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国家推广普通话的重要举措。本文从普通话水平测试作为语言测试的共性和个性谈起,紧紧围绕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目的,结合现代语言学界大力倡导的"交际能力"这一理念,提出普通话水平测试"读单音节字词"和"说话"部分应该以口语交际能力为出发点考查学生运用普通话的交际能力。本文最后借鉴其它语言测试的成果,针对PSC现存的问题,提出了笔者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高校是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重点领域,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普通话测试的新手段。本文提出测试员具有四项重要任务,即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从事普通话教学、在全社会推广普通话和从事语言研究,并提出在计算机辅助测试背景下,测试员的工作重心由前两者向后两者转移的工作思路。本文探讨了测试员管理制度,强调了测试员应具备的能力,并着重分析了新背景下测试员工作的八个方向。  相似文献   

3.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推广普通话的一个有力举措,但实际的测试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试题难易程度不均衡,评分的柔性原则执行欠缺、测试目标的功利性太强、测试员的素质培养问题、测试方式不够灵活等,这些因素均使测试的信度和效度受到限制。对此作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测试员之间的评分差异是影响测试信度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提高测试信度,让测评出的等级趋于应试人的普通话实际运用水平,使测试更具科学性、权威性,就必须缩小测试员间的评分差异。通过对普通话语调、语调偏误及其包括的范围,如何依据语调偏误程度给应试人的朗读和说话定性评分的探讨,以期为测试中的定性评分提供缩小差距的有效的依据,并以此提出对测试员自身听辨能力及普通话口语语感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5.
着眼于我国新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和我校目前的实际情况,提出在我校学生中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构想,并从测试的目的、普通话训练、普通话水平测试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办法,希望通过这一举措,提高我校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使我校的推普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6.
PSC"说话"项若干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普通话水平测试(PSC)“说话”项的测评争议较大,现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说话”项的评判标准,存在一定的模糊性,突出地表现在考核形式,语音面貌的定档等环节上,从测评实践的角度,对“说话”项测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通过对现行《大纲》“说话”项评分机制的梳理与解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说话”项的测评提供较为合理的评判方法与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7.
官话方言区内的教师和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在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第一阶段暴露出来的问题引发了我们对声调进行分级培训的思考,在此基础上,本还界定了声调的静态和动态培训的范围,并从音位学原理和语言测试理论上进一步解释了我们的分级培训构思.  相似文献   

8.
韦璇 《文教资料》2009,(32):37-38
2009年,广西因推进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测试工作.语委办颁布了新的广西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分细则。新的细则细化了“说话”测试的扣分项.这无疑会使测试更加公平客观,但同时也对应试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河池学院为例,探求在短期普通话培训课中如何辅助学生,以尽可能提高普通话测试成绩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高校机测普通话及其培训教学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斌 《考试周刊》2009,(46):8-9
计算机辅助评测技术已陆续在全国各地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中应用,测试变革后给普通话培训教学带来新的现实要求.本文分析了传统普通话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普通话教学方式方法应随之有新的对策举措。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我国大力推广普通话的现状,作为国家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作者就普通话水平测试员的基本素质 问题提出自己的若干观点。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认知语言学关于“领属”的有关观点,对现代汉语一种特殊的句式———“NP在手”句式进行了描述和解释。所谓“NP在手”句式,指的是能够以自足小句的形式在复句中充当分句的“NP在手”结构。  相似文献   

12.
固始方言第一人称代词主要有"我"和"俺","我"只能用于个体自称,可作主语、宾语和领属语;"俺"可兼指单复数,没有排除式和包括式之别,主要用作领属语,其次用作主语,较少用作宾语,与"我"相比,用"俺"自称常有客套、礼貌、谦虚等语用意义,无论是叙称还是对称,"俺"均可用在亲属称谓词前。固始方言第一人称代词系统具有北系官话和南系官话的交融过渡特征,本研究对于了解汉语方言人称代词系统的演化过程和发展趋势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指出了《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导用书》(江苏版)的创新性,即阐述了汉语轻声是独立调类,进一步论证了现代汉语五调之新说;同时,指出了《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导用书》存在的一些学术问题,旨在与学术界同仁商榷,以期完善该书。  相似文献   

14.
文章着重分析了五台方言的“子”尾的语音特征、构成形式和语法功能,并与普通话“子”尾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运用SPSS统计软件中的多种分析法,寻找出影响关中地区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的相关因素,并对该地区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出现的语音错误和语音缺陷进行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6.
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是促进普通话水平提高的重要举措,近一两年来,在我省教育系统已全面铺开这项工作,今后应从“提高认识、明确目标”,“把三关、公正规范”,“广泛深入、高质高效”三个方面入手,抓住培训这个重要环节,使普通话水平测 工作逐渐福射向全社会,形成更大的影响,切实提高普遍话作为民族共同话程度。  相似文献   

17.
文章针对非师范专业大学生普通话水平较低的现象,结合普通话测试知识和笔者多年的普通话教学经验,分析了非师范专业大学生普通话学习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提高非师范专业大学生普通话水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李科凤 《宜宾学院学报》2005,5(9):98-100,103
“打”在重庆方言中的意义和语法功能除了与普通话相似的地方,还有很多的地方特色,“打”的动作实义部分虚化。表示多种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本文就“打”的特殊用法作一阐释。  相似文献   

19.
德州人学习普通话,提高普通话水平,必然要受到德州方言母语的影响。笔者以普通话测试员的身份,运用中介语理论,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形式的调查,进行实证分析,认为在语言三要素中,受方言十扰最严重的是语音要素,其中产生作用与影响最为直接的又可分为声母、韵母、声调、音变、语调五个方面。等级不同,受其影响表现出来的的问题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20.
"寻根文学"和"先锋文学"在中国新时期文学中具有范式转换的意义,它们超越了手扪伤痕的"文革"追忆,以异质的美学试验来破解"文革"极端政治理性、寻找后"文革"时代新的现代性想象的可能性.两者不约而同地选择"疯癫"这一视角来展开现代性想象,"疯癫"第一次在新时期文学中成为自主的美学追求,具有了自足的本体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