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1年国内部分大学宣布建立自主招生联盟,联合考试,成绩共享。由此,历史上"最好看"的自主招生改革拉开序幕,围绕联考的讨论与激辩也是此起彼伏。联考究竟是自主招生改革的创新之举?还是迷失方向,进入改革误区?这就需要基于对大学自主招生联考进行理性的探讨。文章阐述了四大大学自主联考联盟的形成,讨论了大学自主联考存在的争议,分析了大学自主联考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联考成为自主招生考试的一种新形式。高校自主招生联考具有降低高校招生成本、考生选择机会增多、招考公信力强等优势,但也存在考试公平性欠缺、招生与人才的培养相脱离等不足。未来高校自主招生联考应朝着明确联考定位、维护联考公平、探索联合培养拔尖人才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考改革一直以来备受全社会关注。自2001年教育部在江苏省三所高校试行自主招生录取至今,有关自主招生的讨论不绝于耳,尤其是自主招生联考"四大同盟"的相继组建,更使得自主招生联考成为高教界和社会媒体竞相热议的焦点,甚至成为了"两会"的热门话题。那么,自主招生联考究竟利弊何在?联考方式是否科学合理?联考本身的走向如何?将把高考改革引向何方?本刊精心筛选、组织了四篇论文,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现予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高考改革一直以来备受全社会关注。自2001年教育部在江苏省三所高校试行自主招生录取至今,有关自主招生的讨论不绝于耳,尤其是自主招生联考"四大同盟"的相继组建,更使得自主招生联考成为高教界和社会媒体竞相热议的焦点,甚至成为了"两会"的热门话题。那么,自主招生联考究竟利弊何在?联考方式是否科学合理?联考本身的走向如何?将把高考改革引向何方?本刊精心筛选、组织了四篇论文,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现予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高考改革一直以来备受全社会关注。自2001年教育部在江苏省三所高校试行自主招生录取至今,有关自主招生的讨论不绝于耳,尤其是自主招生联考"四大同盟"的相继组建,更使得自主招生联考成为高教界和社会媒体竞相热议的焦点,甚至成为了"两会"的热门话题。那么,自主招生联考究竟利弊何在?联考方式是否科学合理?联考本身的走向如何?将把高考改革引向何方?本刊精心筛选、组织了四篇论文,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现予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高考改革一直以来备受全社会关注。自2001年教育部在江苏省三所高校试行自主招生录取至今,有关自主招生的讨论不绝于耳,尤其是自主招生联考"四大同盟"的相继组建,更使得自主招生联考成为高教界和社会媒体竞相热议的焦点,甚至成为了"两会"的热门话题。那么,自主招生联考究竟利弊何在?联考方式是否科学合理?联考本身的走向如何?将把高考改革引向何方?本刊精心筛选、组织了四篇论文,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现予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三年来大学自主招生联考的方案不断调整,主要涉及报名条件、考试科目、考试时间等细节性和操作性问题。大学自主招生联考在"变"中也有"不变"之处,主要是选才效率优先的初衷。大学自主招生联考的改革首先要抓住不断提高科学性这个核心,并在此基础上尽力改善公平尤其是城乡公平问题,此外,保持自主招生联考的稳定性也是当前改革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郭彬 《文教资料》2011,(17):156-158
随着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的不断深入,联合考试成为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的一种新形式。高校自主招生联考具有成本低、考生选择机会大、公信力强等优势,但也存在公平性欠缺、增加考生负担等缺陷。未来高校自主招生联考应朝着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维护联考公平、探索人才培养机制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徐敏 《上海教育》2010,(22):45-45
距离2011年高考似乎还有挺长的时日,国内重点大学新一轮自主招生已经成为社会的关注点。去年,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五所国内名校实行自主招生联考,由此,我国进入自主招生“联考时代”。今年,浙江大学加盟,使得联考的名校扩大到六所。从“五”到“六”,如何看待自主招生联考的小步迈进?  相似文献   

10.
熊丙奇 《上海教育》2009,(23):32-32
从自主招生改革的角度来说,高校的联考,无疑是对自主招生的完善,可减少考生考试成本,增加自主招生的参与面。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娄底城区5所高中的学生、家长和老师的抽样调查,可以得知:高考体育特长生加分政策受到了广大学生、家长和老师的特别关注和认同;特长生在获取资格的测试过程中,存在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导致加分不公正。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促进公平:第一,适当收回各省加分项目的制定权,教育部应设置统一的、合理的、规范的、在中学中普及度高的体育加分项目及标准;第二,对体育特长生的资格获取应公开透明,让真正有特长的学生获取资格;第三,统一加分值,且最高分值最好不要超过10分;第四,教育和体育相关部门要加强对高考加分的监管。  相似文献   

12.
朱姝  李灵琴 《教育与考试》2011,(3):24-27,43
高中师生对《关于X省新高考方案》调查问卷中开放性题目"您对我省新课程高考方案另有哪些意见或建议?"的作答显示,他们对新高考方案的意见与建议主要集中在新高考方案改革幅度、统一高考命题与阅卷、统一高考科目设置与权重、选修模块考核、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等焦点问题。高中师生对新高考方案关注的焦点与观点也体现出了理论研究结论中所不具备的复杂性,这恰恰是省会与偏远地区之间、不同类型高中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文科生与理科生之间等诸多现实差异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高考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价值取向、评价主体、评价性质、评价内容、评价结果以及评价信息反馈六个方面的不同。从理论层面看,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高考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补充关系。从实践层面看,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高考的关系是一种软挂钩的关系。从应然性维度看,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高考应当适度硬挂钩。  相似文献   

14.
李玉成 《成才之路》2020,(5):122-123
自从体育被纳入中考之后,提升学生中考体育成绩已成为广大体育教师关注的焦点。对中考体育项目训练方法进行探研,能使训练更加科学和高效,在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基础上,提高学生中考体育成绩。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中考体育部分项目训练方法进行探研。  相似文献   

15.
中学体育考试是一项在室外进行的动态考试,规模大,开放程度高,组织工作复杂,操作难度大,实施不好就会使它失去严肃性.优化体育中考,不仅给学生创造良好考试条件,检查体质水平,而且要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提高身体素质,更要引导社会、学校、教师、家长深度重视学生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6.
高中生作为新高考政策的目标群体,其对改革新政的认同与否直接关系到政策的实施效果。本研究从目标群体视角研究山东省新高考政策的认同度,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山东省5所高中学校的高中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目标群体对新高考政策的整体认同度较高,但有些方面的措施仍有待改进和调整,比如减负初衷并未完全实现,人们对等级赋分的科学性、综合素质评价的可信度等存在一些争议。鉴于此,教育主管部门应保持新高考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探索体制创新;加强对学科教学的专业引领和指导,寻求深度与广度之间的平衡;提高微观制度设计的专业化水平,优化等级赋分方式;规范具体评价标准,健全综合素质评价的诚信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7.
通过自建语料库,以我国高考英语试卷中的某一道写作题为例,对比分析中国中学生和美国中学生的英语写作文本,研究两个群体在主语使用上的差异。研究发现:我国中学生在主语的选择上与美国中学生差异明显,过多使用人称主语,较少使用物称主语;在人称主语的使用上,我国中学生过多使用第二人称,过少使用第三人称,在物称主语的使用上,过多使用名词和代词做主语,较少使用动名词和it做主语。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主要是母语的干扰、学生对英汉之间的差异缺乏了解以及对功能词的掌握不足等。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中学英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英汉差异意识,同时在指导学生加大英语输入强度、改进词汇和语法教学、分话题训练学生掌握多样的表达方式等方面着手,改进英语写作教学方法,提高写作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借助可视化软件CiteSpace,绘制我国1999—2021年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的知识图谱,可以发现,我国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大致经历了前期酝酿、初步探索、深入论证3个阶段,主要聚焦“综合素质”“普通高中”“高考改革”“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生评价”等热频关键词,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但遗憾的是,在一些重要理论问题上人们仍然没有达成共识,在高校招生录取如何参考使用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问题上仍然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未来,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将加强学理研究,澄清综合素质评价的诸多理论问题;拓展研究视角,提升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科学性;同时,聚焦高校招生“参考使用”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效突破点,实现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耦合,探索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的主要路径,有效规避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公平性风险等。  相似文献   

19.
高考新政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新政前后高中生的科学教育发生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导致高中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被强化还是被弱化?这些问题亟须探讨。研究建构科学素养理论框架,编制高信度效度的高中生科学素养测试卷,结合访谈,采用纵向调查设计,分别从科学知识、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三个维度调查北京市和山东省一流、较好、一般三层次高中参加老高考的2016级和参加新高考的2017级学生。研究发现:与新政前相比,高考新政后两省市高中生科学素养整体水平下降,科学知识与科学思维下降最为明显,此系两省市新老高考方案对科学科目要求差别较大造成;不同层次高中科学素养变化程度不同,一流层次学校高中生变化较小,一般层次学校下降幅度较大,此系不同层次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及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异造成;新政带来的积极变化是男女生选考文理科的界限被打破,科学素养差距显著缩小,但所付出的代价是男生比女生科学素养降低幅度更大,其原因并非女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所致;随着两省市首批考生新高考的结束,“选科博弈”或将加剧,上海市和浙江省遇到的困境或许会重现,高中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有可能被进一步弱化。据此,研究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即中考)的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中考命题作为保证考试质量的第一关,它作为为考试这种特殊的测量活动制作工具的工作,对考试质量的基础性、决定性作用举足轻重。为此,笔者针对目前中考命题不公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主张教育部门应提供或改进相应的公共服务,为促进中考命题更加公平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