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教师的自我是教师在作为学生和作为教师的过程中自主建构起来的对自己教师身份的认同。漠视教师内在自我的激发与建构的校本改革或者区域教育政策,会误导教师进行外部自我认同。内在自我是教师发展的发起者、维持者和加速者。教育改革需要个体从内部入手,从改变自己的内在经验入手开始。在当前的教育情境中,认识和重构自我需要在关系中进行:改变教师与自我的关系;确立师生之间的"帮学"关系;重建师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重塑学生与环境的关系;创造个体与领域之间的积极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
生活世界视域中教师的专业身份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活世界中强调作为人的教师,是其专业身份认同的前提条件。研究者与艺术家之间动态维持的张力关系构成了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的可能空间,它既关注以艺术为中介的生命反思,又重视以研究为动力的自我生成。在教育实践中坚持以少为多的变革思路、形成陌生人的教师自我意象、发展教师自我的实践智慧等,则是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3.
"80后"初中教师的自我身份认同主要包括他们对专业身份的认同和对"80后"群体的认同.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本文归纳了"80后"初中教师在自我身份认同方面所具有的特征,揭示了其在角色外赋与自我认同的矛盾中做出的调整与选择.  相似文献   

4.
深化新课程改革,突破课程实施薄弱环节,依赖于教师主动地行动和真实地发声,而自愿的能动行为离不开教师身份的自我认同。教师身份自我认同分为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层次,在新课程实施上,依次表现为忠实取向、相互调试取向和创生取向。提升教师身份认同层次,深化新课程实施,应明晰教师身份存在的根本,在新课程实施纵深行进中帮助和支持教师,关注教师生存境况,考量教师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5.
<正>在教育这一体制性架构中,教师的自我认同无法脱离制度的影响而孤立存在。尤其是在系统性教育变革持续推进的背景下,新旧制度的更替、制度与观念的矛盾、个体与制度的冲突,都使制度对教师自我认同的影响日益密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职业的制度属性与教师个体的自主精神之间的矛盾也更加凸显,使教师的自我认同面临着危机和挑战。一、变革教育中教师自我认同的制度困境  相似文献   

6.
自我是个人发展中整个人格形成的核心,理解自我时涉及个体的自我和发展的自我两个方面,青少年时期是自我发展的关键期和转折期,在青少年时期,个体的生理、认知机能和社会的期望的变化第一次聚合在了一起,使整个的自我的发展在内涵上表现出了明显的特征。自我认同是个人个体与自我身份的确认,青少年阶段的核心任务是自我认同的实现,青少年的自我认同有早定、拖延、迷茫、达成四种方式。青少年要正确认识自我,积极促进自我认同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由于"社会转向"影响,外语教师身份认同研究成为外语教师教育领域中的新亮点。为了满足新课程改革的实际要求,了解外语教师在自我认同上的困惑,本文就相关问题进行探究。首先,对外语教师自我认同内涵进行阐释;其次,多源视角分析高校外语教师自我认同存在的主要困惑;最后,针对主要困惑提出强化教师自我认同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8.
孔彩芳 《教育探索》2012,(10):90-92
本研究在对个案进行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目前我们的外语教师教育中存在一个盲区,即忽视教师自我认同心理的培养;外语教师教育中的这个盲区所导致的后果是,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教师自我认同与其对自己的"教师"身份认同间的分离。  相似文献   

9.
在制度视野下,由于制度阻力的客观存在,以及制度本身蕴含的价值追求,要求教师与其他变革主体之间达成价值共识,这是制度变迁中教师身份认同所依赖的前提性条件。为此,需要通过意识形态的灌输、教化与渗透,视域融合,重叠共识的寻找等基本方式来达成价值共识,促使每个教师按照制度变迁过程中赋予的专业角色期待与自身认同的价值观念来塑造新的自我。  相似文献   

10.
认同是对自我身份的寻找和确认。比较教育研究从诞生之日起就与"认同"问题结下不解之缘。文化认同中"自我"与"他者"的互动关系是比较教育研究者必须面对的,比较教育研究范式的变迁反映了"自我"对"他者"态度的变化。根据取向的不同,认同分为自我取向和他者取向。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使我国比较教育学者易陷入他者认同还是自我认同的两难困境。开展平等对话,进行"脉络化"的研究才是确立自我身份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1.
李黔蜀 《教育研究》2012,(3):107-109,15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自我身份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提高教师素质要改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改变课程结构、内容、评价和管理。同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也给重构新的教师自我身份提供了机遇和可能。促使教师自觉投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构建教师新的自我身份的前提,引导教师主动参与教改实践是构建教师新的自我身份的基础,改变对教师的评价标准是构建新的教师自我身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人们总是聚焦于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在其职业生涯中应该被给予的责任与义务,而忽视了教师作为人而应该有的生存状态。在现代社会转型和教育变革中,相当一部分生活在城市中的民办学校教师丧失了工作的热情,对自己的职业认同度较低,产生了职业倦怠,对自我的发展也不确定,失去了作为人的生命意义存在的价值,成为现代教育进程中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
陈群 《中学教育》2010,(6):12-15,34
网络化的虚拟社会构成了人们生活的第三空间,成为当代青少年获得互动的重要环境。第三空间中的互动使得青少年的自我建构呈现出了多样性、冲突性、现实逃避性等特征,使得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建构出现延缓的倾向。第三空间的新视角对教育的变革提出了挑战,探索网络互动环境中科学的教育观念、教师角色与教育行为成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4.
改革情境下角色期待与身份认同间的张力威胁到教师的本体安全和专业发展。在指令型的制度框架和权威性的专业话语中,教师沦为教育改革的对象和工具,被动地执行预设的角色。传统道德制约下,过度责任强加到教学中,教师角色被过分苛求,生活世界被边缘化。重塑教师本体地位,需要激发其能动性,培养反思性实践,并在基层生成信任文化。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师毕业生占到目前中小学教师队伍的较大比重,他们的职业生涯与专业成长,关乎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本文考察了浙江省金华地区中师学历背景的教师成长状况,在总结这一群体成长特点与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他们进一步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教师是课程变革的关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中,由于深刻的文化、制度缘由,教师阻抗表现为改革认同缺失、专业自我认同危机、课程权力泛化、课程素养弱化等,导致改革并非一帆风顺。应对课程改革对教师文化的挑战,重建教师教育专业共同体、重构教师教育者的专业自我认同并推进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发展,从而再造教师教育专业文化,应成为高师院校课程改革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人们自我认同的价值标准日益物质化,资本的占有成为人们建立自我认同的基础条件,身处其中的教师也概莫能外。作为不同资本类型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对教师自我认同的建立具有不同的影响和意义,然而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使其在依赖不同的资本建立自我认同的过程中都会面临不同的困境,有待突破。教师自我认同资本困境的突破需要主体自我的努力同时也需要外在制度环境的改善,需要一种系统性的转变和重建。  相似文献   

18.
教师自我认同涉及自我同一性的建构、自我归属感的获得、自我意义感的追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自我认同出现了一些困惑:"我是谁"的困惑;"个体自我"的遮蔽;自我价值感的散失;精神归属的迷失。破解这些困惑须实现教师角色由规约到认同的转变,实行人性化的教学管理,建立学校共同体和重视教师个体实践知识的获得。  相似文献   

19.
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学校变革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只有教师成为学校变革的积极支持者和变革动力,学校才能走上具有生长性的持续变革轨道。支持教师成为变革动力的最重要途径是教师学习。教师学习具有传递经验、促进学校成员间融合与创生新知识等功能。指向支持学校变革的教师学习,要根据学校的变革需要精心设计教师学习活动,要引导变革阻力在教师学习活动中积极转化,要倡导指向教学研究的教师学习活动,要通过培育教师学习小团队建设合作的组织文化。  相似文献   

20.
教师对其职业的认同程度直接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发展及教学工作的成效,提高教师的职业认同对教育及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的职业认同程度,可通过清退职业认同程度极差的教师,帮助教师进行职业规划,对教师进行职业认知的学习和训练这三种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