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科学研究   11篇
综合类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多时相AVHRR数据的傅立叶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傅立叶分析(FourierAnalysis)是一种常用的信号处理方法.将中国全年 36旬的NOAA AVHRR的 1km数据采用最大值合成法获得 1 2个月的NDVI时间序列数据,然后运用离散傅立叶变换检测该时间信号的频率分布状况.结果各频率分量与NDVI的累加值及不同周期的季节性变化等生物学特征相关.其中零频率分量为均值NDVI,而 1/1 2频率分量最大程度概括了中国地表覆盖类型的全年季节性变化模式.将提取出的这些生物学特征引入到地表覆盖分类的特征空间中,提高了类别间的可分性.这些研究表明了傅立叶变换是分析多时相AVHRR数据及提取植被的生物学特征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2.
90年代中国城镇用地动态变化的遥感监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镇化发展较快的结果促使城镇扩展迅速。该文利用90年代1:10×104全国资源环境数据库提取的城镇用地动态变化信息,利用城镇用地扩展指数对全国城镇用地扩展的空间差异进行了分析。对各省级单位城镇用地扩张、城镇用地扩展占用耕地、城镇用地扩展的来源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90年代中国城镇用地扩展程度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及四川盆地等大都市地区;广东、山东、江苏、河南、河北、北京、四川、浙江城镇用地扩展面积占全国城镇扩展面积的66.7%,城镇用地扩展占用耕地占全国的66.53%。从城镇用地扩展的来源可以看出,多数地区城镇用地扩展以占用耕地为主。西北地区城镇用地占用草地资源较多,东北及南方地区占用林地资源较多。在北京、天津、广东、上海城镇用地扩展来源多元化,城镇扩展使农村居民点、独立工矿用地被兼并到城镇中去。国家在实施城镇化战略的同时,应加强对城镇用地扩展的引导,促使其在既有的城乡居民点用地及独立工矿建设用地进行扩张。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河套灌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景观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土地利用变化的环境效应在相关研究领域的重要性日益显著.本文利用1985年和000年土地利用哪数据,借助GIS软件ArcIrfo和ArcView和景观格局分析软件包FRAGSTATS等软件,分别对内蒙古河套灌区的土地利用变化总体特征、速度、变化过程、景观级别的动态特征以及景观生态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灌区内的土地利用以农牧为主,15年间,土地利用结构没有发生很大变化,反映了以农牧用地为主的特征;耕地减少,草地增加,表明近年来灌区所采取的退耕还草措施正在取得成效;而未利用土地的面积增加,说明灌区的土地利用率降低.在景观级别上,景观变化主要表现在景观呈破碎化趋势,景观多样性有所提高,斑块类型趋于离散.5个旗、市(县)的景观变化各具特点,但在景观破碎程度上都呈上升趋势.土地利用变化主要产生了生境质量下降、边缘效应显著、土地退化和湿地生态环境恶化等景观生态效应,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促进灌区经济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15 年海南岛林地资源时空动态特征及政策驱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发展为林地资源的调查和时空变化分析提供了有效手段.该文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利用中国资源环境数据库中1985年、1995年和2000年3期林地类型空间分布数据,通过建立林地资源时空演变模型,对海南岛林地资源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85年~2000年15年内,海南岛林地发生了大幅度的变化,而且空间差异非常明显,其中最近5年林地变化的广度和深度都远远超过了前1O年.1985年~1995年海南岛林地资源总量出现大幅度增加,尤其是有林地的增长特别明显;而1995年~2000年大量的林地转为耕地和城镇建设用地,该时期有林地、灌木林和疏林地都出现大幅度减少.从空间格局来看,海口市在整个15年内,林地的变化始终最为突出,东部沿海县市,如文昌、琼海、万宁、陵水、保亭等林地变化的动态度和减少的数量都远远大于其他地区.文章还进一步分析了政策因子对林地资源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市形状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基于国家资源环境数据库动态土地利用数据,计算了1990年和2000年我国31个大城市的形状指数.结果表明,从1934年~1990年的56年间城市形状从紧凑趋于非紧凑、分散;而在1990年~2000年10年间,由于受到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增强的影响,城市形状趋于紧凑.从1934年~1974年间,在20个可比较的城市中有14个城市形状指数增加、6个城市形状指数减少.从1974年~1990年间,在22个可比较的城市中各有11个城市的形状指数增加和减少.从1990年~2000年间,31个城市中有11个城市的形状指数增加、20个城市形状指数减少.一些城市的形状指数在不同时间段变化十分剧烈.例如,兰州市是在1934年~1974年间形状指数增加最多的城市,而在1974年~1990年阶段则形状指数减少最多的城市.同样,武汉和昆明则是在1974年~1990年阶段形状指数增加量最大的城市,而在1990年~2000年阶段则是形状指数减少量最大的城市.这或许说明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中,有时人们还未真正认识到城市形状的重要性,往往只有当城市形状变化到严重地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环境时,才发现形状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6.
当千禧年的曙光在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全球数字化、信息化、知识化新世界也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无时不在的对地观测卫星以1米到1公里的空间分辨率,利用可见光、近红外、热红外、微波波段和激光观察着整个地球系统;计算机已成为人类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基于MODIS NDVI数据的东北森林物候期监测   总被引:48,自引:1,他引:47  
于信芳  庄大方 《资源科学》2006,28(4):111-117
物候是指示气候与自然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遥感技术的发展为物候监测和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本文研究对象是中国东北森林,森林分布范围由Landsat TM影像解译得到的2000年土地利用数据确定。遥感数据源是2003年500m空间分辨率的MODIS NDVI 8天合成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分析东北主要森林树种的NDVI时间序列特征,表明不同树种的同一遥感参数时间序列基本形状近似,在关键物候期和变化振幅上存在差异,这为根据遥感参数时间序列曲线监测森林物候期奠定了理论基础。将MODIS NDVI 8天合成时间序列数据应用时间序列谐波分析法(HANTS)重构成每天的NDVI时间序列数据影像。基于每天的NDVI时间序列数据,研究采用动态阈值法获取了东北森林物候期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研究表明东北大部分地区树木在第100天~150天开始生长,到第260天~290天逐渐停止生长,生长季长度集中在140天~180天。通过与部分物候观测数据的比较验证,表明基于MODIS NDVI数据获取的树木生长始末日期与调查资料具有可比性,获取的森林物候期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傅立叶分析(Fourier Analysis)是一种常用的信号处理方法.将中国全年36旬的NO-AA-AVHRR的1km数据采用最大值合成法获得12个月的NDVI时间序列数据,然后运用离散傅立叶变换检测该时间信号的频率分布状况.结果各频率分量与NDVI的累加值及不同周期的季节性变化等生物学特征相关.其中零频率分量为均值NDVI,而1/12频率分量最大程度概括了中国地表覆盖类型的全年季节性变化模式.将提取出的这些生物学特征引入到地表覆盖分类的特征空间中,提高了类别间的可分性.这些研究表明了傅立叶变换是分析多时相AVHRR数据及提取植被的生物学特征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9.
基于地貌和空间分异特征的中国近期耕地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我国“八五”资源环境遥感数据库与“九五”县级土地资源遥感调查数据分析了90年代初期到中期我国耕地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我国耕地变化存在区域差异,其中黄淮海平原及山东丘陵区减少最为显著,东南丘陵区耕地为显著增加;通过俄分析个土地利用区划一级单元内不同变化度基本研究单元所占总体耕地面积比例情况,说明各区域内耕地动态差异也比较大;为了定性反映不同区域内由于耕地面积的变化所引起的整体耕地质量的相对变化,运用全国1:100×104地貌图与基本研究单元图的叠加,统计分析了不同地貌类型上的耕地面积变化量。总体上,我国平原地区的耕地减少绝对量 与相对量均最大,而高原地区耕地面积是增加的,表明我国耕地总体质量有所下降。为了切实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必须严格控制平原地区耕地的非农业利用,减少山区的自然灾害毁地,有秩序地开发高原地区耕地。  相似文献   
10.
构建了中国20世纪90年代土地利用变化时空信息平台,发展并实现了利用遥感技术建设时间-空间土地利用数据库的技术方法,建立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中期和90年代末期覆盖全国的遥感卫星影像库和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库。依据全国土地利用遥感时空数据对我国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末期的土地利用变化过程进行了全面分析,揭示了我国10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规律,分析了这些规律形成的主要政策、经济和自然成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土地利用规划与监测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