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文学的审美创造中,通感艺术被广泛地运用。钱钟书曾举例说:"花红得发‘热’,山绿得发‘冷’;光度和音量忽然有了体积——‘瘦’,颜色和香气忽然有了声息——‘闹’;鸟声竟熏了‘香’,风声竟染了‘绿’;白云‘学’流水声,绿阴‘生’寂静感;日色与风共‘香’,月光有簌可‘听’;燕语和‘剪’一样‘明利’,鸟语如‘丸’可以抛落。五官的感觉简直是有无相通,彼此相生。"  相似文献   

2.
1985年,大学四年级的我着手撰写毕业论文。由于酷爱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平时也有些微心得,我决定写一篇关于《围城》讽刺艺术的文章。指导老师很强调占有研究资料,尤其注重较新的科研成果,可1985年以前,“钱学”的呼声远不及现在这么高,“文化昆仑”钱钟书先生还只是在高层次的圈子里脍炙人口——1980年,杨绛为《傅译传记五种》写的“代序”中说:“有人说傅雷‘孤傲如云间鹤’;傅雷却不止一次在钟书和我面前自比为‘墙间里的小老鼠’。”亦可见傅雷先生深知钱钟书的价值所在。当时,一般高校对钱钟书及其著作的研究也还不太广泛深入,我只知道厦门大学郑朝宗先生带研究生,方向是“管锥  相似文献   

3.
闲中读黄裳先生的《榆下说书》,见其中披露了钱钟书于1980年初春写给黄裳的一封信。信中有“弟老而无成,壮已多悔,于贾宝玉所谓‘小时候干的营生’,讳莫如深”云云,是就其“少作”而谈的。又查《〈围城〉日译本序》见钱老先生更其明确地把《围城》一书,“只看成贾宝玉所谓‘小时候干的营生’”遂大觉有趣。还想起钱钟书先生在各种场合,曾不止一次地提到他对《围城》的“不很满意”,这就让我开始不停地琢磨一个问题:钱钟书之不满意《围城》,究竟是因为什么?  相似文献   

4.
梁代萧统《陶渊明传》称陶渊明“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自况”“实录”之说诚可信。然知世方可论,观照“真风告逝,大伪斯兴”之晋宋社会,《五柳先生传》不仅应视为安贫乐道的述怀之作,也应视为刺世嫉邪的针砭之。钱钟书先生评日:“‘不’字为一篇眼目,……重言积字,即示狷之有所不为”,“‘不’之言,若无得而称,而其意,则有为而发”。钱先生之论,是解读《五柳先生传》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5.
有人曾问钱钟书先生是否认为金钱万能,钱先生以一贯诙谐的口吻回答道:"我都姓了一辈子的‘钱’,难道还会迷信它?"钱钟书先生学问深,志行高洁,手面也不窄,所以能用"太极推手"四两拨千斤。若换了旁人,即便是辱没列祖列宗的那号顽主,在财神爷面前,也总要恭恭敬敬烧上一炷高  相似文献   

6.
移觉     
辞格之一,又名"通感"。用形象的语言,把一种感官的感觉移到另一感官上。如朱自清的《绿》,形容梅雨潭的"绿"是"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视觉);"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  相似文献   

7.
比喻修辞手法是《围城》语言精妙的表现,但与饮食相关的比喻修辞手法却为研究者所忽略。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多次使用与饮食相关的比喻,例如以进食中的"动物"和"肉"、"酒"、"水果"、"米面"、"油盐酱醋糖"等调料等为喻体。频繁使用的饮食性比喻诠释了钱钟书先生"比喻是文学语言的根本"之美学观点,亦是对中国文化重视饮食等感官享受之特征的投射。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先生强调,课堂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本文对如何把一堂语文课上"活",让语文课堂更有活力  相似文献   

9.
管锥两字本意是:用竹管去看天,用锥子去量地。钱钟书先生将自己的书名定为《管锥编》,是说自己的书不过是‘以管窥天’。用锥指地。而已。既表示自谦,也表示自有一方天地。  相似文献   

10.
《读山海经》十三首是陶渊明重要的组诗。自从鲁迅先生把组诗中的“精卫衔微木”誉为“金刚怒目”式的作品,人们便常把它与《咏二疏》、《咏三良》、《咏荆轲》等作品并尊为表现诗人“不屈的意志”的咏怀诗。如有一部文学史认为:“‘猛志固常在’,说明诗人心中永远燃烧着一股不熄的火。”一部影响广泛的陶渊明论著亦指出:“陶渊明‘火气’十足的作品,还有《读山海经)组诗(十三首),……诗中借神仙荒怪之论,发其悲愤不平之  相似文献   

11.
陈颖 《河南教育》2010,(3):50-50
《偶然集》是钟叔河先生惠赠我的一本书。 书的前折口上印有作者自撰的一段文字:“本书为钟叔河1980-1999二十年间所作文章的选抄,承好意被列入‘文艺湘军百家文库·散文方阵’。而作者本怯于‘投军’,插在‘方阵’中有点怕跟不上队,于是把留着送人的几本书换成了这个封面。取名‘偶然’,  相似文献   

12.
<正>"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这是杨绛先生写在《我们仨》里的句子。写这本书的时候,杨绛先生已经老了,白发苍苍,没有了爱人钱钟书和爱女钱瑗,家充其量是个客栈。"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  相似文献   

13.
贯通中西、融汇今古的钱钟书先生,被人誉为“文化昆仑”。其夫人杨绛也以“夫唱妇随”的姿态,在自己创作的《洗澡》中,步钱先生《围城》的后尘,以知识分子的精微,文人学士的雅谑,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群知识分子及其周围环境的世态人情。 《洗澡》一书是以解放初期知识分子第一次经受思想改造(当时泛称‘三反’)运动情况为题材的。这部作品,就其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4.
成熟的麦穗     
正当钱钟书先生逝世时,余英时教授说:"中国的古典艺术和19世纪结束了……倒下的亦是中国文学的一面旗帜。"钱先生一生博学多才,学贯中西,始终淡泊名利,谦虚平易,恰如田野中的麦穗:最饱满的,永远是腰压得最低的。钱钟书先生不仅在国内,在国外也同样享有盛誉。有一位外国记者曾说:"到中国来,一是为了看看万里长城,二是为了拜访一下钱钟书先生。"可见先生的影响之大。但面对那些前来拜访的中外人物,先生却常常闭门谢客。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曾邀他讲学,半年即付他1600万美金,并可偕夫人前往,却被他婉拒。有人问他为什么?他笑着说:"我都姓了大半辈子‘钱’了,难道还迷恋这东西吗?"的确,先生虽风华绝代,却淡泊名利,活得低调。  相似文献   

15.
在备课《老王》的时候,有一句话跃人了我的眼帘:“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那么这个老先生是谁呢?是不是钱钟书先生呢?书上没有说明,课下也没有注解。于是,我决定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  相似文献   

16.
吕淑湘先生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为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把语文教学搞活一点,我们组织了由师生共同参加的语文教学小组,坚持开展“每日一问”活动。小组  相似文献   

17.
鲁迅先生说:“‘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所以它不是‘捏造’,也不是‘诬蔑’;既不是‘揭发阴私’,又不是专记骇人听闻的所谓‘奇闻’或‘怪现状’。它所写的事情是公然的,也是常见的,平时是谁都不能为奇的,而且自然是谁都毫不注意的,  相似文献   

18.
朱自清散文的特点,除了结构严谨,过渡自然以外,最主要的还是表现在语言的锤炼上。他的散文,语言形象生动,明快而富有节奏感。色彩柔和,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他常常把静的景物写动了,把死的东西写活了,一切都显得生意盎然。他在《欧游杂记》一书的“自序”中说:“书中各篇以记述景物为主……记述时可也费了一些心在文字上,觉得‘是’字句,‘有’字句,‘在’字句安排最难。显示景物间的关系,短不了这三样句法;可是老用这一套,谁耐烦!再说这三种句子都显示静态,也够沉闷的。于是想方法省略那三个讨厌的字,例如‘楼上正中一间大会议厅’,可以说‘楼上正中是——’  相似文献   

19.
正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收入了汪曾祺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金岳霖先生》一文,课文后面的"活动体验"要求学生"说说作品从哪些方面写出了金岳霖的‘有有趣’"(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下同)1,与之配套的《教学参考书》中也明确说:"第1段有总有领有全有文。‘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一位’,这是有全有文有的有核有心有句,其中‘有有趣’有二有字有是‘有文有眼’,全文就是围绕这两个字生发、展开的。"2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笔者听了一节《舍本逐末》的课。为了把故事讲得更生动,这位教师特意找来了文言文《赵威后问齐使》给学生读。正当教师讲得津津有味时,一位学生举手了。教师无奈停了下来。"有什么问题吗?"教师问。"老师,课本中‘赵威后收下了信,并马上拆开来看’,而文言文中却是‘……书未发……’,就是还没拆开信来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