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报也是“新闻纸”。这个观点巳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其理由很简单:它是以刊载新闻为主的、定期的、公开发行的出版物。但是,这是一张特殊的新闻纸,它除了和社会上发行的其它新闻纸有许多共性外,还有明显的个性。首先,它姓“企”,读者对象是企业内部职工,而不是整个社会读者。其次,经济上不是自负盈亏、独立经营的,办报也不是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第三、它的报道特征是全国或地方综合性、专业性报纸很少涉猎的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第四、发行范围多数企业报仅限于本企业,发行一般不通过邮局。有鉴于此,决定了企业报的两重性: 从编辑思想看,一方面它类似于社会上发行的政治性报纸,诸如各级党报。另一方面,企业报又时常表现出业务性很强的专业报纸的性质。因为企业是以生产和经营为目的的社会团体,它所办的报纸必须将侧重点放在本企业的经济、技术的轴心上,而且,只有围绕着这个轴心办报才能受本企业职工所欢迎。由于社会上发行的各级党报也发行到企业,并影响和作  相似文献   

2.
副刊是我国报纸的传统特色,它使报纸不再是简单意义的新闻纸,而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和更加多样的形式,强化了报纸传播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近年来,有的副刊仿效文学杂志,办成了纯文艺的版面,使文艺副刊游离于其它各版之外,与“新闻纸”的性质和服务功能格格不人。有的副刊登载的文艺作品既不是新闻,又不像文艺作品,降低了文艺的美学价值和作用,还有的忽视了文艺副刊在“新闻纸”上的地位和作用,干脆不办文艺副刊,刊登一些凶杀,色情方面的长篇文章,以招引读者。这些必须认真加以解决。本文试图就如何办好报纸副  相似文献   

3.
在新闻改革中,深度报道在堀起,一些“重磅炸弹”见诸于报端,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冲击波,这是值得庆贺的。但这些“重磅炸弹”长则六七千字,几乎是一个版,短则四、五千字。报纸是新闻纸,不是学术刊物,不能以长取胜,这样的长文章多了,潜伏着一种危机,势必失去报纸的读者和报纸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新闻纸涨价:如何化“雪灾”为“利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锋 《传媒》2008,(4):28-30
新闻纸是传统媒体重要的生产资料,纸张成本占我国传统媒体直接成本近70%,新闻纸价波动牵动着传统媒体老总们的神经。从改革开放之初到2004年,国内新闻纸价格一直呈较快上涨态势,以2005年为“临界点”,国内新闻纸价格开始下跌,并维持了3年的较低价格水平。但从2008年2月起国内新闻纸价再次大幅跳涨,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想。对传统媒体来说,新闻纸涨价本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此前每次新闻纸涨价都伴随着报业广告收入的快速增长,可2008年新闻纸涨价是在传统媒体广告市场整体疲软的情形下出现的,故而本轮新闻纸价格调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那么,本轮新闻纸价格调整的动力何在?它释放出什么信号?传统媒体如何化“雪灾”为“利好”?本期报业观察栏目组织了两篇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对传统纸媒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报纸传统上被称为Newspaper(新闻纸),以新闻吸引读者。尤其是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新闻,在晚报、都市报类报纸中占有很大比例,用以吸引读者的眼球。由于社会新闻有很强的可读性,报纸也为此不断想方设法增强“可读性”。  相似文献   

6.
孙秀岭 《青年记者》2002,(11):28-28
报纸是“新闻纸”。新闻的首要属性是时新,因此,“新闻纸”对消息、通讯等新闻有新鲜的要求,新闻评论亦同理,同样应该鲜活。鲜活,是新闻评论主要特点之一,也是读者对新闻评论的一个基本需求。提起新闻评论,让人首先想到的是政治性。评论就是议论说理的文章,它主要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分析,发议论,讲道理,直接表明作者的意见和主张,从道理上说服读者。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评论必须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尤其是党报的新闻评论,必须有鲜明的党性和阶级性。  相似文献   

7.
体验经济席卷全球,深刻改变着各行各业和我们的生活、关于报纸,我们已经有“新闻纸”、“实用纸”、“观点纸”等多种界定,在体验经济时代,还要高度重视:新闻纸也是“体验纸”!读者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体,他需要新闻信息帮他理性决策,也需要纸上体验身外的世界、报纸创造体验有相互联系的三层。  相似文献   

8.
日前看到一份四开四版的县报,广告竟占了其中的3个版,遂问该报一位编辑:“广告这么多,不怕读者有意见?”谁知这位仁兄不以为然:“读者有意见?他能拿起石头打天?” 报纸作为新闻纸,新闻、信息、知识、趣味集于一体;就形式而言,则需图文并茂,生动活泼,令人赏心悦目。广告虽然也是一种信息,但若过多地占据版面,势必淡化“新闻纸”的个性,削弱“新闻纸”的功能。这一道理,恐怕一般报人都会明白,何况新闻主管部门对报纸刊登广告的数量已有明确界定。  相似文献   

9.
一切客观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特定规律。报纸又称“新闻纸”,因而,它应该按新闻规律办事。报纸选用的新闻稿件,应该以是否具有新闻价值为判断的唯一标准。读者读报,是为了获得信息。如果把一张综合性的省报办成枯燥的“会议公报”,那就会失去读者。这一道理大家都懂,但做起来确非易事。  相似文献   

10.
不知从何时开始,也不知由什么人“开创”,有些新闻纸(尤其是综合性报纸)登的某些稿件,由一串串的套话组成,表面看像吐鲁番的葡萄,实际上却酸涩难吃,让人厌读。那套话虽然不是错话,也不是假话,甚或不是大话,却是按固定套路“套”出来的“瓦盆话”(像卖瓦盆的小贩一样,一套一套地兜售)!比如,他要搞成就报道,动辄就是“在领导的重视关怀下”、“建立了某某制度”、“广泛发动群众参与”。不管报道哪方面成就,也不论是工业、农业、文教、卫生,都用那个框子去“套”。你说它错么,它“正确”;你说它假么,它“真实”;你说它大么,也不见得。它确是地…  相似文献   

11.
试论期刊编辑的读者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读者意识是一种以读者健康、有益、正当的需求、兴趣爱好和欣赏水平、购买能力为编辑行为导向的意识.“顾客是上帝”在工商界不知已叫唤了多少年.西方的企业管理家们甚至提出,企业应“以顾客而不是以产品为导向”.那么,对于编辑来说,是否也应把读者当作上帝来侍奉呢?  相似文献   

12.
一切客观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特定规律。报纸又称“新闻纸”,因而,它应该按新闻规律办事。报纸选用的新闻稿件,应该以是否具有新闻价值为判断的唯一标准。读者读报,是为了获得信息。如果把一张综合性的省报办成枯燥的“会议公报”,那就会失去读者。这一道理大家都懂,但做起来确非易事。  相似文献   

13.
企业报应以何种面貌出现在企业和新闻界?应在什么意义什么层次上发挥作用?这是企业报产生几十年来许多难以确定问题的根源,也是长期困扰企业办报人员的一个根本问题,它集中表现为企业报的定位理论应当怎样去确立。对于这个问题,华中理工大学新闻系副教授申凡的新著《中国企业报研究》(以下简称《研究》)一书有较好的回答。 企业报是一种特殊的新闻纸,它既受企业性制约,又受新闻性制约,它的位置不全在新闻界也不等同于一般的企业机构,而是要在两者之间进行探寻。《研究》说,“企业需要是企业办报的第一推动力,也是企业报一切特点的渊源。”企业报作为一种新闻纸,当然要受新闻性制约并表现出新闻特点,但是,这是其第二位的属性,企业报第一属性表现为其位置的基点  相似文献   

14.
拒绝初版本     
在我看来,初版本都不是“改定本”,它至少没经过审读后的“改”和“定”,更别说没也有经过作者、读者的“改”和“定”。普通读者,是不是更愿意读“定本”而不是“初版本”呢?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最先出现的“电子报纸”是世界上最新式的报纸。它不用新闻纸和印刷机,而由编辑部把所编发的新闻、图片、服务专栏、娱乐专栏、广告等自动输送到拥有接受器的读者面前。这种报纸由读者向名为“电脑服务”的电脑中心订阅收看。订户只要按时付费,就可以通过家中安装的电子报纸接受器的荧光  相似文献   

16.
企业报的副刊怎样才能“活”起来,以满足多层次读者的需要,成为企业干部、职工、师生及家属的心爱读物呢?我们在办企业报的副刊中,经历了一个不平常的过程。我们《广旺矿工报》副刊刚开办的时候,颇受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文学爱好者和中学生的青睐。稿源不断,表扬信也不少。可是,好景不长,没多久,读者便开始“冷落”副刊了。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编辑部通过“征求读者意见”调查活动了解到,一些读者认为,副刊每期都是一个老面孔,不是诗歌就是散文,不是散文就是小说,虚情假意,矫揉造作,看了没兴趣,读了没“口  相似文献   

17.
报纸是新闻纸,它的首要和主要功能是传播新闻,因此,在报纸的内容和版面安排上,必须由新闻唱主角。对此,无甚异议。新闻唱主角,是否就等于消息唱主角?本文所指的“消息”,不是与新闻同义的News,而是狭义的区别于通讯、述评、特写等等,以五个“W”为要素的新...  相似文献   

18.
万自力 《视听界》2005,(1):89-89
城市广播电视报发展到今天,正面临它的“拐点”,经过了最初令人艳羡的黄金时期,又经过了一路泥泞的梅雨季节,而今,正进行着由“节目报”向“新闻纸”的转变。在这个拐点期,我们当如何作为呢?考虑读者喜好调优读者结构传统的广电报读者群中老年人、学生占了较大比例。由于读者群  相似文献   

19.
“本报”是读者和新闻界对新问世的一些8开“报型刊”的新称呼。它以8开新闻纸外加彩色铜版纸封面装订成册,嫁接了报纸与杂志的双重优势而开拓市场。目前以《北京电视》周刊、《北京青年》、《卫视周刊》为代表的此类报型刊在北京市场上迅速崛起,吸引了读者的充分“注意”,并形成了自己的“目标读者群”。此外类似的还有《广东电视》周刊和《上海电视》周刊及辽宁的《电视朋友》。以北京为例,目前至少有200家以上的报纸在抢占北京的报业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本报”为何还能占有一席之地?最主要的就是它找准了市场定位,以特色战…  相似文献   

20.
曹雪梅 《新闻三昧》2006,(12):34-36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需要创新,不创新就会渐渐走向衰败。同样,作为面对思想不断变化的读者群的纸质媒体而言,做新闻更需要创新,需要不断地迎合广大主流读者的口味,否则就会逐步失去读者的心灵阵地,市场辐射力也会大大减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在他所著的《媒体影响力》一书中说过:“报纸不但应该成为新闻纸,也应该是有用纸。”由此可见,报纸要想创新,就得将新闻朝着“有用”的目标迈进,真正做到读者的心坎里,做成读者关注、喜爱、难以舍弃的“大餐”。一、选材:新闻要素叠加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梁衡曾给新闻下过一个定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