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基础教育参考》2012,(15):1-I0002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丽泽中学是北京市丰台区一所公办完全中学,现有48个教学班,近2000名在校生,267位教职工。学校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散发着浓郁的人文气息。校名“丽泽”源出《易经》“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以“丽泽”为学校命名,昭示着学校传承丽泽文化,效法自然规律,走师生切磋讲习、相互悦纳、共同发展的特色办学之路。  相似文献   

2.
课题研究坚持“文化引领、特色发展”的理念,以学校管理、师资、课程、教学、活动为研究对象,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题,构建以“博”为核心的学校文化体系,它包括理念系统、视觉系统、行为系统.课题从特色管理、特色师资、特色课程、特色教学、特色活动等5个层面,开展对“博”之学校文化及对博雅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性和操作性成果,使学校凸显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3.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师生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观、作风和行为准则的体现,是学校的灵魂。“学校文化”建设应把握三个定位即学校定位,确定学校在教育体系中的层面及任务;规律定位,按教育的基本规律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办事;责任规律,将校长视为责任和前启者,还应形成办学理念。笔者所在学校的办学理念中,有一个“治校预期”是:以人为本,依法治校,以德兴校,构建文明、有序、民主、进取,有利于教师、学生发展健康、和谐校园。同时,“学校文化”建设应更注重价值取向。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文化”的价值取向应该是被学校成员认同和信守的价值理念、行动准则,其他分支文化的价值取向都应该与“学校文化”总的价值取向相一致。“学校文化”总的价值取向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学校办学生存发展的思想主线。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中学校特色建设的目的在于引导普通高中从目前的纵向按分数分等变为横向按特色分类,从而构建一个多样、开放和灵活的普通高中教育体系,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适应社会对普通高中教育的多样化需求.通过对北京市70所普通高中学校特色建设情况的现状分析,提炼普通高中学校特色选择的主要依据,概括普通高中学校特色建设的六种类型,...  相似文献   

5.
黄艳梅 《江苏教育》2012,(26):45-47
学校特色文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教师的专业发展又是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实质与核心。在谋求学校特色发展的过程中,教师队伍建设不能仅是"只见树木"式的师德要求和学科培训,而是要有"还见森林"式的全面建构,倡导基于学校特色发展的新型的教师文化。教师文化就是教师的价值追求、教育理念、职业道德以及行为方式的统一体,直接决定着学校特色文化的结构与水平。基于学校特色发展的教师文化的内涵应当是完整的,它应包含观念系统、知识系统与伦理和心理人格系统几个主要方面,具体地讲,也就是应形成与学校特色发展相适应的先进的  相似文献   

6.
学校文化是学校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氛围.是由学校全体成员在长期的文化实践中共同创造的教育文化。重视学校文化建设是现时代办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学校文化建设要形成独特的理念,以特色理念构建学校独有的个性文化品牌,进而通过具有特色的学校文化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7.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丽泽中学汲取传统文化营养,着力塑造"丽泽文化",打造学校特色。学校以校名标示学校文化特色,认真学习研究"丽泽文化"的发展历史,发掘"丽泽文化""君朋讲习"的核心理念;借助"两段式教学"等有效手段,促进"丽泽文化"传统的现代转换,将灌输式教学逐出课堂,提高学生读书、思考和质疑能力,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8.
学校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外在标志,是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学校成员创造的以物质形式表达的学校表层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物化表达形式,能够让学校文化和学校精神可见可闻。北京市延庆县第一幼儿园的办园理念是“体验,让发展更快乐”,“体验式养成教育”是我们打造的品牌特色,而物质环境是园所核心价值观最直接、最感性的表现和表达。  相似文献   

9.
绿色理念,课程特色,彰显学校人本文化北京市第九十四中学的办学理念是“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学校以“会幸福生活的中国人”为培养目标,其中“人”是核心,“中国”是情怀,“幸福”是指向。“会幸福生活的中国人”是一种具有高尚品德、健康身心、广博学识、国际视野、民族情怀、合作精神、责任意识、创造潜能、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品质的优秀人才。学校着力于以“系统、平衡、自适应、可持续发展”为鲜明特色的绿色生态学校建设。  相似文献   

10.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发展的灵魂和动力。黄石市广场路小学(以下简称“广小”)在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力求抓住根本,以理念为核心,逐步彰显学校特色。  相似文献   

11.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探讨民族学校特色创建对于发展民族地区教育、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形而上学与存在主义的思维方式,可以把“学校特色”理解为学校的精神理念与办学哲学以及学校中存在的“人-人”结构与“人-物”结构,把“民族学校特色”理解为这些因素所具有的民族地区特征。建构民族学校特色具有三类重要的教育伦理价值,即形成文化多元共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创新学校教育途径。建构民族学校特色可以采取复杂适应模式,基本环节包括:通过需求分析来确定民族学校的变革愿景;通过系统诊断来明晰民族学校的现存问题;通过结构优化来提升民族学校的系统效能;通过成效审议来调整民族学校的变革过程。  相似文献   

12.
“文化立校”、“文化化人”已经成为大家对学校发展提升的一种共识。对于一所新建学校来说。如何依托区域优势,突出自身特点,以学校文化建设统领学校发展,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一、明晰办学定位。规划引领学校文化建设我们知道,支撑学校文化建设的动力是教育理念。新建学校文化建设,必须科学定位自己的核心价值,必须遵循认同的价值理念,必须厘清学校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3.
张群 《上海教育》2007,(5B):52-53
上海市控江中学历来重视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和自身发展的主人。学校领导虽几经变迁,却咬定青山不放松,始终把“自主发展教育”的理念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4.
学校特色建设是内生性的学校变革。学校特色是“个性”的,但学校特色创建的路径是有“共性”可循的,这一“共性”体现为学校特色建设的基本规律。学校特色创建是学校品牌打造的重要内容,“以研究促特色”已成学校建设的应然选择。学校办学特色的建设和发展一直与研究相伴。创建特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进行教育科研的过程,没有教育科研的个性化也就没有办学的个性化。同时,学校特色的形成与发展需要理论的指导和科研的支持。学校通过研究可以找到在育人上的特殊价值。找到蕴含在其中的价值力量。  相似文献   

15.
以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办学特色,更好地引领学校和师生发展是南汇一中的永恒主题。让优秀的传统文化似汩汩细流滋润到每个学生、每个教师心田,使他们感受学校因他们的成长而骄傲,体验到心灵的自由、理想的放飞和耕耘的生趣,真正达到“孔颜乐处”的境界。在开发校本资源,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或特点的学校文化,“形成独特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环境”的过程中,学校在思索、在行动。  相似文献   

16.
高品质学校建设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学校建设的核心取向。校长在实施学校治理过程中,应立足学校文化建设实际。“立德立行,知行合一”在高品质学校内涵建设中日益彰显文化价值,校长应立足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实际,以立德立行为指向,积极推进学校内涵建设,积极从理念引领、品质育人,发展素养等方面,系统建构新时代高品质学校内涵建设,实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使命。  相似文献   

17.
在北京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中,北京市的普通高中学校追求以人为本、自主发展的课程价值,使学校课程理念回归教育本质;立足基础、建设特色,学校课程存在形态呈现多样化;以优质均衡、深化推进的策略实施学校课程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18.
选取办学思想、管理、教育教学、课程与活动五条不同路径的北京市小学特色建设的案例,从路径选择和要点建设两个关键环节呈现学校如何运用“枣形”模型进行特色建设.  相似文献   

19.
正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在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并为学校师生认同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是全体师生的一种共同追求。北京市门头沟区大峪第二小学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以可持续发展教育为突破口,开展研究与实践,大力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学校的文化建设如何与特色建设形成整体,从而促进学校发展一直是我们研究、探索、实践的重点。一、构建与学校特色建设相一致的观念文化我校的特色建设是可持续发展教育,可持续  相似文献   

20.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精神内涵,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为铸就师生幸福的校园生活,我校以乒乓特色文化为依托,通过乒乓文化物化建设、乒乓校本课程建设、乒乓活动文化建设、乒乓制度文化建设等,全方位打造学校乒乓特色品牌.真正实现“以乒乓特色兴校,用国球精神育人”的办学理念,建设师生共同的文化家园.营造和谐的学校文化氛围.突出学校文化的个性化、序列化、人文化和制度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