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清末社会,随着立宪思想的日益兴起,法政知识与法政人才成为社会亟需而倍受重视,法政教育也应时兴起。本文主要考述在清末立宪的社会思潮之下,地处西北边远的甘肃地区法政教育的发轫。  相似文献   

2.
为了推进和贯彻落实党中央"两个工程"的具体要求,深入宣传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2004年7月8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思想政治教育全国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主办,邀请到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所靳辉明教授,中共中央党校科研部李忠杰教授、中国共运史学  相似文献   

3.
王兆荣,四川(现重庆)秀山人,为国立四川大学首任校长.除此之外,王兆荣与中华学艺社和全国学术工作咨询处也有很深的关联.其著述,体现出法学家的深湛理念与时评家的深刻洞察.王兆荣的思想,以爱国为基点,主张法政立国、学术报国、教育救国和实业强国.  相似文献   

4.
在近代社会转型中,晚清状元夏同龢留日学习法政文化,归国后创办广东法政学堂的史事已有学者关注,但国内学界对夏同龢的法政理念、普及推广法治思想的教育实践尚无研究。以中国近代法律教育史为视角,考察夏氏把西方的宪政理想践行于本土法律教育的探索,发现其中具有历史反思的价值及意义。  相似文献   

5.
1898~1911年是近代中日教育交流的非常时期,其中尤以法政教育交流最为显著。在将近15年的时间内,中日法政教育交流经历了三个阶段:1898~1904年的萌芽及初步发展期、1904~1908年的发展高潮期、1909~1911年的相对衰退期。清末法政教育自产生以来,就打上了日本法政教育的烙印,因此研究它能更好地揭示近代中日教育交流的规律。同时,清末法政教育又是为了适应新政的需要而产生并逐步发展壮大的,探讨它也能揭示出清末这一特殊时期中国社会的发展态势。本文将从留日法政学生、国内法政教育、来华法政教习三个方面分析中日交流中的清末法政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做出一定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研究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新规律,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成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内蒙古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及《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理论版)、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研究探索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新规律,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成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内蒙古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及《马克思主义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理论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研究探索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新规律,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成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内蒙古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及《马克思主义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理论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相似文献   

9.
一、为学生终身着想全方位和备课施教的艺术 法政类课堂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显而易见.法政类课程教师必须具备一种更新知识结构、补充学术养料、拓展教育视野的强大能力,努力使自己具有崭新的科学内涵及人文气质.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是法政类课程教学的生命力之所在.政法类课程包罗万象,教师不仅要精通法学、哲学、政治,还要了解历史、社会、经济、自然科学等知识,并且必须关注"生活"这部全书,还要精通教育学、心理学,了解教育教学的规律等.法政类课程教学应将小课堂与大社会有机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及实践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0.
胡适的教育思想及其实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最具特色和最有价值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可以归结为:终生不渝地坚持“教育救国”的主张;对传统教育的深层批判;力倡教育与学术独立;孜孜不倦地引介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思维方式;对近代中国的教育改革尽心尽力、贡献卓著。本文试图在探索胡适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同时,细细品味胡适教育思想于上个世纪传达出来的深透、理性、现代的启迪。  相似文献   

11.
陈赓教育思想回答了办教育"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问题,其内涵为:寓教于爱,寓教于严,教育中坚持严爱合一;以教学为中心,与时俱进,以科研促进教学;爱惜人才,以人为本,团结教育的主体力量;教育本质是服务,党领导教育,干部以身作则;学习先进,重视交流,处理好教育外部关系。教育思想是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灵魂。陈赓教育思想是具体的历史的实践的产物,但至今对高等教育仍有启示:实抓教育人才和学术建设,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发扬学校优良传统和完善制度、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以党风引领校风、教风、学风,发挥党的先进作用;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用科学理念感染青年。  相似文献   

12.
被誉为现代教育先驱者的蔡元培先生是现代先进教育恩想的奠基人.他坚持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给予了颇多启迪,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五育并举"的教育理论对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指导意义;"教育独立","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思想对高校的发展和学术氛围营造的启迪;"中西融合"的思想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蔡元培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是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总设计师,他汲取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精髓,学习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凝练成了其深邃而影响深远的大学教育思想:“学术至上”是大学办学宗旨;“大师”是大学发展的关键;“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大学精神的灵魂;基础学科是大学发展的根本;“教授治校”是现代大学制度的精髓.蔡元培的大学教育思想是中国教育史上宝贵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建设的学术方向、学术立场和学术路径三者的有机统一,关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建设的前途和命运,而学术路径又是制约和影响学术方向和学术立场的关键环节。厘清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建设的学术路径,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观"之学科意识的支配下,分析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逻辑结构;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原理的指导下科学认识和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目标与任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整体观的视域里正确看待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其他二级学科的逻辑关系;在横向逻辑关系上打通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之外的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逻辑关联,积极开创和拓展把本题与方法统一起来的学术路径。  相似文献   

15.
论清末民初的法政学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清末兴学浪潮中,法政学堂十分引人注目,从1905年至1916年的十余年间,全国先后兴办了百余所法政学堂。清末民初的法政学堂对中国近代法政教育的兴起和普及,清末民初的社会政治发展都有相当的影响。由于特殊的国情和历史条件,其局限也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16.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道:“高度关注内容的时代性与科学性。课程内容不但力求反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还应根据社会发展新变化、科技进步新成果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努力反映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新成果。”高中历史课程内容如何突出时代性,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反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本文以统编高中历史“辽夏金元的统治”为例,从教学学术的视角,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历史学术型课堂。以期为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17.
蔡元培的教育独立思想与西方的学术自治思想如出一辙,这种本土的先进教育理念对20世纪初和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这种思想的产生与实践是多方原因共同作用形成的,探明蔡先生教育独立思想的来源,对现今的教育思想改革也是一种历史的关照。  相似文献   

18.
李炘在明治大学留学期间,恰逢日本兴起研究社会法学之风。他通过穗积重远、志田钾太郎和牧野英一等人了解到东西方的社会法学思想。回国后,李炘一边投身于司法界,一边在北京法政专门学校和朝阳大学任教。当时的中国学界对社会法学说虽略有接触,但并无明确认识。李炘通过北京法政专门学校和朝阳大学的平台,向学界展示了社会法学派的主张。此举不但使学界明确了社会法学派的旨趣、沿革以及主要代表人物的学术观点,还使学界产生了对法学发展趋势的新思考。在留学欧美的法律人陆续崛起的环境下,李炘等人的学术成就使留日法政生在中国法学界仍然居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文化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它不仅有助于高校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先进文化有助于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和有助于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想以先进文化为依托,改进和完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要使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理念以先进文化为导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先进文化相融合;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以先进文化为指导。  相似文献   

20.
苗丽 《教育文化论坛》2015,7(1):128-133
学界对晚清状元夏同龢的思想已多角度研究。但对其思想渊源及从传统儒法思想到近代法政思想转型的过程尚未研究。本文试图从法律近代化、教育史等视角,考察夏氏近代法律思想的形成渊源与其融通中西的法律教育、宪政实践之关系及具有的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