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环节质量控制提高期刊整体质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保证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的正常运行,提高科技期刊的整体质量,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的环节质量控制,包括:坚持办刊宗旨,确保期刊的政治质量;坚持质量第一原则及三审定稿制度,严把审稿质量关,确保稿件的学术质量;在编辑加工过程中实施编辑加工三重把关制、责任编辑责任编委双责任制,严把编辑加工、校对、制版、印刷、装帧等环节质量.  相似文献   

2.
科技期刊编校合一模式下,责任编辑任务重,二校样中出现错误在所难免,实行二校样交叉审读有助于将错误消灭在付印前,提高出版物质量.本文对多年来二校样审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类和实例分析,探讨编校加工的原则、重点和应注意的问题,可为提升编辑业务能力和期刊出版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怎样审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纪小龙 《编辑学报》1996,8(2):81-8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而在中国迈向21世纪的时候,发展科学技术已成为迫切需要,其中,科技期刊则是发展科技的必备条件,因而,办好科技期刊的意义是深远的。 常言道,质量是期刊的生命。固然期刊的质量是由编辑、审稿、印刷二方面组成,但审稿则是中心环节。审稿模式虽多种多样,仍以三审一定制较为普遍,即责任编辑初审、编委或专家复审、主编终审定。自1987年以来,作者陆续加入7种医学期刊的编委会,就审稿中的一些感受简纳如下。  相似文献   

4.
图书的编校质量是图书界和出版市场的一个热点话题。关于如何提升编校质量,业界一直存在一种看法:确立明确的专业分工,也就是将选题策划编辑和文字责任编辑区分开来。这种观点认为,在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不分的传统编辑模式里,编辑既要跑选题搞创收,又要应付诸多的编辑事务,难以静心编辑加工书稿,图书编校质量很难保证。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的分工,一方面能有效保证图书的内容质量;另一方面也能使文字编辑投入到案头编辑加工工作。  相似文献   

5.
质量是期刊的生命,而科技期刊的每篇论文文末标注"责任编辑"或"本文责任编辑",有助于编辑职责分明,赏罚分明,更好地调动编辑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不断地提高刊物质量.  相似文献   

6.
图书编校质量常见差错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中指出:"差错率不超过万分之一的图书,其编校质量属合格.差错率超过万分之一的图书,其编校质量属不合格."就是说,连续检查10万字,其中有10个差错,箅合格,如果再多0.1个差错就算不合格了.我在参加图书编校质量检查活动中体会到:对于出版社来说,打造一本编校质量合格的图书并非易事,需要责任编辑、编辑室主任、总编辑和校对人员,付出艰辛的劳动,进行严肃、认真、细致的工作,才能取得.  相似文献   

7.
质量是图书的生命,也是出版社的生命,是关系到出版社能否获得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重要因素。图书质量包括内容质量、编校质量及印刷质量,一部优秀的图书、畅销书,不仅仅要做到编校质量上乘,版式设计和印刷精美,而且主要的是要确保图书内容质量的高品位,力争做到新颖、有特色,符合现代出版的要求,即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8.
优化流程细化分工接力打造精品期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毛善锋 《编辑学报》2009,21(6):532-534
通过专人负责稿件送审、学报编委作用前移和责任编辑专司稿件编校工作等变革,构造并实施了接力式的学报出版流程,实现了角色能力与岗位职责的有效匹配.所设计的责任编辑岗位管理制度为编校质量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编校质量问题已困扰出版界多年,针对存在的问题,人们也提出了种种改进措施,但是编校质量问题并未得以根治。本文从生态链的视角,认为出版物出版和传播的过程中存在着编校生态链,出版者只是编校生态链中的一个环节,编校质量的好坏是编校生态链是否健康的反映,并指出解决编校质量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管理者的责任,增加监督者环节,疏通编校质量信息流,以保持编校生态链健康。  相似文献   

10.
高校学报要以整体质量求发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宫福满 《编辑学报》1999,11(4):235-236
提高高校学报的整体水平 ,要有整体质量意识。提高学报外在质量包括重视封面制作、把好印刷关、注重版式设计和提高插图制作质量 ;保证内在质量方面包括根据特色修订报道方针、加强约稿审稿、进一步提高编校质量和编排规范化。  相似文献   

11.
图书是人类文化与知识的传承者,完美而正确的信息传播是出版者苦心追求的结果,提高图书的编校质量一直是出版工作的中心之一。目前,我们图书的编校质量并不尽如人意。从新闻出版总署最近对33家良好出版社33种图书的质量检查结果看,仍有11种为不合格产品。从图书错误率分析,原稿留错的约占全书错误率的90%;校对和排版错误的各占5%。由此不难发现,消灭原稿错误是提高图书编校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针对科技期刊论文编辑过程中容易忽视的几个问题,从一致性、准确性、规范性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讨论,并提出相关看法和建议,旨在为提高期刊论文的编校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科技期刊编校经验谈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卫勋  杜亚勤 《编辑学报》2010,22(6):495-496
根据工作经验,并参考相关文献,就如何提高科技期刊的编辑及校对质量阐述编校工作中需注意的问题。这些做法均经过实践检验,并得到期刊论文作者的认可。  相似文献   

14.
对编、排、初校合而为一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郝拉娣  关伟  刘琳 《编辑学报》2003,15(6):416-417
通过对大连地区科技期刊编辑工作中编、排、校合而为一的调查,探讨这一编校制度的意义。认为编、排、初校在机上一次完成可减少编辑工作中的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是科技期刊编辑工作发展的一个方向。对目前抑制编辑在机进行编、排、校工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质量是科技期刊的生命,是科技期刊工作永恒的主题,要提高科技期刊的质量,既要把握国务院、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科技部、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而最为重要的是把文种精神落实到平时的编辑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16.
科技期刊责任编辑编校质量把关要注意横向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贞  刘苏君 《编辑学报》2008,20(2):131-132
为了提高科技期刊的编校质量,责任编辑不仅要用纵向思维的方式一篇文章接一篇文章地通读整本期刊,还要用横向思维的方式再次把关。横向思维使责任编辑将注意力集中于每个关键点,并与纵向思维形成优势互补,从多角度去避免出现差错,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定期在全国省报开展的编校质量抽查评比活动意义深远。 报纸书刊中的编校差错,乃至行政公文中的文字性缺点,一直是我们党以及新闻、出版、教育界十分重视的一件事情,毛泽东同志生前对此甚为关注。据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介绍,毛泽东同志在文稿的撰写、印行上,一向严谨精细,一丝不苟,发现脱字、多字、错字等等问题,毫不含糊,多次亲笔写过一些更正。例如,他在1949年就北平解放报刊载的《五四运动》一文。亲笔致信编辑同志,指出需要更正的几处文字上的编校差错,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对晋绥日报人员的一次谈话中指出:“报…  相似文献   

18.
排他性对科技论文编校工作的损害及其解决措施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陈智 《编辑学报》2004,16(2):114-115
从人性的角度出发,讨论科技论文编辑者自身的排他性对科技论文编辑、校对工作的损害及相应的解决措施.认为如果编辑者能够克服自身的排他性,将有助于提高科技期刊的编校质量.  相似文献   

19.
对于期刊来说,编校质量是出版物质量的基础,是内容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可以确保期刊稳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直接影响到作者对期刊的评判,是编辑人员和校对人员应该始终遵循的原则性问题。编校质量对于期刊的学术地位和学术影响是十分重要的。目前,编校质量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作者投稿阶段、内容录入和排版阶段、编辑阶段和校对阶段等每一个阶段都需要编辑人员高度重视。本文针对提升期刊质量展开论述,分析了影响编校质量内容的因素,并且针对提高编校质量提出了改进措施。出版单位需坚持“三审三校一读”制度,培养一批专业的期刊编辑人员和校对人员;期刊编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学术规范,牢记编辑人员和校对人员的责任与使命,进一步为提高期刊编校质量履行个人岗位责任。  相似文献   

20.
编辑工作与图书质量的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工作是图书出版的中心环节,缺少了编辑工作的出版行为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选题策划与发行营销就更无从谈起了.在图书质量管理实践中,图书质量往往被简单划归为编校质量.事实上,编校质量只是编辑工作中的一个基本职能.下面,笔者仅就图书出版中编辑工作与图书质量的关系,探讨编辑在实际工作中造成图书存在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