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卖炭翁》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 白居易(公元772—846年)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县)。唐德宗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举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宪宗元和年间(公元806—814年),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等职。元和十年(公元815年),以越职言事,贬为江州司马。以后任忠州、杭州、苏州刺史等职,官至刑部尚书。晚年过着退隐的闲适生活,享年七十五岁。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存诗二千九百多首。《旧唐书》卷一百六十六、《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九有他的传。  相似文献   

2.
唐代天宝十年(公元751年),高仙芝率领的唐军与大食(阿拉伯)帝国的军队在中亚恒逻斯河(今塔拉斯河)附近发生了一次武装冲突,史称“恒逻斯战役”。此役唐军失败,很多将士被俘,其中有《通典》作者杜佑的族子杜环。杜环被俘后,在大食帝国生活了十余年,遍游阿拉伯帝国所属各地。宝应元年(公元762年)杜环乘商船回国后,根据他在大食的见闻,写成《经行记》一书。《经行记》原书久佚。不过,在杜佑的《通典》中,还保留了《经行记》的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3.
宋应星字长庚。江西奉新县宋埠人。明朝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生于一个世代读书作官的家庭,约逝世于清顺治年间(十七世纪中叶)。宋应星的著作甚多,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其友涂伯聚(江西新建人,曾任四川按察司副使,万历年间进士)刻印了他的《画音归正》、《野议》、《论气》、《谈天》、《思怜诗》等著作。次年,(1637年)涂伯聚又主持刻印了他的大著《天工开物》。此外还刻印了他的《杂色文·原耗》《卮言十种》等著作。《天工开物》在明崇祯年间刊行后不久即失传,以后的几百年间国内未得见世。但它在日本国却一直流传,并广为日本士林所传阅。1869年有法文摘译本,后又译成德、  相似文献   

4.
僧肇,俗姓张氏,生于公元384年(东晋孝武帝宁康九年),死于公元414年(东晋安帝义熙十年),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是我国东晋时期重要的佛学理论家之一,早年研习老庄,后出家为僧,是当时著名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的弟子。他经过消化印度佛教大乘空宗一派理论,站在佛教信仰者的立场,以一种彻底唯心主义观点,对我国魏晋以来玄学和佛学的各主要流派,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从而建立起自己的宗教哲学体系。他的主要著作有《不真空论》、《物不迁论》、《般若无知论》和《答刘遗民书》等。其中《不真空论》是代表僧肇世界  相似文献   

5.
诗人李白一生浪迹江湖,饱览名山大川,足迹遍及全国。浔阳(包括庐山)也是他多次驻足之地,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到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先后五次来到浔阳,留下了几十篇诗文。它为九江的灵山秀水增添了光彩,也在文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一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二十五岁,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离开家乡四川,开始了漫游生活。第二年(开元十四年)他经洞庭,第一次来到浔阳。此次来浔阳居住的时间不长,以庐山风景为题,他写了四首诗,即《望庐山瀑布二  相似文献   

6.
遍查元代典籍,并无《十善法典》的记载,从《十善法典》内容与观点看,亦不符合忽必烈的施政思想与元代实施的具体纲领,所以说它是忽必烈的施政纲领断难成立。通过考察可以得知,《十善法典》当为彻辰洪台吉应阿拉坦汗称帝之需而产生,系阿拉坦汗之施政纲领。它成书于公元1571年(隆庆五年)、颁行于公元1578年。  相似文献   

7.
孔尚任的《桃花扇》是经过十年的辛勤劳动,三易其稿,于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完成的。这部伟大的剧作,由于它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内容、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很快流传开来。孔尚任在《桃花扇》的《小识》、《本末》中,将写作和流传的最初情况作了记载,他说:“《桃花扇》成,王公荐绅,莫不借钞,  相似文献   

8.
贾思勰是我国北魏末期人。他曾在高阳郡(今山东临淄)做过太守,他到过山西、河北、河南等,最后回到家乡山东益都,经营农牧业。他于公元533年(北魏永熙二年)到公元544年(东魏武定二年)写成了《齐民要术》。  相似文献   

9.
乐羊子妻     
(一)题解: 本文是从《后汉书》卷八十四的《列女传》里节选的。 《后汉书》和《史记》、《汉书》、《三国志》并列为“四史”,是我国正史中的名著。《后汉书》记载东汉时期的史实,是南北朝时代史学家范晔(ye)撰述的。范晔(公元398年——445年),南朝宋代顺阳山阴人。《宋书》说他少年好学,博通经史,善为文章。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十几种有关后汉历史的著作,删繁补略,写成《后汉书》,包括十纪,八十列传。后因事被害,他原拟写的十志未成,由西晋梁代刘昭选补。《后汉书》在思想倾向上比《汉书》进步,书中倾注着较多的批判精神;编次周密,文笔简洁有力。但它的人物描写却没《汉书》细致生动,故事性也没《汉书》强。  相似文献   

10.
孟郊,字东野,湖州武康人,生于唐玄宗天宝十年(公元七五一年),卒于唐宪宗元和九年(公元八一四年),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作诗“夜学晓不休,苦吟神鬼愁”(《夜感自遣》),反对大历以来流连光景,粉饰太平的平庸诗风,标举“六义”、“风骨”的传统(《读张碧集》)。其诗不嗜藻饰,直抒胸臆,深挚动人。苏轼称他“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在用字造句上力避平庸,追求古拙奇险,韩愈称其“横空盘硬语,妥帖为排奡”。他是韩孟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这派诗人所追求的奇险冷僻的作风,正是与元白新乐府运动相对,  相似文献   

11.
一生平和著作刘昼(约生于公元514年,约卒于公元565年)字孔昭,渤海阜城(今河北省阜城县)人,是北朝儒学家和教育思想家。少年时代,刘昼遭受了孤贫的生活打击,但并不向挫折屈服。他勤奋好学,先师从魏末著名儒学家徐遵明,学习了《三礼》、《服氏春秋》等儒学经典。乡里缺少书籍,他便不远千里,由家乡来到京都邺(今河北省临漳县)。当时邺令宋世良有藏书五千卷,刘昼请求担任其子的博士。借此机会,他如饥似渴,夜以继日,阅读了大量的文献。刘昼本想借此一展政治抱负,但花了10年功夫,直到48岁才被举为秀才,然而却考策不第,仕途很不得志。天统中,卒于家,时年52岁,《北齐书》和《北史》有传,《北齐书·儒林传》叙录和《广弘明集》也有零星记载。由于官场失意,刘昼先后写下了《六合赋》一篇、《高才不遇传》三篇、《帝道》、《金箱壁言》、《刘子》十卷等著作。这些著作大多亡佚,保留下来的只有一些片言只语和《刘子》十卷五十五篇。  相似文献   

12.
北周武帝宇文邕,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位“英明之主”,他在位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考诸史籍,我们却发现在他统治北周政权期间,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据《北史·周本纪下第十》记载,从周武帝保定元年(公元561年)至建德五年(公元576年)的共16年中,就有19次日蚀出现的记载,现摘举如下:  相似文献   

13.
柳宗元在湖南零陵度过了十年贬谪生活。他在这一时期的诗文、论著,是《柳河东集》中的主体和精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八○五)九月,柳宗元因为参加“永贞革新”,被贬为邵州刺史,十一月,再贬为永州(湖南零陵)司马,他到永州上任时已是严冬了。  相似文献   

14.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这首脍炙人口的《竹枝词》,作者是中唐的杰出诗人刘禹锡。刘禹锡(公元772年~842年),字梦得,洛阳人。贞元九年(公元793年)进士。因参加王叔文集团的进步政治改革遭到失败,被贬到边远的朗州任职多年。被贬十年后,他和柳宗元等人由贬所奉召至京,时正值“花时”,他们便相约赏花,于是刘禹锡就写了一首题为《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的诗——  相似文献   

15.
刘禹锡,字梦得,中唐时著名的文学家,他以诗歌擅长,与白居易柳宗元多有交往,白居易曾称他为“诗豪”。他曾于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永贞革新”集团,因实行进步政治改革失败,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市)司马。十年后,被召还京都,因游玄都观,写了《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触犯当权者,第二次被贬。文宗大和二年(公元828年),再次被召回长安,又写了《再游云都观》一诗讽刺当权者,所以未受重用,直到晚年才做了太子宾客。刘禹锡创作《陋室铭》,唐王朝正一天天地衰落下去。宫中,宦官专权,皇帝受制于家奴。朝廷上,牛李两党互相倾…  相似文献   

16.
叶适(公元1150年~1223年),字正则,温州永嘉人。因晚年居住、讲学在永嘉城外的水心村,人称水心先生。他出身于贫民家庭。二十八岁中进士,曾任平江节度推官、武昌军节判官等职。在仕途上,不算煊赫。于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归故里温州,从此退出南宋的政治舞台,著述至终。著作今编为《叶适集》(包括《水心文集》、《水心别集》),另外有《习学记言序目》。  相似文献   

17.
“出淤泥而不染”的成语,出自周惇颐的《爱莲说》.周颐惇,北宋学者,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省道县)人,生于宋天禧(真宗朝)元年(公元1017年),死于宋熙宁(神宗朝)六年(公元1073年).曾知南康军,因为在庐山莲花峰下的小溪上,建造了一所住屋,拿他营道故居的濂溪作为这所住屋的名字,于是后人就称他为濂溪先生.他的学说对于以后理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著作有《太极图说》、《通书》等,后人编为《周子全书》.  相似文献   

18.
耶律楚材(公元1190年——公元1244年)字晋卿,号湛然居士,契丹族人,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九世孙。因他家曾住在北京玉泉山一带,故又称“玉泉居士”。金章宗明昌元年(公元1190年)耶律楚材生于当时的中都燕京(即今北京)的一个皇族家庭,其父耶律履(《金史》作“移刺履”)在金朝为官,很受金世宗的宠任,官至尚书右丞。耶律履为人博学多艺,善属文,通晓诗词,精历、算、书、绘等事,于历史尤长,在金章宗时(公元1190年——公元1208年),曾参加修撰《辽史》。由于耶律履和他的妻子杨氏教子有方,所以他的三个儿子辨才、善材、楚材都是金元之际的博学多才之士,在这样的家庭  相似文献   

19.
<正> 南宋张世南所著《游宦纪闻》十卷,是一部极其重要的宋代笔记史料。为了方便广大文史研究者利用此书,中华书局在1981年出版了点校铅字本。张茂鹏同志在《点校说明》中说: “《游宦纪闻》十卷,宋张世南著。世南宁光叔,鄱阳人,其事迹已无从详考,约为南宋宁宗(公元一一九五——一二二四年)和理宗公元一二二五——一二六四年)间人。”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在世界上最早使用小数的国家。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刘徽(公元三世纪)注《九章算书》,在《少广》章“开方术”中说:“微数无名者以为分子,其一退以十为母,其再退以百为母。退之弥细,其分弥细……”即开方不尽时,用十进分数(小数)来表示。这比第一个系统地使十进分数的阿尔·卡西(公元十五世纪)要早1200年;比斯提文于1585年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