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验目的]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原理]在只有重力作用的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可以互相转化,但总机械能守恒.若某一时刻物体下落的瞬时速度为v,下落高度为h,则应有:mgh=1/2mv~2.借助打点计时器,测出重物某时刻的下落高度h和该时刻的瞬时速度v,即可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实验装置如图1.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人教版必修模块Ⅱ的"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一章,保留了原有的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本实验方案采用如图1装置,让重锤牵引纸带自由下落,用打点计时器记录重锤的运动信息,测算出系统动能的增量与势能的减少量,从而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人教版必修模块Ⅱ的“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一章,保留了原有的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本实验方案采用如图1装置,让重锤牵引纸带自由下落,用打点计时器记录重锤的运动信息,测算出系统动能的增量与势能的减少量,从而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如图2所示,  相似文献   

4.
[实验目的]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原理]在只有重力做功的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可以相互转化,但总的机械能守恒.若某时刻瞬时速度为υ,下落高度为h,则恒有:mgh=(1/2)mυ~2.  相似文献   

5.
学校实验室通常是用打点计时器、纸带、铁锤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不仅实验误差大、噪声大,而且纸带在实验室到处飞扬,污染环境.铁锤下落时还可能将地板损坏.由此,我校组织师生动手、动脑,探究出一种"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1教学困惑笔者在教授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时,请同学们设计一个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其中有位同学提出用一个弹簧加一个小球,测出小球在下落时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三者的和是否是一个定值,他的这个想法很实际,遵循了课本内容。因为高中教材关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是: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7.
陈宏 《物理教学》2012,(3):28-30
分析近几年高考物理试题,很多实验试题都是考查学生对中学物理实验的创新设计的。下面谈谈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的创新设计。一、实验方法的创新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除了用课本上所用的方法以外,还可以用其他实验方法来验证。原则上只要能测出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和物体在竖直方向下落的高度,就可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下面根据测速度不同方法介绍几种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8.
学校实验室通常是用打点计时器、纸带、铁锤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不仅实验误差大、噪声大,而且纸带在实验室到处飞扬,污染环境。铁锤下落时还可能将地板损坏。由此,我校组织师生动手、动脑,探究出一种“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了加深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高中教材在“机械能”一章中安排了学生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一、实验所用的两种方法的比较 甲种本和甲种本以前的试用本,在该实验中是通过重物自由下落和小车沿斜面下滑两种情况来进行,而乙种本和现行的必修本中则只有重物自由下落一种情况。  相似文献   

10.
郑国安 《物理教师》2005,26(5):41-42
1 问题的引出部分下垂、部分在桌面上均匀柔软细链条的滑落问题是动力学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文 [1 ]、文 [2 ]认为在下滑过程中链条的机械能守恒 ,笔者认为下落过程存在能量损失 .文 [1 ]在阐述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时举了下一例子 .图 1例 .如图 1所示 ,一长为l的链条平放  相似文献   

11.
1.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得到的纸带 用自由落体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若忽略阻力的影响,最初两点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为例,进行思维拓展,具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问题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必须选取第1、2两点间距离为2mm的纸带,才能从第1点处理纸带,验证机械能是否成立.这种说法正确吗?解析:错误.只要第1点清晰,1、2两点间距离小于2mm,也可以从第  相似文献   

14.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是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 ,选定一个物体从某一高度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 ,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记录物体下落任意高度 h的位置 ,然后用实验测量的方法计算出物体下落任意高度 h时所对应的瞬时速度 v和动能、势能的大小 ,应该有12 mv2 =mgh,从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问题 在高中《物理》(甲种本 )和高中《物理》(必修 )两版本中都注明“这里并不需要知道动能和势能的具体数值 ,因此不需要测出重物的质量 m”,而在高中《物理》(试验本 )中明确写到“实验时 ,首先称出拖动纸带的重物的质量 m”,可在高中《物理》(试验修订本 )中又把“首先称出拖动纸带的重物的质量 m”这句话去掉 .有的习题还问该实验的实验器材中有没有天平 .那么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究竟要不要测量物体质量 ?分析 笔者认为 ,该实验的实验器材中应该有天平 .实验时也应首先用天平称量出拖动纸带的重物的质量 m.理由是 ,若实验器材中没有天平 ,不测出重物的质量 m,只能证明 gh=12 v2 (或者说质量与数值 gh的乘积等于质量与速度平方的二分之一乘积相等 ) ,而这个式子仅是一个数学式子 ,没有任何物理意...  相似文献   

15.
在高一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有很多难点及难区分点,本文由苏教版《物理学习评价手册》必修二第十二课时机械能守恒定律(2)的自我评价习题上一道题目引发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和思考,分别从以下方面进行了阐述: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条件中弹力做功的正确理解;2.对系统机械能守恒的理解;3.区别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能定理。  相似文献   

16.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学生实验 .该实验原理明确 ,模型熟悉 ,步骤简单 ,因学生已有应用打点计时器实验的经验 ,操作容易 .但学生在实验结果的分析时 ,常常遇到困难 ,很难找到第一、二点间距离接近 2 mm的纸带 .笔者亲自做了多次 ,也遇到同样的问题 .目前课本和各种资料都提出纸带应“从几条打上点的纸带中挑选第一、二点间距离接近 2 mm并且点迹清晰的纸带进行测量 .”意味着该纸带是在打第一个点瞬间开始下落的 .即纸带记录的落体位置和计时准确对应吻合 .似乎不满足上述条件的纸带就不能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但实…  相似文献   

17.
在现行高中物理第一册(必修)学生实验四“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中,研究物体自由下落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课本上要求用打点记时器记录物体自由。下落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量出起点(编号0)到编号n点的距离h,用即时速度公式υ_n=(s_n s_(n 1))/2t算出υ,最后通过实验数据验证mgh=1/2mυ~2。 课本第258页提出了对纸带的选择要求:“在实验中从几条打上点的纸带中挑选第一、二两点间的距离接近2毫米并且点迹清晰的纸带进行测量。”对此选择,课本上还作了说明:“打点记时器每隔0.02秒打一  相似文献   

18.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学生实验中 ,有的实验组打出的几条纸带的第一、二点间的距离均远小于 2 mm.这是由于很难保证纸带在振针打第一个点的瞬间开始下落 ,因此纸带上的第一、二两点的距离便小于 2 mm.针对上述情况笔者对该实验作了改进 ,用一电磁继电器取代手将纸带夹住 ,便可解决这一问题 .具体做法是 :将电磁继电器固定在计时器的正上方 ,如图 1所示 .把打点计时器和电磁继电器分别接在同一个学生电源的交直流接线柱上 ,然后将纸带压在电磁继电器的衔铁下 (弹簧弹力要大 ,继电器磁性要强 ,以便能压住纸带 ) .最后闭合学生电源上的开关 ,计时器开始打点 ,与此同时电磁继电器的衔铁被吸 ,纸带下落 .这样打出的纸带的第一、二两点间的距离每次都很接近 2 mm,因此实验中只需打一条纸带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的改进@耿建军$江苏省东海县第二中学!222300  相似文献   

19.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是“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互相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数学表达式为Ek1+EP1=Ek2+EP2.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步骤为:选取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分析各力做功情况,判断是否满足机械能守恒的条件;选取合适的参考面,确定研究对象在状态变化过程中始、末状态的机械能(包括每一状态下的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列方程求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广泛,求解方便.中学物理中常见的机械能守恒的情况有以下几种,下面举例说明.1.物体只受重力作用,机械能守恒…  相似文献   

20.
阐述借助气垫导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的器材组装和实验方法;介绍借助弹簧系统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器材组装和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