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问卷调查法及实验研究,分析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的现状及成因,探讨体育锻炼对身体自我概念形成的影响和促进,研究体育锻炼与身体自我概念的关联,从而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分析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对其体育锻炼参与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学生锻炼参与行为的各项指标,即锻炼年限、每周锻炼次数、每次锻炼时间、每周锻炼总时间、锻炼强度、锻炼兴趣、体育成绩等,在某种程度上均可由身体自我概念的相应维度得分或总分进行预测。提示:身体自我概念可作为体育锻炼参与的动机因素加以干预;身体自我概念与体育锻炼参与行为之间关系的顺序问题有待进一步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3.
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从自我概念和自尊两方面论述了体育锻炼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型体自尊,从而增强自信心,促使自我概念的重构,自尊性提高,较好地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全面、深入地分析了影响高校健美操运动员身体自我概念发展的因素,结果显示影响高校健美操运动员身体自我概念发展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影响因子、健美操影响因子、心理影响因子、家庭影响因子、教练影响因子,学校影响因子、生理影响因子和体能影响因子。然后,通过查阅资料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建设性地提出了一系列促进高校健美操运动员身体自我概念发展的策略,希望能为学校进一步地提高健美操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旭 《湖北体育科技》2007,26(1):71-72,75
采用《身体自我概念量表》(PSDQ)和《学生体育锻炼情况调查表》对不同专业和锻炼情况的大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的影响,结果表明:体育专业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要优于普通专业大学生,锻炼组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明显优于无锻炼组大学生.  相似文献   

6.
对武汉体育学院竞技后备人才自我概念、自尊水平进行调查、评估,得出以下结论:男运动员在体能自我、外貌自我、数学自我方面明显强于女运动员,但情绪稳定性不及女运动员;运动员的自我概念总体水平低于普通中学生,在学业自我方面有显著差异,在自尊程度方面与普通中学生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7.
体验式团队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建立自我概念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棠  高红艳 《浙江体育科学》2009,31(5):97-100,104
以实证研究方法探讨高校体育开设体验式团队拓展训练在对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影响和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体验式团队拓展训练对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形成和改善有较大作用,尤其是对学生体能自我概念、体表自我概念和情绪自我概念具有直接的显著影响;对学生社会自我概念和学业自我概念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研究对象:武汉体育学院竞技运动学院具有较高运动水准的青少年运动员118名。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问卷调查法。研究结果与分析1.在关于运动员自我概念发展性别差异性上,男运动员在体能自我、外貌自我、数学自我方面明显比女运动员强,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竞技运动的初期效果──强身健体,增强人体的阳刚气质更完美地体现在男运动员身上,他们的自我感觉更好。在情绪稳定性方面,男、女运动员有着十分显著的差异(P<0.01),男运动员比女运动员差,表明男运动员是需要进行心理训练的主要对象,需要针对他们的情绪变化快、不稳定,…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以及统计分析法,对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419名大学生运动员的运动心理技能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试图揭示大学生运动员在运动心理技能上的现状,为大学生运动员的培养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选择的主要工具是身体自我描述问卷(PSDQ),用以得出高等院校学生身体自我概念,同时选定体育活动的参与行为指标,就两者的相关性展开分析。采取的方法是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2种,通过相关性分析,来判定利用大学生的身体自我概念能否得出学生的体育活动参与行为。结果表明,这些体育活动参与行为,都可以通过学生自我概念来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1.
学生运动员的报酬问题是我国高校体育商业化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可借鉴美国经验。近年来,美国学校体育中的学生运动员报酬给付规则遇到了很大的法律挑战,美国法院的判决结果不仅会影响学生运动员的经济权益、法律地位,还可能会给美国高校体育管理结构造成颠覆性的影响。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对比分析、逻辑分析、例证等方法,对美国学校体育中的学生运动员报酬给付规则是否违反《谢尔曼法》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是否应向学生运动员支付薪酬等问题进行论证,提出我国在发展高校体育过程中应当重视商业化和业余化的平衡,合理利用法律来保护学生运动员的权益。  相似文献   

12.
There is a considerable lack of literature on international student athletes despite the extent to which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increasingly relying on them to heighten the winning reputation of their sports programs.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international student athletes from Africa. Based on interviews of 16 student athletes from seven different African countries, the range of their experiences upon entering univers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particularly their challenges, were identified. Many of the serious issues affecting the student athletes were matters related to the host environment's underestimations about the African student athletes’ desires to learn, misunderstandings about their culture and religions and other negative assumptions that undermined their academic success. We also found that the vast majority of these student athletes experienced negative stereotypes and discrimination based on their race and their region of origin.  相似文献   

13.
关于美国高校招收学生运动员管理制度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全美高校竞枝体育联合会对招收和被招收人员在资格认可、代理权限、学历要求、接触范围以及接待规格方面都做了严格规定。从体育管理学的视角来视审,美国高校招收学生运动员的管理制度有许多有益的经验值得我国高校大学在招收和录取学生运动员时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career planning of university student athletes and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ir career planning and athletic and student role identities. Two retrospective in-depth interviews were held with four male and four female university student athletes. Participants entered university with vague or nonexistent career objectives and invested heavily in their athletic roles. In the latter years of their college career, the participants discarded their sport career ambitions and allowed the student role to become more prominent in their identity hierarchies. The current findings support Brown and Hartley's (1998) suggestion that student athletes may invest in both the athlete and student role identities simultaneously and that investing in the latter may permit the exploration of nonsport career options.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中国运动员应对量表》,对天津市的68名大学生运动员和64名专业队运动员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运动员和专业队运动员在应对策略上分别以集中解决问题和集中处理情绪的直接应对为主,且在处理情绪维度上大学生运动员和专业队运动员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学生运动员的应对策略在集中处理情绪维度上存在性别差异,在遇到应激时,男大学生比女大学生运动员更加注重对情绪的处理。  相似文献   

16.
运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内蒙古地区部分高校运动员的运动焦虑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年龄、项目、性别和训练年限对运动特质焦虑的影响,针对高校运动员的竞赛特质焦虑现状,对高焦虑的高水平学生运动员采取了心理技能训练,从而降低了高校学生运动员竞赛特质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17.
针对高校大学生运动员的训练特点和高校训练实际,就大学生跳远运动员如何充分发挥其训练优势,在有限训练期间内能较快地提高跳远专项技术水平和运动成绩,提出一些训练建议。  相似文献   

18.
班干部轮换制在大学生运动员自我管理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和造就大学生运动员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是高等院校的一项中心任务。现行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大多是班干部“终身制”,该模式具有较多弊端,极不利于新时期高校运动人才培养,故而提倡用班干部“轮换制”替代“终身制”,以促进大学生运动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校“体教结合”提高大学生运动员质量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运用文献资料和访问调查法,从普通高校高水平业余训练现状分析出发,对高水平大学生运动人才的培养目标、运动人才纵向衔接,以及相应的大学生专业文化学习管理制度等问题,进行探讨.据此提出了有效实施“体教结合”,提高大学生运动员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