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清末“新政”,普通高级中学《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现行教材,将其放在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一节中来讲述,不同于原教材将“新政”与“预备立宪”、同盟会成立后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等事件同列为促成辛亥革命爆发的革命形势,直接、准确地说明了“新政”与辛亥革命的内在联系。那么,清末“新政”为什么是辛亥革命兴起的历史背景呢?仅就教材的表述来解答,学生显然不能信服;单从“新政”始于1901年、“辛亥革命”爆发于1911年的时间差来理解,也不够科学、全面。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主流之一是实现近代化。因为只有实现了近代化,才能使中国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鸦片战争之后发生的革命、改革及其他爱国运动,在主观上或客观上都是不同阶级、阶层以及各种政治力量,为达此目的所作的尝试。其中,“清末新政”是近代化进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然而无论是旧教材还是新教材,“清末新政”的内容都极为简单,其中某些评价还很不公允。这些恰恰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在编写教材时应努力避免的。为此,笔者以“清末新政”为例,谈谈自己的浅见。一、“清末新政”起止何时?“预备立宪”是“新政”内容吗?“新…  相似文献   

3.
在“新政”的研究中,“新政”的分期一直是争论的问题,特别是“新政”终极时间至今尚未取得一致意见.研究这一问题对“新政”研究有重要意义.目前,对“终极时间”的看法,国内外学者、专家众说纷纭,但主要有以下几种:美国学者巴塞尔·劳赫、拉尔夫·德·贝茨在他们的著作中都明确指出:“新政”的终极应在1938年.阿瑟·林克、威廉·卡顿在他们的著作中则提出“到了1939年,他(罗斯福·富兰克林·德兰)开始放弃国内进一步改革以换取国会对他的外交政策支持,‘新政’结束了.”还有《America Past and present》这本书提到:1936年后第二年“新政”就结束了,即1938年.  相似文献   

4.
人们研究罗斯福的“新政”,常称“全国工业复兴法”和“农业调整法”是“新政”的“两根支柱”。倘从立法角度看,当时民主党控制的国会和罗斯福政府,显然把有关劳工的立法视为“新政”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政”时期,涉及劳工的立法不少,在“新政”第一阶段,有1933年5月的  相似文献   

5.
周佳生 《广西教育》2012,(38):12+15-12,15
当前我们全省教师都在认真学习“教育新政”。“教育新政”的宗旨是努力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的负担,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要达到这个目的,要求教师立足课堂,充分挖掘教材中所体现的教育思想,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为此,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现结合初中物理教学谈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6.
八国联军入侵,清政府逃到西安,1901年清政府在西安宣布实行“新政”。1905年清政府又派出五大臣出国考察政治。1906年9月1日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从“庚子新政”到“预备立宪”都对中央国家机构和职官进行了改革,这场改革瓦解了清王朝,却奠定了近现代国家机构的刍形。  相似文献   

7.
“罗斯福新政”在世界现代史上极具重要意义,但是学界对于新政的评价呈现出纷繁芜杂的状态。那么高中历史教师究竟应该如何分析和处理新课程实验教材中的《罗斯福新政》呢?一、建构知识体系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关于《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的单元要求可以看出,《罗斯福新政》这一课居于承上启下的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8.
周大平 《教育》2006,(7):20-26
2006年,可谓中国义务教育新政元年。从这一年起,我国将用两年时间,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 中央政府财政和地方政府财政共同分担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办学经费以及免除贫困学生课本费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备受世人关注,得到各级基层组织积极响应和支持。农村义务教育这一历史性变革,是朝着“义务教育完全由政府办”迈出的一大步,定将产生“里程碑式”的影响。 这一新政实施已经一个学期了,西部农村义务教育有了什么新气象、新变化、新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对课本中用“时”表示时间长短的浅见陆川县清湖镇塘榄小学李芳武在小学数学课本中,有17处用“时”做单位表示时间长短的。对此,有些教师认为教材把时间说成“某个时刻”,这是教材上的错误。我认为这不是教材的错误。编者的目的是使教材适应国务院一九八四年二月二十...  相似文献   

10.
汉武帝进行大规模经济改革。制定一系列“新政”。“新政”的主要目的是解决财政问题。“新政”的实施,为封建财经制度及政策的改革和规范化开了先例。并为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奠定了物质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人教版《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中,教材选用了一幅题为“北宋文官像”的插图(2007年版,第49页)。  相似文献   

12.
35教材第38页的思考题是“联系1929~1933年经济危机发生的背景,结合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程,分析产生这次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谈谈罗斯福新政与以前的资本主义统治政策相比,有什么最显著的不同?”在这里,这样的设问使两者之间并无必然联系。请问,...  相似文献   

13.
《中国职工教育》2009,(7):49-50
据《检查日报》报道,继上海推行“持居住证满七年加中级职称可转为上海市民”等新政之后,广州也将推出广州外来人口持居住证“五年入学”、“七年入户”新政。  相似文献   

14.
1929年到1933年,美国经济大危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罗斯福就任总统后,适时地推行“新政”,解决就业等一系列问题。本试从罗斯福新政解决失业问题时的背景、内容、特点和作用等方面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典型活动探究及学法指导】 1.抓住一条主线 本考点包括“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三课内容。我们在学习时应抓住“罗斯福新政”这条主线,从罗斯福新政前——背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内容、特点和实质;  相似文献   

16.
教材是“金科玉律”,是“范本”,是“载体”,是“例子”,是“材料”……不同的角度,受不同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影响,对教材的认识、理解就全然不同。对教材的使用则更有天壤之别,传统做法是“教”教材,现代课程论主张“用”教材。教师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呢?一、变“复习铺垫”为“创设情境”现行教材(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为例)在新课教学前,大多安排了复习铺垫这一环节,其内容一般是与本课新知密切相关的旧知,其作用是激活处于“休眠”状态的旧知,形成思维定向,使学生顺利理解新授内容,并以此缩短新授时间,保证“练习时间”…  相似文献   

17.
(一) 1937年1月20日,踌躇满志的罗斯福开始了他的第二任期,他在就职演说中宣布:“在重新宣誓就任合众国总统之际,我接受领导美国人民沿着他们已经选择的前进道路走向前方的庄严职责”,“四年来的新经验证明,我们原来的本能认识并没有错。”①这意味着罗斯福将继续推行“新政”,并扫清推行“新政”的障碍。在罗斯福出任总统的第二个任期内,反对“新政”者不乏其人,其中对“新政”构成实际威胁的,主在是联邦最高法院,它多次判决“新政”的重要立法违宪,这使罗斯福如鲠在喉,冲突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8.
1909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同年4月成立督办政务处,以奕匡力、李鸿章(李死后,由袁世凯补任)、荣禄为大臣,刘坤一、张之洞为参赞,主持“新政”机关的事务。“新政”的主要内容是调整官制、整顿吏治、改定刑律、编练新军、奖励实业等。为适应“新政”的需要,清政府开始大规模派遣留学生。这一时期派遣国主要是日本,同时也向欧洲派遣一定数量的留学生。 1902年,清政府正式饬令各省选  相似文献   

19.
罗斯福“新政”及其历史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美国经济的大衰退是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以“工业复兴法”为核心的一系列“新政”法案被国会通过。“新政”具有人民性和资产阶级民主性;国家对社会经济强有力的干预调控;应急性和前瞻性相结合;历史进步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对于清末新政,尽管近年来出现了较为理性、客观的评价,但传统的“反动”、“骗局”说仍较流行。特别是在教学中,传统的观点对学生形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这既不利于对清末新政的客观评价。也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教学中应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理性地看待清末新政,以便尊重客观事实,公允地评价清末新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