似文献   

9.
城市品牌是一座城市巨大的无形财富,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核心体现.城市品牌系统的内涵非常丰富.从提升广州城市品牌形象的角度来研究提升广州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方法,提出了增强广州城市的理念识别、优化广州城市视觉识别和提升广州城市行为识别三个方面的多条建议,为广州提升城市品牌形象和综合竞争力提供了一个可以操作的框架和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管理信息化的落后,加大了城市管理的难度.建立行之有效的综合监管系统迫在眉睫.城市综合监管系统的建设应该参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对应一种全新的城市市政管理模式来进行规划:将监管管理内容区域化、将责任细致化,将管理统一化.通过统一的协调工作,将城市市政各种部件的维护责任明确化,加强监督.  相似文献   

11.
建国后,哈尔滨市成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工业化城市,在国家的扶持下,哈尔滨市的重工业不断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种生态问题凸显,绿色开放空间也越来越重视.城市绿色开放空间作为城市的生态基础设施,是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审视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的演变,认真探究哈尔滨城市绿色开放空间是怎样不断被域市建设蚕食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西方马克思主义领域掀起一股关注城市问题的思潮.与传统马克思主义将城市看成附属性的考察对象相比,新马克思主义城市学派从空间维度重新彰显城市的主体性地位.作为该学派代表之一,大卫·哈维将马克思主义资本理论与空间思想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出研究城市问题的方法论——过程辩证法和“历史—地理唯物主义”,并根据该方法研究资本对城市空间的重塑问题,最后从城市空间的资本化、城市与阶级运动的关系和城市空间想象等三个方面对未来城市建设作出富有创见的预测.一定程度上来说,哈维的城市思想与当前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具有一致性,这种一致性表现在:城市空间的资本化、异质化、区域化.因此,中国城市发展道路需要特别重视城市空间规划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城市人文精神的传承性和凝聚性,城市治理能力的现代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13.
武汉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内在历史底蕴和外在特征的综合表现,是城市总体的特征和风格.它在城市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将城市的历史传统、城市标志、文化积淀、市民风范、生态环境等要素塑造成可以感受的表象.并以武汉城市公共导识系统设计为重点来解读武汉城市视觉信息和城市设计.通过武汉城市公共导识系统设计来解析并建立起武汉城市视觉形象设计的应用体系,为武汉城市建设的发展、提升武汉城市形象、创建武汉文明城市和"两型"社会,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市形状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基于国家资源环境数据库动态土地利用数据,计算了1990年和2000年我国31个大城市的形状指数.结果表明,从1934年~1990年的56年间城市形状从紧凑趋于非紧凑、分散;而在1990年~2000年10年间,由于受到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增强的影响,城市形状趋于紧凑.从1934年~1974年间,在20个可比较的城市中有14个城市形状指数增加、6个城市形状指数减少.从1974年~1990年间,在22个可比较的城市中各有11个城市的形状指数增加和减少.从1990年~2000年间,31个城市中有11个城市的形状指数增加、20个城市形状指数减少.一些城市的形状指数在不同时间段变化十分剧烈.例如,兰州市是在1934年~1974年间形状指数增加最多的城市,而在1974年~1990年阶段则形状指数减少最多的城市.同样,武汉和昆明则是在1974年~1990年阶段形状指数增加量最大的城市,而在1990年~2000年阶段则是形状指数减少量最大的城市.这或许说明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中,有时人们还未真正认识到城市形状的重要性,往往只有当城市形状变化到严重地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环境时,才发现形状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15.
创新型城市是创新资源高度集聚的一种城市发展形态,是城市发展走向知识化现代化的产物.面对新一轮经济竞争的挑战和机遇,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是实现长沙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文中立足长沙市城市发展现状,结合长沙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战略,指明长沙创新型城市的建设重点,并对长沙市的创新型城市建设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战略、建设城市的纲领、管理城市的依据,也是城市政府指导调控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本手段.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7.
交通问题已经成为焦点的汽车时代,公共交通的优势日益明显,国家政策的扶持,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地位提升,对城市发展的作用,都体现了公共交通不可替代的位置.结合每个城市的特点,建设一套与城市相匹配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是必要的.与城市发展相匹配,带动城市的发展,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知识产权与城市竞争力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产权竞争优势是城市竞争力来源之一.城市竞争力研究中,知识产权相关凶素以科技、创新、制度等因素体现.知识产权制度通过资源配置等功能发挥影响城市竞争力.国内城市知识产权战略应借鉴国外城市经验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9.
浅谈城市旅游标志的个性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通过城市旅游标志的价值与意义着手,分析现存的中国城市旅游标志设计的问题,以及浅谈如何个性化设计城市旅游标志设计等几个方面阐述.并总结个性化设计的具体内容应包含个性鲜明的城市旅游标志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准则、个性化设计城市标志的基本方法,展开设计城市的旅游特色个性化标志.以至推动整个城市的旅游品牌个性化、城市品牌化、中国城市建设的综合性发展等等.  相似文献   

20.
城市是一个复合生态系统,是一个特殊的生命有机体.应当用生态学的方法和理论对城市进行重新解读.本文运用生态学思想解析城市的生态位现象及城市在生态环境中的进化过程,系统分析了城市之间的生态关系及城市生态位"态势"、生态位分离与重叠、生态位扩充与压缩等理论和模型,阐述了城市发展的生态学基础,提出了城市生存和发展的生态位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